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政法學院 趙蕓蕓
規范“網約車”制度的立法建議
甘肅政法學院 趙蕓蕓
“網約車”在當今社會發展中已變得越來越重要,有越來越多的民眾在出行時會將“網約車”作為首選,但其發展過程中暴露出來的一系列問題也應當引起我們的重視。因此對“網約車”制定統一的法律規范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也是符合“網約車”自身行業發展需要的?;诖耍疚膹亩鄠€視角對“網約車”立法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立法建議。
網約車 立法化 新興經濟體
“網約車”作為一種新的人們出行選擇方式,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人們的追捧,尤其是在國家正式賦予“網約車”合法地位以后,“網約車”的發展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人們也越來越關心“網約車”的發展前景,幾乎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都有過搭乘“網約車”的經歷,這一新鮮的事物確實給人類的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同時也有效地避免了資源的浪費,甚至對于社會生態的良性發展也有很大的促進作用。故本文從“網約車”納入立法為切入點進行評析其可能的立法建議。
我國的“網約車”發展最初是在2012年的時候,國內的一家叫做“滴滴”的互聯網公司發起的,先是在北京和杭州地區上線,最初的功能是打車,時間不久之后,這些公司推出了網上預約打車功能,不僅可以預約當日的出行車輛,還開通了可以預約兩到三天之內的打車出行業務,發展到后來,其業務范圍擴展到了順風車、快車、專車,以及之后的出租車預約業務,其發展勢頭之迅速已經超出了人們的想像,甚至也超出了最初設立公司主要負責人的想像。
“網約車”的發展極大地改變了人們的生活,顛覆了傳統的人們的出行方式,為緩解交通擁堵,改善生態環境,甚至為解決社會就業提供了可能。但是在“網約車”這樣兇猛的發展勢頭之下,其自身暴露出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最為嚴重的就是乘客的安全保障問題,近幾次發生的一些“網約車”乘客遇害的事件,尤其是以女性居多,有些事件甚至觸目驚心,這些問題的凸顯,都開始讓人們懷疑“網約車”的合法性,對于“網約車”的地位開始產生動搖,隨著事件的頻發,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視,政府開始介入,甚至有些地方政府開始明確出臺一些地方性的法規,來對“網約車”進行規范,比如在2014年的10月底,沈陽市的交通局就表示,滴滴專車屬于非法運營,一旦查處,將按“黑車”處理;在同年的11月,南京市管理部門也表示:私家車、掛靠車等非汽車租賃企業所屬車輛,不得提供有償汽車租賃經營。這些地方性法規的出臺,在一定程度上對于當地的“網約車”的發展起到了遏制的作用,但是這種做法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網約車”在實際發展中遇到的真正問題,也不能對于“網約車”的發展起到良好的疏導作用,政府也看到了這一點,“網約車”固然存在一些問題,安全問題、司機亂收費問題、司機態度差的問題、司機爽約的問題、以及損害賠償無法確定等一系列的問題,但是其對于社會發展進步的促進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因此政府在今年賦予了“網約車”的合法地位。
但是在筆者看來,對于“網約車”這種新興的事物,除了要賦予其合法的法律地位之外,更重要的是應當從立法上給予完善,據筆者所查閱的資料可知,即使在給“網約車”賦予了合法的法律地位的前提下,我國目前也沒有制定統一并且專門的關于規范“網約車”制度的法律,大多數的省市對于“網約車”只是自己本省出臺了一些符合本省具體發展情形的規章,在筆者看來,在“網約車”發展勢頭如此良好的今天,對“網約車”制度制定專門的法律是必須的,法律的作用就是為社會發展提供一個可行性并符合大多數人利益的行為準則,法律以其特有的國家強制性的特征,對于社會發展有規制作用,因此對于“網約車”制定法律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是符合大多數人利益訴求的,故下文筆者將對我國的“網約車”制度提立法建議。
2.1 是否應當制定專門的統一的法律來規范“網約車”制度
在“網約車”迅速發展的今天,有些地方政府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的重要性,如上文提到的一些諸如南京、沈陽等城市的地方政府在之前已經出臺了地方性法規,試圖規范“網約車”的運行機制,仔細研究這些地方性法規不難發現,每個地方性法規的規定并不一致,甚至有沖突,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了“網約車”經營者陷入了困境,因為地方性法規規定的不一致,導致了“網約車”發展的混亂,甚至阻礙了其行業的進步,對于這個新興經濟體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在筆者看來,要對“網約車”進行法律規范,僅僅依靠各個省市的地方性法規是不夠的,也許這些省市的地方性法規,可能是依據本省的地方特色制定的,對于本省的“網約車”制度能夠起到一個很好地規范作用。但是“網約車”在未來幾年一定會發展非常迅猛,甚至會為國民經濟的增長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故一定不能忽視“網約車”有可能會突破本市、本省發展成為一個全國性的聯網的網上預約車輛體系,所以,在筆者看來,非常有必要對于“網約車”的規范制定全國的統一的法律規范,這樣有利于“網約車”行業自身的發展,也有利于最大程度上保護乘客的利益。對于“網約車”這一新興經濟體,進行統一的立法,是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也是符合當下民眾的需求的,更是我國國民經濟繁榮的必要行為,因此保證“網約車”這一新興經濟體的合法地位,保持“網約車”這一新興經濟體的法律主體資格,能夠有效地避免行業亂象,也能為“網約車”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契機,使其更多地創造經濟效益,因此在筆者看來,對于蓬勃發展的“網約車”行業來說,急需制定一部統一的法律來對其進行規制,促進其行業發展。
2.2 “網約車”經營主體資格如何認定
“網約車”發展的過程中,其經營主體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網約車”的經營主體甚至影響著整個“網約車”行業的發展?!熬W約車”經營主體資格的確定,也應當“網約車”制度規范立法化當中的一個重要的議題,除了之前一直存在的私家車的車主可以作為“網約車”的經營主體之外,還應當把“網約車”的經營主體擴大,將一些能提供車輛便利的車主都應當納入“網約車”經營主體的范圍。這是我們可以直觀看到的“網約車”經營主體,討論“網約車”經營主體資格有一個不容忽視的主體,即“網約車”的經營平臺,其經營平臺也應當被納入“網約車”的經營主體資格,只有將“網約車”的網絡經營平臺納入“網約車”的經營主體資格,則才能使得“網約車”的經營主體更加完善,同時有利于下文談到的“網約車”事故的非常責任主體,“網約車”的網絡經營平臺與“網約車”的實際經營司機相比,其具備信息優勢,財力優勢,同時也具備強大的經營優勢,正是這些優勢,使得“網約車”網絡經營平臺應當被納入“網約車”的經營主體資格,將“網約車”的網絡經營平臺納入“網約車”的經營主體資格是符合“網約車”行業本身的發展規律的,同時也是符合“網約車”的經營性質的,只有將“網約車”的網絡經營平臺納入“網約車”的經營主體范圍,“網約車”的經營主體資格才是完整的,在對“網約車”進行統一立法規范時應當予以考慮。
2.3 “網約車”發生事故之后的賠償主體以及賠償范圍如何確定
眾所周知,“網約車”在運營的過程中可能會有事故的發生,但是“網約車”不同于傳統的出租汽車公司,其賠償范圍以及賠償責任分擔都沒有明確的標準,故在筆者看來,這應當是“網約車”制度法律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責任承擔主體、責任承擔方式以及違反責任承擔規定之后的權利救濟,這些都應當在對“網約車”進行立法的時候著重予以考慮,并且明確地納入立法范圍。
首先,關于“網約車”事故發生之后的責任承擔主體,在筆者看來“網約車”事故的責任主體應當包括網絡平臺經營者、“網約車”司機以及存在明顯過錯的乘客,這些主體都應當被納入“網約車”責任承擔范圍,只有這些主體均被納入之后才能使得乘客的利益最大程度上得到保護。
其次,關于“網約車”事故之后的責任承擔方式,應當對“網約車”網絡經營平臺實行嚴格管控,“網約車”的經營主體因其具備財力優勢、信息優勢、以及政策扶持優勢等,應當對其實行嚴格責任,只有在法律規定嚴格責任的情形之下,才能使“網約車”經營主體奉行謹慎經營原則,本著以乘客利益優先,以社會公共利益為主的前提進行市場運營。
最后,對“網約車”司機以及“網約車”司機的注冊平臺為共同的賠償責任主體,注冊平臺應當承擔一部分的責任,注冊平臺應當承擔對“網約車”司機的注冊進行審查的義務,如果是因為注冊平臺本身的漏洞,導致品德敗壞的司機注冊成功,并且實施了違法活動,除了要對司機進行處罰之外,注冊平臺也應當承擔一定的賠償責任。如果是司機在駕駛汽車的時候因為自身駕駛不當,或者機動車本身就超過了使用年限,導致事故的發生時,則應當按照公平責任原則進行責任分擔,如果是其他的事故的發生,可以參考侵權責任法的相關規定進行責任分擔。
通過上文闡述,對于“網約車”制度法律化的一些立法提出建議,期望可以使得“網約車”的發展越來越健康。只有將“網約車”制度納入立法規劃,“網約車”才能發展得更好,作為異軍突起的新興經濟體,“網約車”以其獨特的優勢在市場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201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R].2012.
[2] 沃德·漢森.網絡營銷原理[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1.
[3] 吳志攀.“互聯網+”的興起與法律的滯后性[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5(3).
[4] 鄧綱.出租車市場的政府管制及其完善[J].經濟法論壇,2011 (8).
[5] 王靜.出租汽車平臺公司的中國法律難題[J].行政管理改革, 2015(8).
[6] 唐清利.“專車”類共享經濟的規制路徑[J].載中國法學,2015 (4).
[7] 胡凌.網絡安全、隱私與互聯網的未來[J].中外法學,2012(2).
[8] 蔡繼明,姜寧.借助移動互聯網推進出租車行業市場化改革[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5(5).
F752
:A
:2096-0298(2016)12(b)-179-02
趙蕓蕓(1989-),女,漢族,甘肅白銀人,法學碩士,甘肅政法學院經濟法學專業,主要從事經濟法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