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職業學院 黃宇云
淺析中高職一體化院校校企合作教育的實踐
梧州職業學院 黃宇云
在中高職一體化院校的發展過程中,“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重要的發展方向,而且也獲得了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全體人員的一致認可。本文通過分析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中存在的問題,對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實踐進行了詳細研究,希望能夠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在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中的持續發展。
中高職一體化院校 “工學結合、校企合作” 教育實踐
隨著近幾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已經成為中高職一體化院校重要的發展方向。怎樣才能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良好開展,實現綜合人才的培養,是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全體教育人員應該重點關注的問題,這對社會經濟的發展、滿足社會需求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僅關系到學校的發展,對企業、政府以及行業的發展也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對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實踐開展進行了詳細分析,希望能夠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持續發展。
1.1 企業缺乏對校企合作的重視
對于很多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來說,他們認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形式不能成功地吸引企業,導致該項教育工程出現一頭熱的現象,而有的企業認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對企業本身來說是一種負擔,阻礙了企業經濟的發展。雖然有一些企業礙于情面接受了“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提議,但是最終還是不能順利的實施該項教育工程,存在非常嚴重的形式化現象,由此可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效果不是特別好。
1.2 企業所提供的實習崗位專業性有所欠缺
在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實踐時,中高職一體化院校的學生都希望在企業的實際崗位上不斷學習,充實自己,進而學到更加專業的實踐知識。但是,在實際“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實施過程中,企業所提供的實習崗位都是技術含量比較低、只能起輔助作用的崗位,缺乏一定的專業性,所以說,不能很好地提升學生的專業知識和技能[1]。另外,還有一些企業為學生提供的崗位和學生的專業完全不對口,根本起不到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作用。
1.3 對學生實踐經驗的傳授不夠注重
在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工程時,學生到企業中實習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他們要在實習崗位上不斷鍛煉自己,向企業的老員工進行學習。但是,大部分學生認為在實習時師傅沒有認真傳授各方面的經驗,對學生的實踐學習不夠重視,導致學生覺得實習沒有太大的作用,不能將“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
1.4 缺少政府等相關部門的支持
在設置“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時,我國政府沒有針對企業和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制定出相應的政策法規,導致缺少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在這種情況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就會變得形式化,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非常不利。
2.1 加強與企業的全面合作
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在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實踐時,一定要積極適應企業需求,在企業享受學校優秀資源時鼓勵其加入到學生的改革過程中。校企合作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將企業引進學校,學校提供場地和專業設備,而企業提供專業的人才[2]。在企業進入學校之后,培訓基地以及設備的運行、維修以及維護等費用全部由企業承擔,而且還要無償地對學生進行實踐內容的指導。在這個過程中,企業所承擔的費用成本大約占據總成本的50%左右,進而實現了校企合作培養綜合型人才的目標。另外,企業還可以在學校內建立員工的培訓基地以及項目研發中心等,而學校可以將企業當作培養實踐型人才的基地以及學生的就業基地,從而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的開展。
2.2 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課程體系
要想在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中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工程,一定要重視課程體系的建立,只有將各項培養方案落實到實際的課程中,才能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教師在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時,要平衡好實訓和車間中的教學內容,建立有效的課程體系,由于受到企業生產環境和工作氛圍的影響,使課程體系的建立變得更加容易。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可以在企業實際生產活動和崗位職能的基礎上,從培養學生實踐能力、職業道德思想觀念以及持續發展能力出發,將崗位職業能力的標準當作課程的核心內容,在與企業合作的同時研發出大量職業特點明確、以項目主導為主要內容的實踐教材,從而建立以崗位職業能力標準以及工作過程為引導的課程體系,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工程的順利進行。
2.3 建立一支優秀的雙師結構教學隊伍
在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中實施“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時,一支優秀的雙師結構教學隊伍的建立非常重要,只有創建了優秀的教學隊伍,才能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因此,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可以建立相應的政策,鼓勵教師到企業中進行實踐頂崗,以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另外,還可以在企業中聘請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進行理論知識的培訓和生產流程培訓,并且還要對學生的實訓進行指導,進而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理論能力[3]。再有,中高職一體化院校還應該分配好專業教師和企業兼職教師的職責,一些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最好由本校教師完成,而一些實訓和實踐課程可以由企業工作人員代替,從而建立一支優秀的雙師結構的教學隊伍,真正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
2.4 創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
在創建“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運行機制時,可以重點從以下幾方面入手:首先,創建運行保障系統。中高職一體化院校在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學模式時,一定要在政府的支持和引導下進行,政府應該建立一系列的政策法規,鼓勵企業參與到學校的改革發展中,使企業加強和學校合作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另外,還可以建立政校行企聯合合作的方式,也就是由政府主導、行業引導、學校主體、企業參與的方式,從而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良好運行。其次,創建實踐操作系統。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實踐開展中,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人才的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頂崗實習環節,由于該項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一定要企業和學校共同參加,因此,必須要創建具體的實踐操作系統,促進“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良好運行。
綜上所述,在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中開展“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教育模式,不僅能夠提高院校的教學質量,加強學校和企業之間的合作關系,還能培養出一批又一批綜合型人才,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社會做出更多的貢獻。因此,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一定要對“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的開展引起重視,創建其運行機制,加強和企業之間的合作,建立“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課程體系以及雙師型的教學隊伍,進而實現“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在中高職一體化院校中的持續發展。
[1] 劉紫婷.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運行機制建設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10(01).
[2] 丁金昌.高職“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辦學模式的探索[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06).
[3] 周敏,張俐娟.關于高職院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4(03).
F279.2
A
2096-0298(2016)08(a)-18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