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榮翠(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22)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體育文化的缺失與重塑
□郭榮翠(云南師范大學文理學院體育學院 云南 昆明 650222)
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應重視體育文化的熏陶作用,將體育文化融入教學改革的方法面面之中,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使學生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意識。本文詳細介紹了高校體育教學改革中體育文化缺失的現狀,以及重塑體育文化地位的方法。
高校體育 教學改革 體育文化
高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高等學府,必須對大學生進行全面的、全身心的教育與培養。高校體育課程就是大學課程中基礎的一部分,體育對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意識到體育的重要地位,因此當前的高校體育改革一直在不斷前進中,但在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所重視的一些改革重點領域之外,體育文化的作用一直被忽視,從而導致體育文化的缺失,體育課程教育效果不盡人意。將體育文化融入到高校體育教學及體育教學改革之中,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應當得到教育工作者們的重視。
1.1、體育文化
隨著人類歷史的發展中體育活動的不斷演進,體育文化也作為人類身體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一種特殊的文化。體育文化因其具有的文化特性,集中反映了一個時代、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特征,規范著人們的體育行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體地說,它是人們在體育生活和實踐中,通過競技性、娛樂性、教育性等手段,以身體形態變化、動作技能、運動器材以及無形的社會屬性相關的意志、觀念、精神所表現出的具有運動屬性的文化,及其所形成的一切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
體育文化具有民族性、時代性、社會性、差異性、繼承性等特征。在當今我國社會,隨著社會不斷發展、世界各國文化交流不斷加深,體育文化也帶上了時代與民族特征,逐漸變得多元化起來。這其中有奧林匹克運動文化、大眾體育文化、校園體育文化等各種分支,從大體來說,以我國傳統體育文化與西方競技體育精神最為重要。二者相互區別卻又相互聯系,和諧并存,共同發展,既繼承又創新,既重視差異又追求和諧統一,二者共同奏成了我國當代體育文化中獨特的嶄新一曲。
1.2、高校體育文化
體育文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特性,使它與教育活動有著諸多相通之處,合乎教育發展潮流。因此出于教育本身的需要,體育文化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融入學校之中,成為校園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其中,高校體育有其特殊的地位。作為提供高等教育、為社會培養專業人才的最高學府,它的體育教學最終目的就不僅僅是強調學生簡單地掌握運動項目的技巧,而是要使學生形成優秀的體育素養,樹立“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體育思想,通過體育精神及其實踐培養成為優秀全面的人才。在這一過程中,體育文化主動適應校園,與高校校園文化進行有機結合,從而產生了高校體育文化。
高校體育文化是一個有系統、有組織的復合體,各個文化層面相互影響、密切聯系。它可分為三個層面:第一層是物質文化層,它是高校體育文化的基礎與保障,包括校園內的體育場館、器材、用品、服裝等;第二層是制度文化層,指對高校體育文化主題的行為具有規范作用的制度與規定,包括各種學校或國家指定的體育法規和條例,以及具體運動項目裁判規則等;第三層是精神文化層,對高校體育文化起主導作用,包括體育觀念、體育精神、體育道德、體育風尚等諸多要素。
高校體育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滲透性。高校體育文化精神中包含競技體育的競爭、拼搏精神,對于即將步入社會的大學生是非常重要的素養之一。這種精神通過大學生進行體育活動,以高校體育文化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人格教育,從而滲透到大學生體育活動以外的學習、娛樂生活中,最終落定與大學生的體育觀與價值觀。第二,隱蔽性。高校體育文化不同于顯性的體育課程,它通過無意識的、非特定的心理反應機制對學生產生影響,無形之中實現對學生的教育。第三,融合性。高校教育的開放性、綜合性,使諸多西方體育文化精粹進入國內,學生可以更好地從中體會體育文化的多元特征,通過不同文化的差異性來把握世界體育文化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發展的趨勢。第四,高層次性。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場所,體育場館以及體育設施相對完善和齊全,從事體育教學的師資力量也很壯大,相關活動與競賽的組織也趨于成熟,這些決定了大學校園體育活動內容的水平比較高、大學生的活動情操比較高,這些為推動高校體育文化的發展、促進大學生的身心素質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2.1、價值導向作用
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正處于一個日趨成熟的重要發展階段,因此更需要正確的領導。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活動可以為學生帶來強健的體魄,然而其中形成的高校體育文化氛圍則恰好對于大學生的三觀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導向。首先,它表現在國家層面體育、教育大方針對于高校體育文化的引導上,學生接受這樣的文化熏陶,可以更好地理解國家方針政策,從而產生社會價值導向對大學生的指導作用;第二,體育文化具有民族特色,通過競爭、協作為主要形式的體育運動,大學生被集體的力量所激勵,可以產生國家榮譽感,從而實現愛國主義教育;第三,體育運動的過程是鍛煉學生意志品質的過程,例如長跑運動就可以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意志,體育文化使得體育教學與思想政治教育相互促進。
2.2、心理疏導作用
高校體育文化活動形式多種多樣,既體現出體育精神,也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緊密聯系,充滿了刺激性、娛樂性。參加這些活動,可以使大學生在學習之余體會到青春的活力,協調人際關系,通過快樂的體育活動驅散內心的不良情緒,促進學生更好地全面發展,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每一天。
2.3、促進大學生的社會化
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當今大學生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僅僅接受專業教育并不能使他們穩穩立足于競爭激烈的社會環境,他們需要一個平臺來提高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高校體育文化正具有促進大學生實現自身社會化轉型的功能。體育運動中體現出的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精神,可以在無形之中實現對大學生強韌精神的鍛造,而拼搏、進取的精神也可以使他們面對一個嶄新的環境也能鼓起勇氣挑戰自我,最終將大學生塑造為一個適應社會、且為社會所需要的優秀人才。
3.1、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現狀
首先,隨著全球文化交流的日漸密切深入,學術界對于國外先進教學方法的研究越來越多,使得高校體育教學視野不斷拓展。學習外國先進的教學方法、手段,汲取其精華應用到我國高校體育教學當中,使得近年來我國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取得了許多成就,逐漸構建出符合中國國情的高校體育教學體系。
其次,隨著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國家對于體育教學投入的不斷加大,使得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更加迅速,教學資源更加豐富,教學的開展也就更加多樣。這些實踐經驗使高校體育教學工作者的自身意識也不斷提高,對于體育學科與高校體育的教學任務有了更深的理解,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人本”思想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體育教學關系以及得到了絕大多數體育教學工作者的認可,并且隨著體育教學改革對于“以人為本”觀念的理解的不斷深入,更多的尊重學生主體精神的教學方法、模式被引入教學實踐當中,對于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高校體育教育目標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
3.2、體育文化的缺失及其后果
在體育教學中存在三個基本維度,即運動技能、體育知識與體育意識,如果一味重視運動技能和知識的教學、忽視體育意識的培養,視它為課堂體育教學活動的附帶效果,則一定會導致教學效果的不平衡。
高校體育教學偏重技能知識的教學有其內在原因。一是出于這些實際內容的教學具有明確的考核標準、經典可靠的教學內容經驗,且對于學生的體質發展的效果明顯,便于實施以及統計、評價。如果過于依賴這種實施方便的教學與考核模式,而不愿去對學生的意識層面下功夫,培養他們的體育精神、體育價值觀,就有悖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對于全面發展學生素質的目標了。之所以造成這種現狀,就是由于體育教學改革中體育文化的缺失。教學改革中我們應該意識到,加強高校體育文化的傳播與對學生的體育意識的培養,對于技術與知識的教學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二者從根本上是協同的關系,只有一同重視才能達到全面發展自身能力的效果。通過體育文化對學生進行熏陶,使學生意識到體育對于個人發展的必要性,從而端正體育學習態度,并自覺的去參加體育活動,只有這樣,“終身體育”、“健康第一”的思想才能真正成為學生體育價值觀中的一部分。
4.1、重視教學中的文化熏陶
將體育文化重塑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首先要求體育教學工作者們重視體育文化的作用。由于文化的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不斷前進的動態過程,因此體育教學工作者應主動關注體育文化發展動態,不斷更新當前階段的新知識、新認識、新潮流,將新鮮的資訊融合到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當中,推進教學改革的發展,真正實現“認識——實踐——再認識”的文化與教學實踐的動態交流過程。
4.2、重視多元化創新改革
體育教學的運動技能、體育知識與體育意識三個基本維度若想同時實現,僅靠課堂體育教學方法的理論創新是遠遠不夠的。塑造全面發展的人才,需要我們以多元化的視角,多方面、多層次、多內容地實現高校體育教學的創新性改革。例如,將體育文化與校園活動相融合,采取組織校園體育文化節的形式,塑造校園內的良好體育氛圍,傳播發揚體育精神文化;將體育文化與社團文化相融合,重視體育俱樂部、體育社團的組織與建設,校方不能像以往一樣只撥發活動經費然后就不管不問,應當以專業的角度為他們提供活動計劃,積極帶領參與比賽交流活動,并組織一個平臺使他們進行成果展示與宣傳,這樣可以使熱愛體育運動的學生充分表達出自己對體育的熱愛之情,具有極大的感染力。
4.3、重視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
高校校園體育文化是全學校范圍內的文化,它不僅重視對學生的教育,更強調對整體氣氛的營造,既是對學生的領導,也是對高校所有教師、員工的帶領。首先,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需要緊緊跟隨黨的體育政策、教育政策的領導,符合社會體育文化發展趨勢,符合世界體育文化發展潮流;其次,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應重視與外部的交流,開展與社會體育現象與體育活動協同進行的相關體育活動,聯動發展,擴大影響力;第三,高校校園體育文化要具有校園的獨特性,根據每個學校的特殊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選擇不同的發展方向,打造出本地區獨特的校園體育文化名片。
4.4、重視高校體育硬件設施改善
首先,高校的體育場館、場地與器材,是高校體育教學工作及教學改革開展的基礎,如果這些基礎的體育硬件設施不能得到保障,學生的體育活動受到限制,則十分不利于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推進,學校應當重視硬件建設,添加開展體育教學必要的設施,并加強器材的維護與更新換代。
其次,體育文化的傳播僅靠基礎的體育設施是不能實現的,學校也應當重視校園中的其他設施,以及大學生所喜愛的新型的媒體平臺。例如,可以利用大學生經常走動的區域設置宣傳欄、設立“體育墻”或安置體育學科重要人物雕塑等,使大學生感受到體育文化的無所不在;也可以利用校園網、微博、微信等學生閱讀量較大的新型媒體平臺,分享優秀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組織線上交流互動,進一步加深大學生對于體育文化的認識與喜愛。
[1]殷培紅.體育文化滲透新時期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必要性[J].當代體育科技,2016(4).
[2]趙蕾.論高校體育教學中體育文化的傳承[J].讀寫算?教研版, 2016(1).
[3]何盛源.對高校體育教學中融入體育文化的研究[J].中學生導報·教學研究,2014(39).
[4]王敏.對高校體育教學中滲透體育文化元素的探索[J].商, 2013(5).
G807
A
1006-8902-(2016)-06-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