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梅 姚志勇 王喜梅
高職高專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模式的探索
張雪梅 姚志勇 王喜梅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主要研究正常機體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和人體、發育規律的學科。其內容抽象,空間立體感強,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利于對學生思考、創新和動手能力的培養,難以提升教學質量。結合本校實際,以專業培養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根本,從理論教學、實驗教學和課程考核體系三個方面進行了的改革與實踐,逐漸形成一套針對高職高專的“以學生為中心”學導式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升了教學質量,并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模式;高職高專;探索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醫學生必修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同時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科學,主要研究正常機體的微細結構及其相關功能和人體發生、發育規律的科學。掌握其基本知識和技能,是學好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免疫學和婦產科學等后續課程的前提[1-3]。在醫學專科層次,由于教學課時有限,課程內容繁多,加之人體組織結構大都肉眼看不見、摸不著,學生學習起來感到枯燥乏味,難理解與記憶,這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傳統灌輸式教學不利于對學生思考、創新和動手能力的培養,從而影響教學質量的提升[4]。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我們結合本校實際,對組織學與胚胎學的教學進行了改革與探索,下面是我們的一些具體做法。
1.1 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手段 理論教學是傳授本學科基本知識和發展動態的重要環節。科學的授課方法與課程的教學質量密切相關[5]。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探索精神,教師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綜合課堂教學,如啟發式、討論式、學導式、講習綜合式等,努力做到融理論學習與素質教育于一體,使學生逐漸由被動“苦學”變成主動“樂學”。多媒體資源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和視頻等為一體。授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優勢,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主體地位[6]。實踐證明,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課堂教學,能使課堂教學更加連貫、流暢,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教學質量得到顯著提升。
1.2 重組教學內容,調整授課計劃 首先,以專業培養為導向,以職業技能培養為根本,針對不同專業適當調整教學內容,制定適應專業需要的授課計劃。例如,醫學檢驗專業,實驗課∶理論課=4∶5,側重三大常規檢查;婦幼專業,實驗課∶理論課=1∶2,胚胎學∶組織學=2∶3,胎盤、胎膜及各系統的發生所占比重較大。第二,根據最新版人才培養方案與近五年的執業助理醫師資格考試大綱的要求,突出講述重、難點內容,減輕學習負擔。對于一些在臨床工作中使用頻率較低的知識僅要求熟悉或了解即可。第三,做好課后輔導答疑工作。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一些疑難困惑只能利用課外時間進行解答。第四,對于部分學習能力強且學習興趣高的學生,成立課外學習興趣小組,開展切片制作、閱片競賽、趣味回答、學習游戲、前瞻性探討等活動,拓展學生知識面,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方法。
2.1 加強實驗室建設,進一步優化教學環境 實驗教學是組織學與胚胎學課程中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培養學生實際動手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關鍵。21世紀以來,國家對高等教育的質量提高極為重視,尤其是把學生能力的培養放到了首要位置。無論從高職高專的培養目標來看,還是從社會需求來看,培養動手能力是重中之重。在校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實驗室是搖籃[7]。近年來,在學校大力支持下,醫學形態實驗中心構建了形態學多媒體網絡教學系統—“全數字網絡版數碼互動實驗室”。該系統以方便快捷的學習方式,豐富形象的圖片內容,以及靈活的師生人機對話等,實施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這樣不僅提高了時效,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對實驗學習的興趣。目前,組織學與胚胎學教研室已有普通多媒體顯微實驗室4間,全數碼互動顯微實驗室2間。同時教研室配有組化實驗室2間,技術切片室1間,標本陳列室1間。建立了完整的胚胎標本陳列室,包括胚胎大體標本、灌鑄標本、局解標本等,實驗科研條件初具規模。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實驗平臺,全面提升教學質量。
2.2 改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質量 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保證實驗教學的順利進行,實驗教學按照“學生課前預習——教師多媒體講解——學生顯微鏡觀察切片——教師總結——學生完成相關練習”五個步驟進行。徹底改變了先前的“實驗課看切片,老師說了算”的灌輸式教學模式。
2.3 理論結合實踐,突出教學特色 采用與理論教材配套的教輔《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指導與實訓練習》,并配備自制多媒體光盤。該光盤制作新穎,以系統章節為基本單元,完美地展示人體組織結構。光盤中圖片與學生鏡下觀察的切片相匹配。這樣實驗教學內容與理論教學內容同步、實驗觀察與實訓同步,有利于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的書本知識。教輔中前瞻性納入橋梁課程及臨床相關內容,這不僅為學習后續課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且還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
抓好考試指揮棒,摒棄只重視理論知識而忽視能力測試的弊端。完善了合理的考評體系,考核成績采用百分制,平時成績(考勤、回答問題、課后作業)∶實踐技能考核∶期末閉卷筆試= 1∶2∶7,且只有在實踐技能考核合格后,方能獲得參加期末閉卷筆試的資格。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一邊教學一邊摸索,逐漸形成一套針對高職高專的教學模式。新教學模式克服了原傳統教學模式的許多弊端,有效地促進了由“以教師、書本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模式向“以學生為中心”的學導式教學模式的轉變,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提升教學質量的同時,還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社會競爭力,培養高素質適用型的醫學人才。
[1] 李彩霞,張立群,魏小勇,等.中醫院校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現狀及思考[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7):863-865.
[2] 熊俊,冀凱宏,楊玲,等.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實踐[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10,12(4):338-341.
[3] 王燕蓉,沈新生,周文獻,等.積極開展以學生為本的組織胚胎學教學法實踐[J].西北醫學教育,2008,16(4):706-708.
[4] 劉桂香,白咸勇,劉希琴.組織學與胚胎學新教學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醫學教育,2005,10(5):25-26.
[5] 賈雪梅,呂正梅,陳曉蓉.基礎醫學專業的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改革[J].解剖學雜志,2006,29(2):229.
[6] 郝立宏.多媒體在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5,7(6):565-567.
[7] 單智焱,孫瑞珍,李秋明,等.組織學與胚胎學教學模式的改革[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0,8(15):2968-2970.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is an important medical basic course which mainly study the microstructure and the related functions of nomal body and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rules of human body. The content of the course is abstract and it has a strong sense of threedimentional effect, so the traditional prescriptive methods of teaching goes against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thinking,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makes it hard to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ccording to the reality of the college, the essay innovates and practices theory teaching, experiment teaching and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major and professional skills cultivation. A set of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l has formed to motivate the students’ study interests, promote the teaching quality and cultivate the students’ practical and innovational ability.
Histology and Embryology; Teaching Model;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xploration
10.3969/j.issn.1009-4393.2016.12.108
湖南 418000 湖南醫藥學院組織胚胎學教研室 (張雪梅 姚志勇王喜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