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盛 青海省樂都區職業技術學校
職業教育質量保障中的關鍵問題及對策
朵盛 青海省樂都區職業技術學校
當前高等教育大眾化背景下,如何保障職業教育質量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然而目前我國職業教育面臨著經費投入少、生源質量差以及就業質量低等問題,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很難相融,職業教育水平難以滿足實際的教學需求,這自然不能適應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為了從根本上改善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必要的輿論環境是不可缺少的,只有賦予職業教育同等的社會地位才能夠轉變公眾觀念,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從職業教育改革與發展出發,本文針對職業教育質量保障中的關鍵問題及其實施對策展開了探討。
職業教育 質量保障 問題研究 改善對策
如今的社會競爭早已從資本和資源的競爭轉變為人才競爭。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其人才培養的質量與數量往往決定了職業院校自身的市場競爭力。但在青海省眾多城鎮企業職工當中,獲得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并具備相應專業技能的人員僅占據總人數的30%,其中高技能人才更是僅占到11%,供求之間的差距十分明顯。經過跨越式發展,我國職業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績,但其中存在的問題也令人堪憂,師資力量薄弱、經費短缺、生源質量差等等問題應當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針對存在的問題,職業教育必須加強自身的品牌意識,不斷完善質量監督機制,多方面籌集經費提高市場競爭力,切實尋找問題的癥結,確保各職業資格考試制度的完善性。
近年來我國職業教育持續擴招,無論是辦學規模還是學生數量都實現了跨越式發展,隨著辦學服務的優化和學科專業的拓展,我國職業教育為社會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質人才。然而,辦學規模擴張和學生數量增長的同時,職業教育自身的問題也逐漸涌現出來。從職業教育歷史發展及現實狀況分析,目前職業教育在質量保障方面存在的關鍵性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內外部質量監控
目前職業教育過于關注的是外部質量監控,內部質量監控意識較為薄弱,認為外部評價更能夠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為學校帶來榮譽,甚至在外部質量監控方面存在一定的“造假”現象,根據外部標準完善硬件準備。實則內部質量監控活動才更能發現問題所在,但由于人員之間非常熟悉,并不能夠針對不合理的情況作出有針對性的投訴,這就難以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辦事。作為職業教育質量保障機制良性循環發展的重要保證,內部質量監控無疑是存在的重要問題,它會直接影響到教學質量,需要對應有效的改進對策。
(二)教學評估與跟蹤驗證
在教學監控和評估環節缺乏必要的跟蹤驗證與解決措施。分析職業院校在教學檢查方面的情況,往往所涉及到的問題只是存在的不足,并沒有對應切實的跟蹤記錄和解決措施,更沒有將實施方案落實到具體的個人,缺少整改驗證,這就使得當年發生的問題在下一年度的檢查中仍然存在。
(三)教學質量管理
教學質量管理要求與質量監控的目的相偏離,當前職業教育教學管理中針對教學質量的監控僅僅將目的認為是任課教師的職稱評定與晉級提升,教育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的教學行為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這不僅是對質量評價觀的限制,更使得教學質量的評價功能大為弱化。教學質量監控是對整體教學情況的綜合反映,并非一般的教學工作檢查,只有真正得到信息反饋才能夠持續改進教學質量。
(四)管理模式
在以往計劃經濟模式影響下,學校的經營在“供給”序列當中,而這一“供給”的主渠道就是國家和政府,這就使得學校的管理基本采用傳統目標管理模式,教職工的目的就是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行,質量問題并不得到重視。伴隨高等教育大眾化時期的來臨,學校規模的擴大和競爭形勢的加劇,傳統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顯現,教育質量成為競爭的核心。由于我國職業教育起步晚,無論是管理方法還是管理模式都難以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這就導致學生質量很難達到企業要求。
(五)質量管理的觀念
盡管提高職業教育質量的呼聲不斷高漲,但不少職業院校對“質量”的理解卻并不通透,僅僅將質量與教學掛鉤,系統化教學質量管理的觀念并未形成。質量管理所體現的是職業教育的多層面活動以及教育所肩負的職責,因此對質量問題的考慮需要從教學任務、組織結構、評估標準以及學科條件等多方面著手,切實提高校園文化建設質量、學術環境質量、基礎設施質量、課程質量及科研人員素質等等,倘若質量管理的觀念僅僅停留于教學表面,則必定難以達到預期的質量保障目標。
(一)實現全員參與與系統化管理
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職業教育要想實現全面參與和系統化管理必須首先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鼓勵每一位教職工參與到教學質量保障計劃當中,充分調動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促進學校效益的最大化。落實規范化的崗位責任制等各項管理規章制度,明確人員的質量管理內容和目標,了解質量管理保障體系的每一步驟,以主人翁的態度去處理和解決問題,樹立同呼吸、共命運的觀念。人員自身也應不斷增強自身的知識、經驗與能力,挖掘教學潛能,為提高科研質量、教學質量和社會服務質量而努力。作為一個多層面的系統,教學質量更多體現的是職業教育的多方面職責,除了改革課程和教學方法外,對教育資源的充實、現代化教學手段的運用、教育服務管理的加強、教師隊伍的優化以及校園文化環境的改善等都是系統化管理的主要內容。對質量問題的把關需從特定的學科條件和組織結構出發,重視課程質量、學生質量、教科研人員質量和校園文化建設質量等等,通過對教學活動的系統化管理切實保障職業教育的高質量。
(二)現代職業教育服務觀與質量觀的樹立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新形勢下,職業教育也從以往的封閉走向開放,從單一僵化局面走向整體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樹立多樣化的職業教育質量觀和服務觀很有必要。職業教育所培養的對象是具備專業技術的專門性應用人才,培養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職業教育的主線設計教學過程必須以技術應用能力提升為根本,以質量和特色體現素質教育。倘若死守固有目標,在教學管理方面欠缺靈活性,則就很難保證所培養的人才能夠滿足社會需求。基于此,現代職業教育質量觀應當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質,在校園文化和管理模式上形成特色,對國外教育質量保障成功經驗積極借鑒,實行全面的教育質量監管。而服務觀的樹立則是以學生為中心,處理好學生、學校、家長、社會以及企業之間的關系,牢固樹立質量服務意識,將各方的滿意度作為衡量標準,辦出職業教育的鮮明特色,最終實現教育質量管理目標。
(三)經費投入需增加
現階段職業教育質量保障的一大阻礙還有辦學經費問題,經費投入少也導致了教育質量低下,積極加大經費投入能夠有效改善辦學條件,完善教學設施建設與師資隊伍建設,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水平。既然職業教育也是我國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那么政府也應當合理理順職業教育的經費安排,將經費問題落到實處,同時優化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通過多元化教育籌資機制的建立增加經費投入,在社會資金的輔助下確保職業教育資源不斷擴充,為質量保障體系的實施保駕護航。
(四)促進職業教育質量監督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對職業教育質量風險問題正確認識,除了創建科學的教育評估制度外,強化內部外質量監督機制也極為重要。職業教育內部質量監督體系是一個多層面概念,而學校本身作為質量責任監督主體需被賦予更多的自主權。遵循職業教育的規律,學校在自我整改方面需完善課程建設、師資隊伍建設和實訓基地建設等,建立獨立的質量監督機構,確保評價標準的科學合理。同時,教學質量信息反饋系統需以學生為主體,克服組織惰性,輔以必要的外部監督方式。除此之外,職業教育質量評估的可行性也值得分析,可通過高水平教育評估研究機構的建立和加強質量評估專家隊伍建設等途徑來提高質量評估的實效性,利用職業教育評估申訴制度體現民主,完善方方面面的教育質量保障。
綜上所述,職業教育質量與我國社會經濟發展休戚相關,沒有了質量作為保障,那么職業教育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也就不能夠造就高水平的社會產業。由于社會經濟進步對職業技術型人才的需求不斷攀升,我國職業教育大量擴招就成為了必然趨勢,這是順應歷史發展而實施的教育政策。但需要注意的是,職業教育的大力發展并非是以犧牲職業教育培養質量為代價,從長遠分析職業教育發展的永久生命力必然是質量。在現有大眾化發展階段,對職業教育質量和效率的均衡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分析職業教育質量保障的關鍵問題,必須以政策為根本、以質量為動力,將各利益主體緊密聯系,促進動態化質量保障體系的形成,推動我國職業教育獲得真正意義上的可持續發展。
[1]肖福玲.高等職業教育課程建設存在的問題與改革路徑[J].池州學院學報,2009,(10).
[2]麻麗華.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改革的若干認識與思考[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02).
[3]張祥明,林鵬.福建省中等職業教育質量現狀評價[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4]吳憲洲.對高等職業教育課程改革的思考[J].陜西青年職業學院學報,2009,(04).
[5]譚立新.高職高專院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方法、途徑的研究與實踐[J].中州大學學報,2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