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仲望,曹 莉,由振東,王成海,何 成
(第二軍醫大學,上海200433)
?
神經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幾點體會
俞仲望,曹莉,由振東,王成海,何成
(第二軍醫大學,上海200433)
關鍵詞:神經生物學;課堂教學;青年教師
大腦是人類終極探索的目標之一,美英等西方國家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紛紛投入巨資啟動腦研究計劃,我國也將很快啟動國家級腦研究工程。作為生命科學領域中最重要和最為活躍的學科之一,神經生物學正是一門以神經系統為研究對象的內容復雜、研究層次多,且同多門學科交叉的綜合學科。雖相比傳統學科起步晚,但發展迅速,已成為國內多家大學醫學和生物學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
我科室作為國內成立較早的神經生物學教研室,始終重視師資隊伍建設,尤其注重抓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形成了一支由中科院院士陳宜張教授領銜的老中青結合、以中青年為主、充滿活力的師資隊伍。現結合我科室近三年的教學,并結合半年來采用新教材授課的實踐,從以下幾個方面就如何提高這門課程的授課水平談談心得體會,以供交流。
作為一位青年教師,首先要樹立忠于人民教育事業的思想,擺正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克服重科研、輕教學的思想。教學與科研相輔相成,不能“選邊站”,既要搞好教學又要搞好科研,只有兩者形成良性循環,才能保證人才沿著正確方向發展[1]。
在授課時,筆者深刻體會到學生愛聽、聽得懂的內容正是自己包括我科室其他同事研究的內容,所以才能講得更親切生動,才更能激發學生探求真理的熱情。
作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年輕教師,筆者有幸得到教學和科研經驗豐富的老教授的指導,受益匪淺。2012年,85歲高齡的陳宜張院士身體力行,全程為我校八年制學生講授醫學神經生物學課程。筆者作為科室教學秘書,有幸全程旁聽了大師的授課。老教授翔實豐富的授課內容、謙虛謹慎的治學態度、大膽挑戰前人的探索精神,是我們年輕教員學習的榜樣。他用生動事例詮釋了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的探求真理的態度,以科學史為主線,結合自身,介紹了教學與科研工作中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他親自制作的所有授課幻燈片都體現出清晰簡練的風格,反映了他務求實效的一貫作風,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古人所說: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聽聽其他學科優秀教員的授課,同樣是提高授課水平的捷徑。此外,校督導專家組在每次聽課后給予的中肯建議及學生在課堂上和課后的反饋[2]都能讓授課者及時了解授課中的缺陷和不足,不斷提高授課水平。
目前我校對臨床醫學、麻醉、生物技術、心理專業的學生在第二學年開設神經生物學課程。如何讓學生“既吃得飽又吃得好”呢?我們的體會是根據學校新版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專業定位來選取內容。第二學年學生已有解剖、生理、生化知識的積累,而神經生物學作為交叉學科,課堂講授的知識容易與學生已有知識重復。講授知識過淺,容易導致“炒冷飯”,使學生滋生輕視思想;講授過深,容易使學生滋生厭學情緒。所以要從神經科學的角度和適宜深度講授知識。如在解剖學和生理學知識的基礎上,根據需要拓展神經解剖學和神經生理學的內容。對臨床和麻醉專業學生授課時,注意從臨床出發去認識一些相關的疾病;對生物技術專業的學生,則注重科研思維的培養,增加新觀點、新技術的介紹;對心理學專業的學生,適當增加大腦高級功能包括情感和精神類疾病的知識及研究進展的介紹。此外,對長學制小班學生,采用專題討論形式的PBL教學,并采用撰寫綜述和現場答辯的考核形式,不拘泥于課堂所授內容,鼓勵學生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思考。
近年來實行本科生導師制度,通過師生雙向選擇,教研室對少數有興趣、有熱情、學有余力的學生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并安排Journal Club,從本科室研究方向出發,拓展課堂所學知識。如聯系神經肽的發現和相關知識,講解本科室開展的神經肽放射免疫實驗;聯系神經投射通路,講解和演示組織化學實驗和熒光成像;結合我校神經行為學開放實驗室的特色,并聯系認知和情感障礙相關知識,介紹和開展動物行為學實驗。經過幾年摸索和努力,我科室先后有多位參加第二課堂活動的學生在我校創新技能大賽中獲獎。
這學期我科室采用新編教材授課,令人欣慰的是,根據全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來看,臨床、麻醉、心理專業的大部分學生都對我科室教員的授課持贊同和肯定的態度,但同時問卷中也暴露出以下一些新的問題。
(1)少數學生對于不同授課教員的教學風格較難適應,可能影響授課效果。針對這一問題,下一步可加強集體備課,協調各位教員的授課內容,做到講透神經科學的重要知識點,不重復也不遺漏,并盡可能統一風格。
(2)有的學生反映講授內容偏深、偏重研究進展、基礎知識鋪墊不夠的問題。下一步將對相關知識加以鋪墊、補充和完善,使學生既了解神經科學領域的發展動態,又能掌握神經科學領域的基本知識、基本原理。
(3)多媒體教學生動直觀,信息量大,學生印象較為深刻[3],但過多或不恰當地使用多媒體,容易混淆學生的學習重點[4],影響學生的理性思維。下一步將對課件內容加以精練,突出重難點。
參考文獻:
[1]由振東,王雪琦,曹莉,等.培養青年教師的實踐與體會[J].山西醫科大學學報,2008,10(2):39-41.
[2]劉沖,沈甫明,繆朝玉,等.青年教師藥理學教學體會[J].藥學教育,2010,26(3):46-48.
[3]趙麗,羅艷琳,尹艷玲,等.醫學神經生物學教學方法的選擇[J].科教導刊,2013(33):142-143.
[4]張興梅.神經生物學本科教學的幾點體會[J].現代醫藥衛生,2014,30 (4):619-620.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4-0049-02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