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祥(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蘭州730030)
?
淺談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
王貴祥
(蘭州大學第二醫院,甘肅蘭州730030)
摘要:總結當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存在的不足。分析外部環境、文化建設在內部控制制度建設中的作用,探討以醫院文化建設等為基礎,建立適合醫院特點的內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關鍵詞: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文化建設;發展目標
醫院文化是指被全體員工普遍認可并自覺遵守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醫院文化建設是指引導員工遵守誠信、敬業、創新和協作的職業精神。先進的醫院文化能形成醫院核心競爭力,其內容是保持醫院公益性性質,牢固樹立“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意識,促進醫學技術和人文醫學協調發展,強化內、外部協作精神,幫助員工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作用是促進醫院各項業務遵循國家法律法規、提高綜合服務質量、提高運行效率和效果、促進醫院實現發展目的、維護財產安全。
1.1醫院文化建設在當前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構建過程中的作用不顯著
醫院作為特殊的社會組織,為廣大患者解除病痛是其最基本的目的。目前因經濟因素,大多數醫院內部控制制度的公益性未得到充分體現,未發揮醫院文化建設在內部控制制度構建過程中的基礎性作用。我國醫院收入來源單一且不足,醫院為維持正常經營被迫逐利化,出現了為降低醫院救治“三無”患者的損失而遺棄患者的現象;為了獲得更多的醫療保險補償而產生過度醫療行為的現象;個別醫務人員追逐經濟利益收受藥品和耗材回扣的現象,致醫療服務市場混亂,外部環境嚴重惡化,醫鬧現象屢禁不止,傷醫、殺醫事件時有發生。
1.2重視提高工作效率,淡化人文關懷
在醫院運行成本持續上升和收費標準保持不變的情況下,只能采取縮短單位服務時間和增加工作時間的方法來緩解單位成本上升的壓力,擠占人文關懷所需的醫療資源,不能滿足患者的個性化需要,導致患者不滿意、投訴等現象發生。
1.3重視醫院經濟運行風險,對醫療業務風險的管控不足
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更多地關注醫院經濟業務,對醫療服務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的識別、防范能力有限,采取的管控措施不當,導致醫療質量、服務質量下降。
1.4外部環境導致醫療行為變異
醫院運行成本持續剛性增長,收費標準過低,差額部分財政投入補償不足。醫療保險支付方用總額付費和按人頭付費等方式控制醫療費用,醫療服務過程中消耗的人力、物質資源得不到合理補償,加劇了醫院的逐利性傾向。
醫療市場競爭客觀存在,一方面,擁有優質資源的醫院為保持競爭優勢,充分發揮規模優勢,通過擴張規模來擴大醫療市場份額,對醫療專業人才和市場需求等要素形成“虹吸效應”,優質醫療資源進一步集中,形成了更強的競爭優勢;另一方面,處于弱勢的醫院擁有的人力資源、設備資源不足,或存在資源不匹配現象,逐步喪失了原有的醫療市場份額,發生了明顯的“馬太效應”。因此,醫療資源超負荷運行和閑置的現象同時存在。
2.1可以促進醫院實現發展目標
樹立“一切為了患者,為了患者的一切”的思想意識,為解除患者痛苦而形成醫療技術持續提高的動力,使醫療技術發展方向與患者的需求相一致;重視患者多層次需求,全面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和患者的滿意度;以醫療安全為核心,牢固樹立質量意識,促進醫院長遠發展;構建“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支持系統,建立良好的信息溝通系統以協調全體員工的行為[1],促進醫院實現發展目標。
2.2可以樹立醫院的正面形象
隨著人們自我意識的覺醒、法律意識的增強,個性化醫療服務是必然趨勢。醫療服務在診治身體疾患的基礎上,更應關注患者及其家屬的心理感受,多層次滿足患者需要。另外,醫療服務過程也是醫患共同溝通、參與的過程,保證患者行使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是醫療過程合法性的基本要求。通過人文關懷,可以樹立醫院的正面形象。
2.3可以降低醫院醫療成本
以區域衛生資源配置為出發點,合理布局醫院,以科學、可行的轉診制度為抓手,使不同級別醫院間形成合理分工、協作的關系,有利于醫院明確發展目標,進一步優化社會醫療資源的配置,從而節約醫療資源,降低醫療成本。
3.1良好的外部環境是構建醫院內部控制制度所需的必要條件
(1)合理調整財政投入政策,在適度競爭的基礎上,防止醫療資源配置的“馬太效應”和“虹吸效應”,按照“有余者損之,不足者補之”的原則,動態調整不同醫院的財政投入,促進各級、各類醫院均衡、協調發展。
(2)制定科學、合理的醫療費用補償政策是醫院合理診療的重要保證,也是監管醫療行為的重要措施,可以促進醫院實現規范化管理。全面推進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制度,能彌補醫院各項合理支出,也能有效規范醫院診療行為[2]。
(3)推行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價格管理政策,實行醫院自主定價政策,足額補償醫療服務過程中消耗的合理成本,避免發生“腦體倒掛”現象,杜絕因醫院經濟運行壓力過大而出現逐利化傾向,這是醫療行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重要保證。
3.2以醫院文化引領醫院構建內部控制制度
(1)以健康、積極、向上的醫院文化為基礎,構建醫院業務科學、合理的發展機制,帶動醫院各項業務良性發展,促進全體員工自覺地“以患者的需求為中心”提高服務能力,提高業務水平,為醫院的健康發展出謀劃策,持續提高醫院的管理和決策能力。
(2)構建以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的醫院內部控制制度,全體員工的一切行為均應以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目標,以此為基礎建立內部控制制度,利用制度約束員工行為,使其行為合法、合規,保質保量地完成各項工作,持續提高服務質量,實現醫院的發展目標。
(3)以醫院文化為核心不斷完善考核激勵機制,不僅能激發和調動全體員工的工作熱情,持續不斷地為醫院發展提供動力,還能使全體員工的行為符合醫院的價值取向,促進醫院根本目標的實現。
(4)在人力資源政策中滲透醫院價值觀的元素,吸引具有認同感的員工加入,減少內部控制制度執行的阻力。應增強各級管理人員和員工對醫院文化的認同感和踐行的自覺性,引導其自覺遵守內部控制制度,以最小的成本實現最大的管理效益,促進醫院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參考文獻:
[1]唐慧萍.內部控制與醫院文化建設關系研究[J].甘肅科技,2008(11):85-87.
[2]徐仁忠,蔣繼元,鄭杰,等,北京市DRGs付費制度研究及推進設想[J].中國醫療保險,2010(8):34-36.
中圖分類號:R1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2-015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