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斌,李玲
(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上海 200433)
“學生小講課”在藥理學教學中的嘗試
王志斌,李玲
(第二軍醫大學藥學院,上海200433)
“學生小講課”是以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教學互動為特色的教學方式。筆者在15名學生的小班中通過準備、授課、學生提問、教師補充4個步驟,嘗試開展“學生小講課”,以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學生小講課;藥理學;教學效果
藥理學是研究藥物與機體之間相互作用及其規律的一門學科,是醫學院校各專業學生重要的基礎課程。藥理學以生理學、生物化學及病理生理學為基礎,為臨床各科提供合理用藥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和科學思維方法,涉及面極廣[1]。傳統藥理學教學普遍采用教師講授、學生記憶領會的方式,學生普遍感覺知識點多、內容抽象、容易混淆,因此主動性不高,學習效率較低,很難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教學內容,更難以達到知識的融會貫通[2]。
為了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最大程度地提高藥理學教學效果,應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3],而師生角色互換的教學方式則不失為一種有效的嘗試。這種以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合作、教學互動為特色的教學方式也可稱為“學生小講課”,已被證實對提高教學實效性有一定作用[4~6]。
筆者在向公共衛生管理專業的學生講授抗痛風藥時,進行了“學生小講課”的初步嘗試,不僅活躍了課堂學習氣氛,提高了學生自主性,而且達到了較為理想的授課效果。
該專業共15名學生,適合開展小班教學,比較容易達到互動教學效果。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藥理學》教材中,第二十章“解熱鎮痛藥”的附錄介紹了抗痛風藥。該部分內容相對較少,藥物也不多,因此,很多教師將這類藥物一帶而過甚至不予講授。然而,該班碰巧有一名學生患有痛風病,對痛風病有著切身感受,且服用過課本中提及的藥物。在征得該生同意后,筆者讓其以“學生小講課”形式開展抗痛風藥的講授。
2.1準備
筆者利用課間(20分鐘)與講課學生進行簡單交流,大致掌握其對痛風病以及抗痛風藥的了解程度(由于該生對這部分內容較感興趣,所以在課前已經自學了課本內容,掌握程度較好)。抗痛風藥的幻燈片共有6張,分別介紹痛風的定義、臨床表現、臨床分型、藥物分類以及代表藥物。教師對教案和講稿進行簡單講解,使該生大致掌握講授內容。
2.2授課
學生走上講臺,開場并沒有直接講授幻燈片內容,而是首先講述自己的經歷。他講到自己以前偏好肉類、海鮮類等高嘌呤食物,痛風發作后的身體感受,醫生開具的藥物等,生動地進行了導課,立刻激起聽課學生的興趣。緊接著,該生講解了慢性痛風的治療以降低尿酸濃度為目的,因為痛風發病是由于嘌呤轉化為尿酸后在關節部位沉積成痛風石,從而引起關節紅腫熱痛。為降低尿酸濃度,可以從兩方面入手:抑制尿酸合成和增加尿酸排泄。抑制尿酸合成可以使用別嘌呤醇,因其可競爭尿酸合成所需的次黃嘌呤;增加尿酸排泄可選擇苯溴馬隆,該藥通過抑制腎小管對尿酸的再吸收來促進尿酸排泄。由于這兩種藥物缺乏鎮痛及抗炎作用,因此適應證都是慢性痛風,而不是急性痛風。至此,聽課的學生基本上對慢性痛風的治療藥物有了一定的認識。
2.3學生提問
講課時間約10分鐘,之后,聽課學生可自由提問,問題包括痛風發病時的疼痛程度,應服用哪種或哪些抗痛風藥,飲食注意事項,痛風能否治愈等。整個課堂掀起了熱烈的討論,每個學生都積極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流互動非常活躍。
2.4教師補充
學生授課結束后,教師用5分鐘時間進行簡要補充,如黃花菜中所含的秋水仙堿可以針對急性痛風發揮選擇性抗炎作用,介紹黃花菜的正確使用方法,進一步加深學生對秋水仙堿的理解和記憶。
“學生小講課”的優點在于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包括講課者和聽課者,而且能夠達到很好的互動、討論以及思辨目的[7]。該方式不僅不會降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反而可以展現每名學生的個性,使教師對授課對象有一個新的認識[8,9]。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個性和需求,才能有針對性地備課,防止千篇一律。因此,在藥理學教學中可以多采用“學生小講課”的形式,尤其是在小班教學時。教師要在選課上與學生進行溝通,提前布置講課任務,起初選擇一些內容相對簡單的章節,能結合學生自身興趣和需求則更佳。在學生講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聽講,記錄學生講課中的錯誤,小結時糾正。總之,“學生小講課”的目的是希望學生通過講課主動學習、自主學習,最大限度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1]姜恩平,王云東,王春梅,等.藥理學教學特點及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J].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2(4):495-496.
[2]曾碧映,陳暢乾,唐元兢,等.案例教學法在藥理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應用[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3,33(2):91-92.
[3]沈備娟.淺談“學生小講課”在高校形勢與政策教學中的運用[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12):78-80.
[4]張洪平,張永紅,張海英.中藥藥理學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2013,11(15):70-72.
[5]陳霞.學生自主講課方式在臨床實習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中華護理教育,2012,10(36):662-663.
[6]吳丹.學生小講課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嘗試及效果[J].中華護理教育,2011,8(2):64-66.
[7]王仙園,周娟,李巍,等.小講課教學方法在“野戰護理學”課程中的應用[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2,11(7):741-744.
[8]李芳,許瑞,王艷波,等.學生小講課在《老年護理學》中的應用研究[J].全科護理,2011,9(6):1587.
[9]陸莉.以學生為主體的小講課在《兒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7,14(4):39-40.
G421
B
1671-1246(2016)03-004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