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瑞斌,王欣,喬麗華,吳艷茹,張敬晶,孟燕軍,易小林
(1.河北醫科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17;2.河北省兒童醫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17)
?
醫學物理學教學中應用目標型教學模式探索
趙瑞斌1,王欣2,喬麗華1,吳艷茹1,張敬晶1,孟燕軍1,易小林1
(1.河北醫科大學,河北石家莊050017;2.河北省兒童醫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17)
摘要:分析醫學物理學課程當前的教學現狀和教學中面臨的主要問題,闡述開展目標型教學的必要性和實施方法及取得的成果。以目標型教學法為基礎,結合LBL(Lecture-Based Learning)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培養高素質、創新型醫療衛生人才。
關鍵詞:醫學物理學;目標型;教學方法
醫學物理學是物理學原理和方法相結合應用于人類疾病預防、診斷、治療及保健的一門交叉學科[1]。目前,醫學物理學教學普遍采用LBL(Lecture-Based Learning)這種以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方法,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學方法以問題為中心、以學生為中心,能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有報道顯示,采用PBL和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可以充分發揮兩種教學方法的優勢,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2]。然而,醫學物理學作為醫學院校一門公共基礎課,不管是單純采用PBL 或LBL教學方法,還是采用PBL和LBL相結合的教學方法,都不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一個關鍵的原因是由于學生感覺這門學科與未來臨床實踐沒有太多相關性,對將來從事醫藥衛生工作毫無用處,這就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為了破解當前教學工作中面臨的難點,提升該學科的教學質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培養學生利用物理學知識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筆者探索采用了目標型教學模式。目標型教學是以具體目標為載體,以完成目標為動力,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吸引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3]。在實際教學中,筆者以目標型教學模式為基礎,結合LBL和PBL教學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這種以臨床應用為目標進行醫學物理學教學的方法使學生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興趣增強,學生不但主動、刻苦地學習課堂知識,還踴躍參加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創新發明了多項科技產品,多個科技作品獲獎并獲得了國家專利,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都顯著提高,現將該教學實踐介紹如下。
在當前的醫學物理學教學過程中,很多醫學院校仍局限于普通物理學知識的傳授,雖然有些章節中有物理知識在醫學方面應用的內容,但這部分內容往往被教師忽略或者是一帶而過。同時,醫學物理學實驗課內容陳舊、過分強調物理知識、與醫學脫節等,這些都給學生認識醫學物理學以錯誤導向——醫學物理學就是純物理,與醫學毫不相干。因此,應以醫學應用為目標進行醫學物理學教學,讓學生全方位地體會到醫學與物理學的聯系,這樣可極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提高教學質量。
2.1提高教師綜合素質
在教學過程中,醫學內容被忽略的重要原因是醫學物理學教師大多數是物理學專業背景出身,醫學知識匱乏,這樣就很難建立起物理知識與醫學的聯系。因此,要實施目標型教學,就必須拓展教師的醫學知識、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醫學院??梢酝ㄟ^校內講座、跨學科聽課的形式,讓醫學物理學教師多去接觸醫學方面的知識,拓寬知識面。此外,可通過在職培訓、定期交流、集體備課來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找到物理知識和醫學的切入點,以此來推動醫學物理學教學方法的改革。
2.2引入臨床醫學案例,培養學生解決醫學相關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中,在注重物理學基本原理的前提下,應著重把物理學與醫藥衛生領域的知識結合起來,可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案例是否合適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案例選擇的基本原則是物理學與醫學知識緊密聯系,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和討論能提升學生對醫學物理學知識在醫學相關領域中應用的認識,提高學生利用物理知識解決醫學問題的能力,為其將來學習、科研及工作奠定基礎。如:(1)流體運動:法國醫生及生理學家伯肅葉利用水銀壓力計測量狗的主動脈血壓;由于多數疾病表現出血液黏度升高,如心腦血管系統疾病、代謝性病等,可引入伯肅葉定律測量血液黏度;利用流體運動知識還可以解釋體位對血壓的影響。(2)振動和波:可以引入彩超內容,彩超是利用多普勒效應測量血流數據并在B超圖像上用不同顏色表示血流數據的雙重掃描系統,B超是已在心內科、血液科、產科、婦科等領域應用的三維成像系統。(3)分子動理論:引入氣體栓塞案例,靜脈空氣栓塞是內科穿刺治療和外科手術等的嚴重并發癥之一;表面活性物質對治療新生兒肺不張的生理功能和物理原理。(4)X射線影像:利用人體不同組織器官對X射線吸收衰減不同的原理成像,是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常規診斷手段。通過引入臨床醫學案例,讓學生利用所學物理知識解釋醫學現象,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醫學物理學可更好地為將來從事醫療衛生工作服務。
2.3開放實驗室,全面提高學生素質
開放醫學物理學實驗室,開展學生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將物理學知識用于醫學實踐,勇于創新發明,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教師每年以開放的實驗室為基地,組織學生參加與物理學在醫學中應用相關的課外科技實踐活動,學生自愿參加、自由組合,分成3~4個科技活動實驗組。首先由經驗豐富的教師做開題報告,綜述物理學在醫學中的應用現狀及發展方向,為學生選題提供參考。然后每組學生通過自行查閱文獻和資料確定研究課題,撰寫大學生創新實驗申請書,申請實驗經費。充分利用實驗室的硬件資源和教研室的師資力量,全天開放實驗室,讓各科技活動小組獨立完成研究課題,自行設計、制作出科技作品并撰寫說明書。科技作品的設計、制作等全程以學生操作為主、以教師指導為輔。在科技實踐活動中,學生體會到了物理學與醫學的相互滲透與發展,通過刻苦努力、親手制作出科技作品,使自身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得到實質性提高,這充分說明醫學物理學教學方法改革的必要性。我校學生課外科技實踐活動突出成果有“腕佩式心率遠程報警器研制”“小動物無創式心率監測儀研制與應用”等[4-5],獲得國家專利、河北省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二等獎等,并發表了相關科技論文。
2.4定期到教學醫院交流學習,力求實驗教學滿足臨床需求
定期聯系河北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和河北省兒童醫院檢驗、放射、功能和康復科室等,組織教師及學生參觀學習,了解臨床檢驗、放射等學科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以避免教學內容滯后和脫離臨床實踐。同時,讓學生了解、學習相關設備工作原理和如何分析核醫學照射水平、患者體內外照射劑量估算和輻射防護建議等,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學好醫學物理學的必要性,而且可為今后工作奠定初步基礎。此外,逐步淘汰相對落后的純粹物理學實驗,引入與臨床同步的醫學物理學實驗,如便攜式B超、核磁共振成像、超聲測速及X射線衍射等實驗。
由于醫學物理學的學科特點及醫學院校學生的本身特點,單一教學方式并不理想。當前醫學物理學教學方法的探索主要集中在PBL和LBL。PBL是以問題為基礎,通過啟發式、自學式、交互式、討論式等方式教學;LBL是以教師為主體、以講課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LBL雖然可以系統地講解基本理論知識,但是在教學中缺少師生互動,而PBL可以從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于物理學科理論性太強,單一的PBL方法在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創新能力方面具有一定局限性。有相關文獻報道了PBL和LBL結合在醫學物理學教學中運用是可行的、有效的[2]??紤]到醫學院校學生實際及醫學物理學科特點,以目標型(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學方法為基礎,把PBL和LBL有機結合,這將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醫學物理學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也為醫學物理學教學方法的探索提供了新的思路。
綜上所述,在醫學物理學教學過程中應用目標型教學模式,可改變學生對醫學物理學“無用論”的看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提高學生解決醫學問題的能力和科研創新的能力。以目標型教學模式為基礎,結合PBL和LBL教學法,將進一步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但是,教學方法的探索是一項系統工程,只有長期結合學生特點、專業特點、學科特點及醫學發展的需求,才能逐步探索出最合適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喀蔚波.醫學物理學——物理學在醫學中的應用[J].物理,2002,31 (6):400-405.
[2]呂磊,張正厚,李永珍,等.PBL結合LBL在醫用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0):65-68.
[3]高勇,于來虎.目標任務型教學模式的理論與實踐[J].現代遠距離教育,2005(3):31-34.
[4]趙瑞斌,孟燕軍,張瑋,等.腕佩式心率遠程報警器研制[J].生物醫學工程學雜志,2013,30(2):292-295.
[5]吳艷茹,司偉,易小林,等.小動物無創式心率監測儀的研制及應用[J].鄭州大學學報,2012,47(6):794-796.
基金項目:河北省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研究項目(QN2015013)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