北京物資學院 李義福
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提升的對策研究
北京物資學院 李義福
本文首先論述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現狀,然后分析了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提升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競爭力的對策。
文化創意產業 問題 對策
目前,北京集聚了大量的文化創意產業人才,文化創意產業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也取得了一定成績。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已初具規模,成為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之一。目前有超過6000家的文化創意產業單位和近50萬的從業人員,主營收入達944億元,占地方國民生產總值比重達到7.6%,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綜合實力也在不斷提高。
諸如軟件、影視、設計等重點行業在全國占據了行業龍頭地位,優勢突出。特別是作為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四大主體行業的廣播、電影、電視和設計這四類,其增加值占據了全市文化創意產業的70%以上。而比重較小的旅游行業和文化藝術其發展勢頭也很強勁,速度是目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中最快的。
2.1 文化創意產業市場發展不完善
第一,公共服務平臺建設不到位。北京各區縣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往往各自為政,聯系和溝通都很少。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培訓、信息和交易平臺都無法做到資源共享。
第二,社會文化創意環境缺失。文化創意產業的宣傳需要靠展會、比賽等活動來進行宣傳,最好是市民喜聞樂見、能夠親自參與的。但顯然在北京各個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地區,這樣的活動非常匱乏,既不利于其經營推銷,也不利于文化創意企業之間的交流。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經營推廣中需要更多的舉辦各類有組織、有規劃的活動。
第三,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產品缺乏暢通的交流渠道。譬如收藏、展覽等藝術品的交易市場,音像、設計、廣告等文化創意產品的服務市場,都亟待建設。在與國際市場的接軌上,服務的規范,交易的方式也需要進一步改進。另一方面,文化創意產品的消費市場不能曲高和寡,對大眾而言,更多的是需要既能滿足當下文化創意需要,又價格低廉的產品。
2.2 文化創意產業融資困難
融資難度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產業投資的科學指導力度不足。投資機構在對文化創意產業項目進行評估時,在資助的過程中缺乏有效的評估標準和科學的分析判定,因而不能制定出最優的投資方案。
第二,文化創意產業的渠道狹窄,融資方式單一。對于文化創意企業來說,其資產中無形資產占比較大,如專利技術、品牌價值、知識產權等,這些資產很難在銀行貸款評估時做出準確估算,從而造成了文化創意企業在銀行貸款的困難。而且,文化創意企業大多數都是新成立的,其財務制度并不完善,財務信用往往也存在一些問題。
第三,政府支持的缺失導致投資體系落后。文化創意產業是新興產業,因此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在發展的初期就尤為重要。而北京的文化創意產業相關融資評定機構、擔保機構數量有限,難以滿足目前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需要,文化創意產業的投資融資平臺也未能建立起來。
2.3 創意產業園區生長環境有待改善
就文化創意產業園本身來說,其大多缺乏發展定位,無法按照市場需求來進行產業導向定位。目前,在北京各文化創意產業中,收益和數量需求較高的主要是咨詢策劃類,但是針對這一行業的文化創意園區數量很少。而主打時尚、藝術和休閑娛樂類的園區成為當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園的主流,這主要是因為這類園區起點低,招商范圍廣,更容易達到創意與收益間的轉化,產品易于得到大眾的關注和認可。但是這一類文化創意園區由于營業收入有限,很容易進入這樣一個怪圈:總是藝術家們發掘出快要倒閉的舊廠房,用低價租金打造出LOFT、SOHO類的產品;緊接著就是畫廊的入駐、較有經濟實力的設計師入駐;最后則是有更強承租能力的精品店以炒高地價的手段擠走前者。中小型文化創意企業在這樣的過程中面臨著被財大氣粗的大企業所淘汰的危險。
2.4 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缺乏
就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來說,最大的難題就是結構性的短缺。以下幾種人才是北京文化創意產業人才隊伍最缺乏的,一為文化創意產業的創作者,即藝術家。這類人是文化創意產業的靈魂所在。如果離開他們,文化創意產業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根之木。二為經營人才。經營人才是需要將文化創意市場化的人才,好的文化創意產業需要結合更好的推廣方式才能夠最大程度地轉化為經濟效益,能夠達到這個目標的經營人才既要具有良好的市場營銷才能,又要對文化創意產業本身具有較高的熟悉度。三為管理人才。文化創意產業與傳統的企業管理有較大不同,其工作人員的工作獨立性和特殊性使整個工作過程充滿更大的彈性,需要更富有創新性的管理人才隊伍。四為復合型人才。文化創意產業是經濟、文化、科技相結合的產業,因此創意產業從業者在具有科學文化背景的同時,更要具備良好的實踐操作能力。
3.1 搭建文化創意展示平臺,開拓文化創意產業市場
政府要積極構建各種服務北京文化創意產業市場開發的平臺。第一,舉辦與創意有關的研討會、論壇、創意設計競賽,可以增加市場活力。第二,這些平臺給從事文化創意產業的人員和企業提供了交易和展示、中介咨詢的服務。第三,對原有的北京文化節慶活動進行整合包裝,在對北京形成較好的城市營銷的同時,還能起到展示作用,同時可以加快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
還要建立信息互通平臺,拓寬企業發展的市場渠道。通過積極舉辦文化創意產業投資貿易推介活動,幫助北京本土文化創意企業了解境外市場信息、投資貿易環境及有關法規,促進文化出口貿易的發展。要激勵和支持文化創意企業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并借助此類平臺擴大北京文化創意企業的影響力,提升國內外的知名度,加強區域文化創意產業交流與合作,促進區域創意設計、動漫游戲、數字出版、影視傳媒等產業的分工協作和優勢互補,吸引更多的國內外文化創意企業機構入駐北京。
3.2 拓寬文化創意產業融資渠道
當前,北京市的文化創意產業項目資金主要依賴于政府資助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而目前北京市設立的文化創意產業專項資金,都把重心放在了那些資金量偏小,且已經被認定的文化創意項目和產業園區。因此,政府應鼓勵在堅持原有的政府專項資金、銀行信貸融資方式的基礎上,開拓民間投資、風險投資、上市融資等多種渠道。建議放寬市場準入門檻,吸引以股份制、合伙制和私營制等形式的民間資本進入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領域。大力扶持中介服務機構,加強海外風險投資對北京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度,做好文化創意產業園區與潛在的投資者之間的牽線搭橋工作,如搭建文化創意產業企業與銀行的溝通合作平臺。
3.3 完善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模式
3.3.1 創新現有產業管理機制
現今北京市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的政策和規劃,已經變為各自為政的局面。各個區縣政府之間根本沒有可以協調商議的過程。所以現在需要在如今的文化創意產業管理機制上進行創新,明確政府主管部門的功能和職責并成立一對一管理的部門,形成獨立、有效的文化創意產業的管理監督體制,著眼全局,統籌兼顧。根據北京各個區縣的情況不同,文化的差異,來制定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策略。創意產業園區的形成方式決定了其本身的發展方向,保留和改造有價值的產業建筑,培育創意產業園區。通過改變建筑結構的方式構建創意產業園區。比如說北京南城應該以它悠久的文化特色為優勢來建造;中關村附近的各個科技園則應該憑借扎實的科技實力,打造出屬于自己的特色,而國貿CBD附近的地區可以利用其濃厚的商業氛圍吸引一些大中型的文化創意產業。
3.3.2 建設公共平臺
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中自然少不了公共服務平臺的支持,尤其當其發展到成熟階段后,一個完善的公共服務平臺就顯得更為重要。北京市政府的公共服務平臺正在高速發展,政府應該把精力和資源投入在對科技研發、人才服務、金融服務、品牌建設等平臺,引進高校的創新因素并引導創意產業與高校的合作,加強技術研發。發揮中介機構的網絡化、社會化優勢,為文化創意企業提供專利、人才、融資、信息、咨詢代理等方面的服務,擴大文化創意產業與國內外間的交流合作。
3.4 培養文化創意產業專業人才
3.4.1 完善文化創意人才引進制度及政策
政府要營造有利于發揮各類人才智慧和才能的寬松環境,通過制定優惠人才的政策、加強便利性建設、提高城市包容度、營造創意社區等多種措施,吸引擅長文化創意產業經營的管理人才和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創意人才落戶北京,匯聚各地文化藝術界的大師,為他們提供優越的生活和工作條件。政府還應在行業中引入服務能力強的專業HR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企業服務,可以建立文化經紀人的資格評定制度,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法制化打好基礎。建立人才引進待遇政策的分級制度,吸引更多的人才來北京發展。另外,政府還可以通過舉辦招聘會、交流會等,不斷優化產業人才結構;同時更要積極通過社會宣傳,吸引更多的文化創意產業的人才。
3.4.2 構建高校文化創意人才培養體系
高校可以向一些發達國家學習,整合資源,從零開始培養一些文化創意產業的潛力股。北京政府可以在當地高校中挑選一些優秀師資,著手培養并創建有關文化創意產業的教育論壇,讓一些成功人士把經驗傳播到四面八方,把學校的學生與創意產業人才聯系起來,學校與文化創意企業之間建立一個小型的人才招聘會,作為培養企業人才的一種有效手段。設立相關獎項,對在該產業上有突出貢獻者授予表彰獎勵。在各個大專院校設立基金為創業者提供創意獎項等,使產、學、研有機結合緩解創意人才荒。另外,要在中小學校開展各種創意活動,讓學生從小接受文化創意熏陶,打好扎實的創意基礎,不斷尋找和發現文化創意產業的后備人才。
[1] 呂學武,范周.文化創意產業前沿理論:碰撞與交融[M].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
[2] 鞠立新.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式轉變改革難點探析[J].商業時代,2014(12).
F062.9
:A
:2096-0298(2016)12(b)-148-02
李義福(1964-),男,山東省棲霞市人,碩士,副教授,主要從事產業經濟和流通經濟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