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圓麗
【摘 要】闡述圖片教學的內涵,提出將圖片教學應用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使歷史教學實現有效課改。
【關鍵詞】高中歷史 圖片教學 新課改 有效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01B-0039-02
高中歷史課改方式很多,但有效的卻不多。什么是課改有效的教學方法呢?筆者認為,一切都要看在課堂上學生是否“動了起來”,“有效”地學到相應的知識:按教學的內容與進度,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框架下,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所設計的上課目標內容都是圍繞“有效”的課堂進行,“一切為了學生”和“為了學生的一切”。在高中歷史課改中,筆者實施了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圖片教學法。
一、圖片教學的內涵
圖片教學就是靈活運用多媒體器材與現代“有效性”教學理念融合為一身的教學,有點像童年時候我們看連環畫冊、小人書或幻燈片和電影一樣,通過直觀而生動的畫面,教師在旁邊提示和不斷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讓學生準確領悟教學內容,更直接地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能力。
傳統的插圖教學和圖片講解教學是以教師講解為中心,學生被動地聽,圖片和插圖只是教師講解的一種直觀理解的補充。這里的圖片教學不同,它是將圖片升華到課堂主要地位,讓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來教學,將教師的解說文字放到次要的位置上,突出學生觀圖、想圖、闡釋圖、記憶消化圖,幫助學生提高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辨別能力,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有時讓學生通過名勝古跡圖,感受人類發展過程留下的痕跡,進入歷史情境;有時通過歷史人物圖,感受歷史人物的性格特征和精神魅力,增強對歷史人物的記憶;有時通過歷史器物圖,感受人類文明和生產力不斷進步的軌跡,全面綜合地提高學生的素質。圖片教學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豐富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鑒賞和審美能力,激發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二、圖片教學符合新課改的理念
高中歷史課程標準指出:“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設計與實施有利于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倡導學生主動學習,在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境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探究歷史問題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提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眻D片教學符合高中歷史課程標準的新理念要求。
也許有人問,圖片教學這么實用,為什么圖片教學歷來不受教師重視呢?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是傳統的教學方式作怪,教師主講,學生主聽,這樣圖片與書中的插圖只能成為教師講課的補充。二是教師教學照本宣科,不重視利用現代多媒體等先進手段,將音、圖、動漫等圖片方式融入教學當中。圖片教學就是真正做到把課堂交給學生,在課堂實現學生“自主、合作、探究”方式。教師利用多媒體等形式靈活地把圖片素材放映出來,讓學生根據圖片與課文結合,進行生生對話、生本對話、生師對話,極大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的學習興趣頓時而生,讓課堂由學生重點開發。因此,學生在課堂上有機會發揮自己的想象空間與創造才能的空間,課堂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場所
三、圖片教學在高中歷史課改中的應用
蘇聯一位心理學家曾經指出:教學是師生思想傳意互動過程,不同的思想傳意方式都會導致效果差異。單向傳意效果最差,雙向傳意較好,多向傳意效果最佳。圖片教學就是利用眾多圖片“多向傳意”,有效落實教學任務的教學方式,不僅利用現代化的電腦、多媒體手段,寓樂于學,而且能讓課堂“有效”。
例如,講授《高中歷史》(選修3)“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夜”這一課時,如果使用傳統的方式講授,教師一定從“導語”到“背景和內容”、“課堂答疑”、“課堂練習”、“布置作業”等有條理進行講課,以教師講授為主,其中間插圖片說明和對書中插圖說明,提不起大多學生的學習興趣。
筆者在這節課使用了圖片教學法上課,分別使用“五個活動”來建構課堂,用了31個圖片,5個視頻,自制3個動幻,將圖片教學和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融合在一起,以圖片為契機,引導學生進入知識殿堂,使得課堂充滿活力,既讓學生有發現知識的成就感,更有互動互學、掌握知識的樂趣。
活動一:在上課前,教師提出知識提綱,布置學生到學校圖書館、閱覽室、電腦室自主查閱相關知識。
活動二:一組圖片是一段新聞視頻,充當“導語”。2010年11月22日韓美軍事演習,并在延平島發射炮彈,以及朝鮮“還擊”(來自TTV1新聞臺)。朝鮮戰爭后不時發生軍事摩擦的朝鮮半島是不是亞洲的“巴爾干”?會不會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策源地?
教師引導思考: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爭策源地有哪些?
通過用圖片代替導語,學生學習興趣得到激發,增強了學生求知欲望,將學生的情緒調動了起來,注意力都集中到新課上,開好頭,打好了本課的基礎。
活動三:分別從兩大組圖片引導,說明歐亞兩大戰爭策源地的形成。
第一組“視頻”是1929年爆發的世界經濟危機下的德國圖片,說明德國出現嚴重的政治和社會問題;以及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掌握國家政權的圖片,分別從政治、經濟和軍事三個方面插播中央電視臺《二戰回眸》片段。
第二組圖片和“視頻”、“動幻”從日本遭受經濟危機和“九·一八”事變、“二二六”兵變圖片提醒學生:軍部是日本以軍方為代表的政治勢力,不受政府管轄,直屬天皇,是日本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的大本營。
通過圖片、視頻、動幻等歷史圖片,讓學生更近距離感知歷史,掌握史實?;瘹v史教材文字的抽象為直觀的圖片,學生就能一目了然,解決歷史教學中遇到的學生厭學等相關問題。利用圖片與文字結合,通過德日法西斯專政的異同做對比,讓學生很明了地認識德日法西斯的綱領和目標是對內摒棄資產階級議會民主體制,實行極權統治,對外鼓吹民族優越性和進行侵略擴張,企圖稱霸世界。
活動四:“法西斯侵略戰爭的烏云”一節內容。
使用一組圖片“視頻”:“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亞”、“英、法、美對意大利戰略物資禁運”。
第二組圖片:“1936年佛朗哥叛亂及西班牙內戰”、“英、法、美不干涉”。
第三組圖片“動幻”:“日本擴大的華侵略”,包括“盧溝橋事件”、“南京大屠殺”、“三光”政策、“人體試驗”、“化學戰”等。
利用圖片通過教材多方面歸納,直觀、明了,學生在觀看時又有圖片線索思考,加上教師不斷提出問題引導,很快便掌握講授的內容。法西斯的侵略與英、法、美消極的綏靖政策做對比,以及通過圖片引導學生簡析20世紀30年代歐、非、亞局部反法西斯戰爭的特點及未能阻止二戰爆發的原因,一切皆通過圖片的觀看、引導、提疑、總結來達到突出重點的目的。
活動五:“慕尼黑陰謀”一節內容。
使用一組圖片“視頻”:“德國侵略奧地利、捷克”短片、“英、法、德、意的《慕尼黑協定》”圖片,引導學生掌握德國侵略的野心和慕尼黑會議、《慕尼黑協定》對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作用,以及英、法以犧牲小國的利益換取自己暫時和平的自私自利后果。
活動六:知識拓展。
1.利用畢加索的《格爾尼卡小鎮》拓展知識:(1)格爾尼卡小鎮悲劇遭遇發生的原因是什么?(2)當時英、法、美等國對德國的暴行持什么態度?
2.通過漫畫《別擔心,他是一位素食主義者》拓展知識:(1)希特勒真的是一位“素食主義者”嗎?請用二戰爆發前的事例證明你的觀點。(2)《慕尼黑協定》有沒有帶來“我們時代的和平”?舉例說明。(3)慕尼黑會議與二戰的爆發有何內在聯系?你從中可得到什么啟示?
師生一起分析,提升知、能。
活動七:課堂練習作業。
……
圖片教學的過程,本身便是靈活運用多媒體現代教學器材與現代教學理念于一身的教學,更直接培養學生閱讀、理解、分析、比較、綜合能力,更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和系統掌握歷史知識,形成規律性的認識;改變了提綱式、呆板的傳統教學方式,取材靈活,形式多樣,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歷史課內容多、課時少的矛盾。教師不僅能重點展開,進行諸種能力訓練,還能把適當作業納入課堂完成,減輕了學生的課外負擔;課堂上,學生在圖示的提示下回答問題、顯得積極、主動、沉著,口頭表達能力得到訓練,注重培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一種力求趨近或認識的心理狀態,這種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將最大限度發揮學生的內在潛力,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責編 江月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