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偉華
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及其影響因素
蘇偉華
目的 觀察并分析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療效,并探究治療效果的影響因素。方法 選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給予所有患者干擾素凱因益生進行長達1年的治療,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對2組患者的年齡、性別、病程進行分析對比,對比2組患者治療前的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水平、乙型肝炎DNA(HBV-DNA)載量。結果 治療后,應答患者有32例,無應答患者18例;應答組及無應答組平均病程分別為(3.30±1.25)年及(5.45±1.45)年;應答組及無應答組患者平均年齡分別為(31.85±8.59)歲、(32.69±5.69)歲,比較2組患者平均年齡及平均病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應答組患治療前后ALT檢測水平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應答組患者以及無應答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ALT、AST水平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的HBV-DNA載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應用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具有重要的臨床價值,可取得較為滿意的效果;患者的年齡、病程、以及接受治療前的ALT水平是影響患者治療效果的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干擾素;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影響因素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的總體目標是最大限度地長期抑制HBV復制,減少傳染性,減輕肝細胞炎癥壞死及肝纖維化等肝組織病變,延緩和減少肝硬化、肝衰竭和原發(fā)性肝癌及其各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從而改善患者生活質(zhì)量和延長存活時間[1]。相關資料表明[2],應用干擾素對慢性乙型肝炎進行治療可取得一定的治療效果,且治療效果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本研究選取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為此次研究對象,觀察患者的治療效果,探究影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療效果的因素,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婁底市中心醫(yī)院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所有患者在研究開始前已知曉研究流程以及研究目的,均表示自愿參與此次研究。
50例患者中男25例,女25例,年齡25~56歲,平均(32.39± 2.48)歲,病程2~8年,平均(4.57±2.85)年。入院后,對患者進行病毒血清標志物檢查,乙型肝炎e抗原(HBeAg)、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體(HBcAb)均為陽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均≥105拷貝/mL,患者均符合病毒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并符合干擾素應用指征。
1.2 納入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均通過PCR熒光定量法檢測為HBV-DNA陽性,(1)HBV DNA≥105拷貝/mL(HbeAg陰性者為≥104拷貝/mL);(2)ALT≥2×正常上限(ULN);ALT應≤10×ULN,血Tbil≤2× ULN;(3)如ALT<2倍正常值上限,但組織病理學Knodell HAI指數(shù)>或等于4,或中度(G2-3)及以上炎癥壞死和(或)中度(S2)以上纖維化病變。排除標準:存在糖尿病、肺疾病或者腎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外周白細胞<3.0×109/L;失代償期肝硬化患者;重要臟器發(fā)生病變的患者;治療前1年內(nèi)使用過抗病毒藥物以及免疫調(diào)節(jié)藥物的患者。
1.3 方法 給予所有研究對象干擾素凱因益生(北京凱因科技股份股份公司,國藥準字:S20030032)進行治療,皮下或肌內(nèi)注射,3~6×106IU/d,連用四周后改為3次/周,治療時間持續(xù)1年。
1.4 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治療前以及治療后的ALT、HBV-DNA載量;不同年齡及性別患者應答情況。應用PCR法對HBV-DNA進行檢測,應用全自動生化儀檢測AST、ALT。
1.5 療效評價[3]病毒學無應答:治療后,患者的ALT異常,HBV-DNA載量下降<102copies/mL;病毒學應答:治療后,患者的ALT正常,HBV-DNA載量下降>102copies/mL。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50例患者經(jīng)治療后,其中32例患者應答(64.00%)(應答組),18例患者無應答(32.00%)(無應答組)。應答組及無應答組平均病程分別為(3.30±1.25)年及(5.45±1.45)年;應答組及無應答組患者平均年齡分別為(31.85±8.59)歲、(32.69±5.69)歲,比較2組患者平均年齡及平均病程,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1 年齡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將研究對象分為>50歲、35~50歲、25~35歲3個年齡組,>50歲、35~50歲、25~35歲患者的應答率分別為46.67%(7/15),66.67%(10/15),75.00%(15/20)。3個年齡組的應答率作2組比較,>50歲年齡組的應答率低于25~35歲年齡組(χ2=4.32,P<0.05),25-35歲年齡組與35~50歲年齡組及>50歲年齡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98,χ2=1.63,P均>0.05)。可以得出結論,年齡越小,患者病程越短,應答率相應越高;年齡越大,干擾素治療后患者肝臟炎癥及纖維化改善越差。
2.2 性別對比治療效果的影響 25例男性患者中14例應答(56.00%),25例女性患者18應答(72.00%),對比男、女患者應答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2.00,P>0.05)。
2.3 治療前后ALT變化及對治療效果的影響 治療前
ALT>4 ULN組應答率為76.00%(19/25),治療組ALT<4 ULN組應答率為52.00%(13/25),對比2組應答率,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1.38,P<0.05);治療2個月ALT水平同治療前相比較下降50%組應答率為82.14%(23/28),同ALT下降不足50%組的40.91%(9/22)相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4.05, P<0.05)。
2.4 治療前后HBV-DNA載量對比 應答組患者治療前后HBV-DNA載量分別為(6.95±0.82)log10IU/mL及(2.26±1.53)log10IU/mL,無應答組治療前后HBV-DNA載量分別為(7.32±0.83)log10IU/mL及(1.55±1.82)log10IU/ ml。應答組患者治療前后HBV-DNA載量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前后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應答組患者治療后HBV-DNA載量明顯對于對照組的,無應答組患者治療后HBV-DNA載量明顯低于治療前的,組內(nèi)對比數(shù)據(jù)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在我國,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較為常見、多發(fā)的傳染病。乙型肝炎表面抗體是乙型肝炎病毒包膜上的糖蛋白,是評價有無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指標[4]。臨床上,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為潛伏感染或者慢性持續(xù)感染,可使患者出現(xiàn)肝硬化,對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損害。當前,本院抗病毒藥物有干擾素凱因益生以及核苷類似物,治療效果獲得了多數(shù)研究工作者的認可。有研究顯示[5],患者在通過干擾素凱因益生進行治療時,能夠直接使細胞表面受體與干擾素直接進行結合,對多種抗病毒蛋白的生成進行誘導,在對細胞內(nèi)病毒繁殖進行抑制的同時,能夠有效對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以及淋巴細胞的抗毒性能力進行增強,因此應用干擾素凱因益生進行治療可取得一定的效果[6]。干擾素凱因益生具有抗纖維化、抗增殖、抗病毒的作用,還可對免疫功能進行調(diào)節(jié),在治療乙型肝炎中的應用范圍較廣[7-8]。本文主要對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的影響預后,即在臨床上“大三陽”患者抗病毒有明確的指征。對影響干擾素治療效果的因素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通過對影響因素進行深入研究,可以對患者應用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效果進行預測,觀察干擾素治療效果,探究影響治療效果的因素,為臨床治療和預測療效提供參考依據(jù)。
本次研究中通過對不同年齡層,不同性別患者治療前后應答率比較,應答組及無應答組ALT治療前后,HBV-DNA載量進行比較,并分析結果,說明血清ALT>4 ULN的患者可在治療后短時間內(nèi)快速下降,部分患者已經(jīng)恢復至正常水平;本次研究中男性與女性患者應答率之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與國外文獻報道中女性患者應答率較高相沖突,其可能性原因在于本次研究抽取樣本數(shù)目過小,或與地域差異有關;應答組及無應答組治療前后HBV-DNA載量均顯著下降(P<0.05),這表明干擾素對機體抗病能力提高、清除HBV產(chǎn)生較大作用。
[1] 中華醫(yī)學會肝病分會,感染病學分會.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5,13(12):881-891.
[2] 趙余,周智,任紅,等.干擾素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再評價[J].重慶醫(yī)學,2011,40(12):1147-1149.
[3] 林宗梅,王蓓蓓,林秀芳,等.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臨床效果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生化藥物雜志,2014,39(2):99-100.
[4] 陳靖,鄭琦,江家驥,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療效的影響因素分析[J].中南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2, 37(7):714-719.
[5] 余菲丹,張振華,張禮周,等.干擾素-α治療HBeAg陽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療效及影響因素凱因益生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及其影響因素探究素分析[J].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1,21(7):1364-1366.
[6] 張曉宇,黃海英,李樹臣,等.脂肪肝對聚乙二醇干擾素α聯(lián)合阿德福韋酯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療效影響的觀察[J].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報,2013,47(4):347-349.
[7] 萬謨彬.干擾素優(yōu)化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的依據(jù)和實施建議——《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專家建議(2010年更新)》解讀[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1,29(10):579-582.
[8] 方建凱,潘晨,鄭玲,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擾素α受體1基因啟動子多態(tài)性和干擾素應答的關系[J].中華傳染病雜志,2010,28(5): 286-289.
10.3969/j.issn.1009-4393.2016.36.047
湖南底 417000 婁底市中心醫(yī)院(蘇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