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浙學,劉 曦,曹 霞,黃 嵐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重慶 400037)
自媒體在心血管病臨床教學中的價值及應用
秦浙學,劉 曦,曹 霞,黃 嵐
(第三軍醫大學新橋醫院,重慶 400037)
自媒體是網絡技術迅速發展下形成的即時交互平臺。國內互聯網快速發展促使多種自媒體產生,而大學生是自媒體的最大受眾群體。在心血管內科臨床帶教中,將自媒體微信平臺與臨床教學相結合,能夠促進學生病例討論能力提升,拓展知識的深度,取得較好效果。
自媒體;臨床教學;心血管病
自媒體(we media)概念最早出現在2001年,由美國科技專欄作者Dan Gillmor在論述Web1.0,Web2.0到Web3.0的發展趨勢中提出,并初步定義為以博客為趨勢的個人媒體或者叫自媒體。2003年,美國新聞學會媒體中心的謝因·波曼(Shayne Bowman)與克里斯·威理斯(Chris Willis)聯合提出關于自媒體的研究報告,進一步闡釋了該概念,并給出了清晰的定義:自媒體是一個普通市民通過數字科技與全球知識體系相連,提供并分享他們真實看法、自身新聞的途徑。對于自媒體的本質,我國傳播學界的看法較為一致,即信息共享的即時交互平臺,利用網絡新技術進行自主信息發布的個體傳播主體。
近年來,國內互聯網技術發展迅速,自媒體逐漸滲透日常生活。和傳統媒體相比,自媒體具有平民化、多樣化、普遍化、便捷以及交互性強等優勢。目前,國內應用較廣泛的自媒體包括微信、微博、知乎、人人網等。
大學生是互聯網利用率較高的群體之一。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報告顯示,國內大學生上網率超過95%。同時,大學生群體中智能手機使用率也在80%以上;微博、微信、人人網等平臺的使用率高達90.2%。如此高的網絡普及和自媒體使用率,使自媒體在大學生教育中具備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應用條件。
自媒體的廣泛普及,逐漸引起教育界重視,國內多位高校教師進行了教學探索。李俊鍵[1]將自媒體微信平臺引入油藏工程課程教學中,增強了學生課程參與度,提升了教學效果,拓展了學生視野。張霞[2]將自媒體應用于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提升了學生課堂滿意度與教學效率。于杰等[3]認為,自媒體有助于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空間,豐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徐瑩等[4]將自媒體應用于本科雙語教學,通過問卷調查發現,自媒體雙語教學使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參與度明顯提高,并實現語言能力與學科知識能力同步提升。上述教學嘗試表明,自媒體有助于教學效果提升,對臨床教學有借鑒意義。
采用自媒體教學,應注重自媒體平臺建設。目前,國外常見的自媒體有Twitter,Facebook等,而國內最為常用的是微信、微博。以微信為例,教學過程中,授課教師首先針對本課程設置微信公眾號、微信群。課后,將所講教材資料上傳至微信公眾號以及微信群。同時,還可通過微信平臺發布新的臨床案例。本文以心血管病臨床教學為例,闡述自媒體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以臨床醫學本科實習生為教學對象,在微信公眾號或微信群中預告內科學心血管病教學計劃,提出需要討論的問題。在臨床多媒體講解或教學查房后,上傳相關內容到微信平臺,供學生瀏覽,促進課后知識點復習。同時利用微信發布臨床病例,開展病例討論,通過線上回復,及時了解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以及存在的不足。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通過微信直接回復,做到及時解惑。利用信息統計功能,分析常見問題及疑難點。此外,推薦學生關注心血管病相關公眾號,如“循環界”“醫脈通心血管”以及我校西南醫院設立的心血管病微信公眾號“杏林軼話”。通過微信公眾號,向學生傳遞最新臨床進展,更新行業資訊,拓展學生知識的深度。利用微信的分析功能,了解學生對于相關推送的興趣以及用戶活躍度,分析其興趣點。利用微信的多媒體功能,發送音頻、視頻與三維圖像,直觀展示心血管解剖結構以及相關疾病演變的動畫,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
自媒體屬于Web3.0的產物,是隨著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升級而出現的新生事物。在智能手機終端普及時代,大學生群體是其龐大的使用者。因此,將自媒體應用于教學,是新技術的拓展應用,也是教學理念的創新。自媒體教學順應“互聯網+”時代的交流、閱讀、傳播習慣,更貼近大學生活,更易被學生接受。
自媒體交互性強,受教育者既是信息的接收終端,又是信息的發布者。一方面,可以使其更易于與教師互動,發送討論話題,提出疑問;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師及時發現問題,答疑解惑。這種線上即時互動的方式克服了以往教學互動多在課堂的局限,使課堂互動衍生到課外。自媒體平臺的在線教學互動,可營造輕松的學術氛圍,構建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這種良好的人際關系及學術環境,有助于激發學生興趣和思考,提高教學效果。此外,從學生角度發布對教學內容的看法,基于類似的教育背景及角色,有助于其他學生理解,促進互動。
自媒體的大信息量有助于延伸課堂空間,有助于學生個性發展。自媒體平臺一方面,有助于學生對課堂知識的學習鞏固;另一方面,其發布的病例以及最新的研究進展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程的認識。此外,緊跟國際、國內研究進展的個性化推送,還有助于學生觸摸前沿知識,激發獨立思考,培育創新意識,進而提高綜合素質。
[1]李俊鍵.自媒體在油藏工程教學中的應用[J].石油教育,2016(2):71-73.
[2]張霞.自媒體在國際貿易實務教學中的應用[J].經貿教育,2016(3):149-151.
[3]于杰,馬婷婷.自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探析[J].前沿,2014(2):177-178.
[4]徐瑩,范芙蓉.私媒體雙語教學實踐研究[J].現代教育管理,2013(12):83-86.
G421
B
1671-1246(2016)23-0050-02
注:本文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313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