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濮陽市人民醫院 婦產科 河南 濮陽 457000)
?
產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效果分析
王敏
(濮陽市人民醫院 婦產科河南 濮陽457000)
【摘要】目的分析介入療法在產科出血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方法選取濮陽人民醫院2014年收治的60例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介入組,各30例。對照組行常規止血治療,介入組行介入術止血治療,統計分析兩組患者的止血效果及滿意度。結果介入組止血成功率(93.33%)高于對照組(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介入組滿意度(96.67%)高于對照組(66.6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介入療法治療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且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產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
出血性疾病在產科較常見[1]。多數產科出血患者經過傳統止血治療后康復,不會影響身體健康和再孕率。但少數患者通過傳統止血方法不能達到止血效果,出現無法止血的情況,需要對患者進行子宮切除以保全患者的生命。此方法雖能夠搶救生命,但嚴重影響了術后康復,導致無法再孕,對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心理傷害,也使患者的生活質量大幅下降[2-3]。隨著介入療法在產科各種疾病治療中的應用,為產科出血性疾病的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本文通過對60例患者進行分組對比,分析介入療法在出血性疾病治療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濮陽人民醫院2014年收治的60例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介入組,各30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休克,且均無其他手術禁忌證和重大精神或神經功能障礙。對照組行傳統止血治療,介入組行介入術止血治療。對照組年齡為25~42歲,平均(35.2±2.5)歲;出血量為1 500~4 500 ml,平均(1 900±300)ml;經陰道分娩后大出血15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盤分娩前大出血10例,剖宮產后大出血5例。介入組年齡為23~44歲,平均(36.3±2.2)歲,出血量為1 600~4 400 ml,平均(1 800±200)ml;經陰道分娩后大出血13例,中期妊娠中央性前置胎盤分娩前大出血12例,剖宮產后大出血5例。兩組出血原因、出血量、年齡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治療方法
1.2.1對照組給予常規止血治療。開通靜脈通道,以保證患者輸液、補液和輸血等搶救措施能夠順利進行,對患者進行積極的抗休克和止血治療。
1.2.2研究組給予介入止血治療。在右側腹股溝韌帶下1 cm 處進行局部麻醉。對盆腔動脈進行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檢查,尋找出血動脈血管。迅速進行子宮動脈插管,固定后在出血位置上加入栓塞劑,并且在栓塞劑加入后通過數字減影血管造影技術觀察繼續出血情況。在顯示栓塞劑成功止血后,于手術30 min后患者生命體征基本穩定、陰道出血停止后,將導管拔掉,通過加壓方式對穿刺點進行包扎。手術后24 h使患者處于平臥位,監測血壓、體溫等生命體征是否平穩,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陰道流血,并進行抗感染治療。
1.3觀察指標觀察兩組患者止血情況,根據止血后有無再出血現象分為完全止血、部分恢復、止血無效。止血處理后出血情況無任何改善為止血無效;止血處理后出血情況明顯好轉,但仍有出血現象為部分恢復;處理后出血情況完全得到控制為完全止血。止血成功率=(完全止血例數+部分恢復例數)/總例數×100%。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統計患者對兩組治療效果的滿意度,滿分100分。90~100分為滿意,70~89分為較滿意,70分以下為不滿意。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數據處理。定性資料采取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止血情況治療后,對照組完全止血10例,部分恢復8例,止血成功率為60.0%;介入組完全止血20例,部分恢復8例,止血成功率為93.33%。介入組止血成功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滿意度比較對照組滿意8例,較滿意12例,不滿意10例,滿意度為66.67%(20/30);介入組滿意20例,較滿意9例,不滿意1例,滿意度為96.67%(29/30)。介入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大出血是死亡率較高的產科急癥,臨床常給予傳統止血方法進行出血位置確定和止血治療。但少數患者接受傳統止血治療后仍會繼續出血,在大量失血后易發生休克,更影響出血部位的探查。在傳統止血方法無效的情況下,可通過兩種方法進行治療:一種方式是進行子宮次、全切手術以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這種方法會給較為年輕、具有生育要求的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傷害;另一種方式是對患者進行髂內動脈結扎手術,這種治療方式雖有效,但不適用于大量出血致休克患者[4]。介入治療在產科臨床疾病的治療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特別是栓塞介入手術治療,為產科出血治療帶來了新的思路[5]。通過對患者出血部位進行造影確定,并對患者的出血點用栓塞劑進行止血,能夠有效減少和阻止患者再出血。
本研究通過對60例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分組分析,發現介入組止血滿意度較高,為96.67%,而行常規治療的對照組止血滿意度僅為66.67%,說明給予介入術治療能顯著提高患者對止血效果的滿意程度。介入組止血成功率為93.33%,明顯高于對照組止血成功率6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與李妍芳等[6]研究結果一致,說明介入治療對患者的止血效果較顯著,能有效改善出血情況。
綜上所述,應用介入療法治療產科出血性疾病患者臨床效果顯著,且患者滿意度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金武男,金延澤.27例婦產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療效果分析[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08,31(3):204-206.
[2]陳芳榮,許艷,施蕾.65例產科出血性疾病的介入治療效果分析[J].海南醫學,2014,25(14):2153-2155.
[3]李葆敏.20例產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實用醫藥,2013,12(20):125-126.
[4]查越平,葉曉東,翁僑,等.介入治療應用于產科重度出血性疾病的護理[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3):1166-1167.
[5]翁僑,王志群.介入治療在產科重度出血性疾病中的應用[J].醫學研究生學報,2012,25(4):368-370.
[6]李妍芳,趙秀清,孫悅.產科出血性疾病介入治療11例療效分析[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2,26(5):511-512.
(收稿日期:2015-10-22)
【中圖分類號】R 719
doi:10.3969/j.issn.1004-437X.2016.04.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