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君,程莉娟
(1.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4;2.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 長沙 410208)
高職醫藥類專業生物化學微課設計的探討
張君1,程莉娟2*
(1.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湖南長沙410004;2.湖南中醫藥大學,湖南長沙410208)
實施微課教學有助于改善高職醫藥類專業生物化學教學現狀。為使微課教學更適應高職院校技能型人才培養目標,本文結合學科特點,圍繞學生學習需求和習慣,對微課教學目標、內容架構、教學設計以及實際應用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高職;醫藥類專業;生物化學;微課設計
微課以視頻為主要載體,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圍繞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開展的教與學活動的全過程[1]。由于其具有微小化知識內容、碎片化時間利用、個性化需求滿足3個特色,較傳統教育模式更具優勢,目前已成為我國教育信息化資源建設的重點和熱點之一[2]。近年來,高職院校也積極推進微課教學研究,但目前還沒有收到實際效果。很多高職院校在微課建設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重申報、輕建設,重比賽、輕實效,重形式、輕內容等現象,并沒有形成系統化、持續化的微課開發模式。許多教師對微課認識不夠深入,甚至將微課簡單理解為傳統課堂授課內容拆分并錄制教學視頻的過程。教學微視頻確實是微課的核心內容,另外還包含教學設計、素材課件、教學反思、學習任務單、練習測試及學生反饋等相關內容。隨著微課的興起,如何設計并有效實施微課教學,正困惑著廣大教育工作者。本文以高職醫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基礎課——生物化學為例,來探討微課設計的基本原則和實際應用時遇到的問題。
現代教育改革強調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即3個目標維度——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但目前來看,大多數高職院校受傳統教學理念禁錮,缺乏課外教學活動,更注重知識與技能的培養。微課將創造有利于學生素質教育和創新能力培養的多樣化網絡教學模式。
微課絕不是課堂教學內容的簡單切割,設計者應以學科內涵為依托,以學科培養目標為主線,以學科實際教學內容為依據,秉著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和理念,設計并開發符合學科發展趨勢、滿足學生發展需求的具有學科教育價值的優質微課。這是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是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教與學的方法均得到根本性轉變,教師和學生都需要轉變觀念來適應這一新模式。
微課將課堂搬出教室,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擁有更多的主動權,這是一種解放;而對于學習主動性較差的高職生來講,這也是一種挑戰和考驗。因此教師必須注意到微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但并不意味著學生可以完全脫離教師指導進行學習,教師需要在學生學習控制和學生自主活動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要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又要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在微課設計之初,教師應設立明確的教學目標,結合課程特點,了解學生學習思維和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移動學習的習慣,逐步引導學生的思維從低階向高階發展,真正體現微課“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體性,引發學生的興趣和深入思考”的優勢[3]。
為降低難度,高職藥學生物化學教材刪減了一些內容(如代謝調節),但就醫藥類專業而言,代謝調節相關知識有助于學生對病理、藥理以及新藥設計原理的理解,學生有必要在生物化學課堂上提前接觸這些內容;同時生物化學作為基礎課其實用價值往往被忽視,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加了理解難度,這就需要教師有意識地引申拓展。然而因課時有限,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實現對生物化學廣度和深度上的挖掘。因此,依托微課教學將能使生物化學擺脫現有課時、教材的局限,建立一個內容全面、資源豐富,并以模塊化、層次化方式組織的生物化學微課資源平臺。
這一平臺首先要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高職生學習生化時易出現兩種極端現象:一是部分學生基礎較差,對化學及生物學基礎知識掌握不牢;二是部分學生渴望了解更多拓展內容,尤其是生物化學應用方面的內容。為能夠同時滿足各類學生需求,將所有微課資源分為三級:準備級、基本級、拓展級。其中主體部分是緊扣教材內容的基本級,基本級又按照教學大綱要求標出重點、難點以及重點+難點,以方便學生按各自的基礎、興趣、能力有選擇地進行學習;基本級微課主體為教材內容講解,另外補充習題課和復習課。準備級內容為學習生物化學基礎內容前的知識準備,如對細胞的了解等,目前高職教材中缺少糖類、脂類的結構與功能介紹等。拓展級為教材相關內容的延伸,旨在擴大學生知識面,供有興趣的學生學習,如代謝調節相關內容、肝膽生化、制藥行業中相關生物技術應用等。
生物化學微課采用模塊組合方式來組織教學內容,模塊是包含相近知識點的微課群組,如有必要,模塊下還可以再分微課組。每個模塊或微課組都有概括表,包括名稱、簡介、所組成微課列表單以及組內各微課間關系圖。學生鎖定某一知識點時,通過概括表能輻射該知識點所在模塊中的其他內容。此外,教學內容安排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循序漸進的認知規律,讓學生能夠將學習內容與已有知識體系聯系起來,最終實現知識體系的完整建構[4]。
關于微課推廣應用,教師最大的疑慮往往是學生上課都不聽,課后難道還能看微視頻?確實,微課應用的最大難題就是如何驅動學生主動學習。這就對微課設計者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須使微課的吸引力要遠超于傳統課堂。
目前很多微課也和傳統課堂一樣采用PPT形式授課,但與傳統課堂上以教師教學角度設計的PPT截然不同,微課所用PPT應以學生視角出發,所以需要將呈現的內容以盡可能趣味化、形象化、可視化的方式出現,更多地引導學生思考和互動。
微課設計的核心內容還是教學設計。如何快速、合理地切入主題;如何邏輯、連貫地展開講述;如何承接上下知識點等問題,都需要微課設計者投入大量精力去設計。聯系高職教學實際,結合生物化學學科特點,可將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到微課教學中,如問題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任務教學法等。如在糖代謝這一教學模塊中,可以始終貫穿一個問題:血糖如何維持平衡?又如根據高職理實一體化課程項目化特點,量化微課模塊學習目標,使學生進一步明確每個項目需要做的事情及需要獲得的理論知識。實際教學中還發現,案例教學法尤其受到學生喜愛,一些經典醫藥案例能強烈吸引學生注意力,調動其學習主動性。像體檢報告單就可以當作很好的案例材料,學生會對如何讀懂體檢報告單、這些指標的涵義、能用什么方法得到這些結果等問題感興趣[5]。
據調查顯示,由于課堂時間有限,教學往往缺乏足夠的交流、輔導和反饋,如任務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的應用不免會流于形式。鑒于此,一些職業教育專家和教師在積極探索解決的辦法,試圖在新型教學模式引領下重新構建高職課堂。聯系微課教學和傳統課堂改良方案應用困境,兩者結合,可消弭缺陷,相映增輝。
微課設計不單單是對微視頻精心設計,也包括其他配套資源設計。微教案、微練習、微反思等擴展性資源的設計和制作也不能馬虎,也要做到優質豐富、形式多樣;答疑交流平臺應操作方便、界面友好,教師答疑或案例、問題、任務的討論交流及進度追蹤,很大程度上都依賴于在線平臺。這些配套資源的優質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實際提高學生使用微課的頻率。
4.1微課制作耗時耗力
構建一門課程的微課平臺,是相當耗時耗力的工作,讓眾多教師產生畏難情緒。如何在相對短的時間內提供一門課程的微課框架,如何逐步完善這一框架并最終構建一個理想的微課平臺,也是擺在眾多微課設計者面前的現實問題。
微課平臺搭建只能循序漸進。在搭建前期,可以采取一些方式來過渡。教師可以制作復習課或串講課的微課,這樣學生就能基于知識點針對性地查缺補漏,強化鞏固知識。課堂教學時,很多學生反映喜歡教師的總結復習,可先在平臺上提供總結圖表、復習資料和微視頻,讓學生逐步養成在線學習習慣。借鑒已有的優秀在線資源也不失為一種替代方式,如準備級的一些知識點,就可以采用可汗學院的基礎化學和生物學微視頻來輔助教學。
4.2微課制作技術水平不足
對很多教師而言,微課制作難度還在于不能熟練操作剪輯軟件。各級微課大賽對微課視頻的要求是“畫質清晰、圖像穩定、聲音清楚、聲音與畫面同步,文圖搭配規范合理,色彩光線使用協調,頁面布局合理,顏色對比恰當。”[1]然而這只是最基本的要求。近年來微課大賽獲獎作品讓很多普通教師清楚地認識到:優秀作品絕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其背后都有強大的制作團隊支撐。
值得強調的是,微視頻的藝術性當然很重要,但是過分注重微課的剪輯技巧與畫面的絢麗,而忽視教學內容展示,就會喧賓奪主,微課的真正生命力還是在于教學內容。
4.3微課與傳統課堂的關系
微課在現代教育中能扮演什么樣的角色,一直都有爭論。較為主流的觀點是微課可以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補充,不能完全代替傳統課堂。廣大教育工作者需要找出合適的對策來吸引學生通過微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很多高校建設的網絡課堂普遍將其作為查漏補缺、鞏固知識的工具,但學生實際使用頻率不理想。一些教師嘗試將微課平臺與翻轉課堂相結合[4],不失為更加有效可行的方式。微課平臺可完成知識傳授、在線輔導、課堂任務布置等工作,課堂上可完成答疑、案例討論、任務結論陳述等知識內化環節。
總之,微課不僅適用于高職醫藥類專業生物化學,對其他學科的教學也具有實際意義。在當今信息爆炸、專業細分的時代,我們需要將各學科、各類型知識網絡化、微小化。現階段,高職生物化學微課設計和應用模式還需進行更多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筆者希望能為高職醫藥類專業的其他學科,尤其是其他專業基礎課的微課設計者提供更多經驗和依據。
[1]王曉莉,陳智敏,范敏.我國高職院校微課設計現狀分析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2015(3):80-82.
[2]李雪瑩,劉慧,王蘇麗,等.《冬蟲夏草的鑒定》微課設計的幾點心得[J].科技創新導報,2015(3):236-238.
[3]張西寧.可視化微課設計的實踐研究[J].渭南師范學院學報,2015,30(4):30-34.
[4]鄭君芳,賀俊崎.“微課”與“翻轉課堂”應用于生物化學教學的初步探析[J].繼續醫學教育,2014,28(11):71-73.
[5]張君,張月娟.健康體檢在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案例作用[J].衛生職業教育,2015,33(4):67-69.
(*通訊作者:程莉娟)
G436
B
1671-1246(2016)03-0044-02
注:本文系湖南科技職業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KJJYYB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