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佳佳 趙靈茜 馬鵬帥(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0)
論新賽制下我國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體能訓練
□韓佳佳 趙靈茜 馬鵬帥(鄭州大學體育學院(校本部)河南 鄭州 450000)
為使我國男單羽毛球運動員能夠更好地適應新賽制下技戰術和體能要求更高的現狀,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專家訪談法、錄像統計法、錄像觀察法對新舊賽制下的技戰術、體能訓練進行比較,深入分析體能訓練在我國女子單打運動員訓練中的應用,實證研究表明新賽制下體能訓練隨技戰術發生變革、體能訓練在比賽中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為滿足競技體育的觀賞性和競爭性需求功能性訓練、再生訓練受到重視。在面對21分制新賽制下的女單運動員應靈活運用新規則,把重心放在體能訓練上并注意避免運動損傷,加強進攻性積極創造強攻條件應對新挑戰。
新賽制 體能訓練 男子單打運動員 新挑戰
隨著現代羽毛球運動水平的不斷提高,羽毛球競賽規則也在不斷修改與完善,為了吸引更多的運動員參賽、觀眾關注、企業贊助和迎合電視轉播,2006年國際羽聯決定試行21分每球得分制,新賽制削弱了強者的優勢有利于弱者,增加了比賽勝負的偶然性。新規則的實施,使運動員技戰術的運用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因技戰術的變化也對運動員的體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羽毛球運動只有在繼承原有的基礎上,不斷地求變和求新,準確預見發展趨勢,在訓練中適應新的規則要求,把握訓練規律才能保持世界領先的地位。本文旨在通過對新賽制下羽毛球運動員體能要求的分析,為適應新賽制對運動員體能訓練方法的研究提供依據,繼而為廣大的羽毛球教練員和運動員拓寬體能訓練思路,提供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2.1、研究對象
新賽制下我國羽毛球女子單打運動員的體能訓練現狀。
2.2、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
本篇文章通過在中國知網和圖書館檢索查閱大量相關資料,對資料進行選擇性閱讀、分析、整理。
(2)專家訪談法。
對國家羽毛球女單運動員為適應新賽制需求而在體能方面做得調整對鄭州大學、北京體育大學羽毛球方面的教練員、教授進行了細致訪談進一步現階段基本情況和存在的問題以及發展瓶頸和突破口等。
(3)邏輯分析法。
采取歸納、演繹、比較方法對所得到的數據、資料進行處理,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探討羽毛球運動和訓練,為推動我國羽毛球女單運動員取得優異成績提供理論依據奠定基礎。
(4)錄像觀察法統計法。
本文首先使用繪聲繪影軟件播放比賽錄像,然后采用中國羽毛球隊專家組成員程勇民教授等研制的數據統計方法及表格進行原始數據收集。綜合錄像統計的數據再根據對錄像的觀察對技戰術特征和發展進行全面、細致客觀地分析。
3.1、每局計分方法
由每局15分制變為21分制。在遇到對方違例或被判罰死球時直接得分。
3.2、平分加賽方法
由當雙方比分出現13平或14平后,先獲得13或14分的一方可決定加賽3分、5分,甚至“不再賽”變為雙方比分出現20分后,一方領先2分即該局獲勝;當雙方達到29平后,率先得到第30分的一方該局比賽獲勝。
3.3、中斷比賽
由選手可以因要求喝水、擦汗、綁鞋帶而中斷比賽變為除地板變濕、球被損壞特殊情況外選手不能提出中斷比賽。
3.4、技術暫停
由沒有技術暫停變為任在每局領先11分的情況下可有1分鐘的用于擦汗、喝水、綁鞋帶的技術暫停。較“15分制”的換發球得分制而言,“21分制”改為每球得分制,對運動員的綜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4.1、前場技戰術
新賽制下羽毛球比賽節奏快,運動員需要很快進入競賽狀態,此刻前場技術更需要受到重點關注,否則連續失誤可能就會使運動員瞬間丟掉掌握比賽主導權的優勢地位。從以往數據分析和比賽錄像可以得出,為改變比賽節奏,尋找進攻機會,在前場的技戰術中運動員多采用挑球和搓球。除此之外,撲球、勾球和推球也占一定比例但少于挑搓技術。
4.2、中場技戰術
與前場、后場技戰術比較,中場技戰術在羽毛球男子單打項目的因新賽制而產生巨大變化(中場地位迅速上升)。抽、擋是新賽制被廣泛應用(尤其是抽球的使用率明顯增加),而且為迎合新賽制下每球得分的特點把以往全場吊拉,防御為主戰術改為利用平抽處理一切殺球,積極進攻戰術。在減少失誤的前提下抓住每一球積極進攻爭取贏得比賽勝利。
4.3、后場技戰術
羽毛球后場技術多以高、吊、殺球為主導,其中尤為殺球是最行之有效的得分手段。就新舊賽制下的男單賽況而言,前者具有較為明顯的直接進攻趨勢,并且隨著進攻球的增多,高球出現的次數下降,較多為下壓球,表現為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單選手的后場技戰術有顯著提升,后者在后場技術中則殺球和吊球用的最多,其次是高球、被動低吊和被動抽技術,高球和吊球次數遠高于殺球次數后場技戰術趨向在高吊、遠拉、注重防守的基礎上,尋找有利時機采取進攻,是一種節奏慢又相對保守的賽制結構。
4.4、接發球技戰術
在羽毛球比賽中,接發球技術一定程度上會直接影響比賽的輸贏,通過對林丹與世界優秀羽毛球男子單打運動員接發球技戰術分析研究發現,為一定程度阻礙對手直接展開進攻同時為第二拍的搶攻做準備,相比發后場高遠球和后場平快球運動員更忠于發網前球;在接發球技戰術上高、吊以及殺球的使用頻率明顯降低,主要利用的是推球、挑球和搓放技術。對于他們來說接發球技術也逐漸成為一項重要技術被認可。
5.1、新賽制下羽毛球體能訓練的重要性
體能訓練是指在運動訓練中增強人體基本身體素質和人體的基本活動能力的機能,當然也包括各器官系統的機能團。
(1)新賽制對羽毛球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能力提出新要求。
羽毛球比賽是由激烈多拍和間歇時間交替組成。在進行劇烈運動時機體主要靠 ATP-CP系統供能,而大于其以上則多靠糖酵解供能。新賽制要求運動員要注重每一得分的累積,因此比賽一旦開始運動員就要聚精會神,避免失誤抓住主動進攻的機會。總之,新賽制對間歇時間內的有氧恢復能力要求提高,以期掌握比賽主動權。因此,有氧代謝能力的高低對運動員比賽成績的好壞影響不大。
(2)新賽制對羽毛球ATP-CP供能系統的影響。
自新賽制實施以來,羽毛球比賽節奏加快更加強調主動進攻,在比賽中運動員在短時間內就要動員磷酸原供能系統支撐而完成大量的上肢扣殺及急速起跳、轉體、移動等高強度的步伐。因此,新賽制下羽毛球運動員要注意安排好自身的運動量、運動強度。根據磷酸原供能系統特點制定合理的運動訓練計劃。此外,糖酵解和有氧功能系統對整場比賽也至關重要。若運動員具有較好的體能去保持更長時間的高強度運動,將更加有利于運動員比賽獲勝。
(3)新賽制對運動員的速度耐力水平的要求。
速度耐力也稱“無氧耐力”,它是指機體以無氧代謝為主要供能形式,堅持較長時間工作的能力。如果速度耐力弱則可能導致比賽時技術動作的變形,喪失控制主動權。因而運動員在平時應將專項素質、速度耐力訓練都重視起來,增強多拍抗乳酸能力。
總之,新賽制的實施對運動員專項身體素質的要求提高對體能訓練影響較大,所以運動員和教練員也應順勢而為重新思考、認識體能訓練的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重新認識訓練方法科學的指導羽毛球運動訓練。
5.2、新賽制下的體能訓練方法和認識
(1)振動力量訓練。
振動訓練是一種對運動員爆發力和最大力量產生很大影響的訓練手段。Mester(2006)指出,振動訓練作為一種新型的力量訓練方法,不僅能夠發展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而且對運動員的靈活性有重要意義。通過振動訓練,中樞神經系統對肌肉的控制能力明顯得到提高,明顯改善人們的平衡和姿態控制能力;提高毛細血管的開放程度從而促進身體代謝水平的改善。
(2)功能性訓練。
功能性力量訓練,來源于理療和康復領域,其訓練內容包含有許多與運動專項特點相符的運動生物力學、解剖學和生理學特性,通過對運動鏈的用力效率、發力特征、平衡狀態和多維度用力疊加、運動能量代謝特點、神經控制和本體感受等生理機制的分析得知其對體能教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只有具備了這些理論基礎,才能靈活地設計出專項特點結合的功能性體能訓練方法來幫助運動員快速的提升體能水平。
(3)核心力量訓練。
核心力量訓練應稱之為“核心區域力量訓練”,所有與該區域有聯系的肌肉群均可以視為核心區肌肉,對這些肌肉的力量訓練就可以視為是人體核心區域的力量訓練,這樣才能更好的表達訓練指向。核心區域作為發力的核心,在身體肌肉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控制著身體各部位形態的穩定性并影響著四肢動作用力支點的牢固性。
核心區力量訓練主要是通過在訓練實踐中使用不同的方法或手段增加動作的不穩定性,從而提高核心區域肌群力量的練習。為增加訓練強度也可利用平衡盤、懸吊、瑞士球等器材增加不穩定性支撐來提高神經支配能力和身體肌肉的募集能力,最大限度的動員人體核心區肌群力量。
(4)再生訓練。
再生訓練是通過對體內筋膜等軟組織的梳理放松,使肌肉骨骼的平衡恢復,身體姿態、降低了運動損傷、減少了用于保持長期肌肉收縮的能量,從而減輕骨關節炎的影響和韌帶撕裂的可能性。
對于能量系統來說,通過訓練中和訓練后的再生訓練,循環系統的心肺供血供氧能力加強,加快了機體對氧氣和營養物質的運輸,增強新陳代謝效率,提高能量系統的工作能力。對神經系統來說,通過對激發點的治療,抑制了疼痛神經信號對肌肉刺激和控制神經沖動的傳遞。對免疫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再生訓練通過加快體內代謝廢物的排泄,減少了有毒物質在體內的積累,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同時通過對神經肌肉和筋膜等組織結構的刺激,促使機體的分泌腺分泌多種激素協同作用,提高了機體整體的運動能力。
羽毛球運動是一種綜合能力的體現,它是智慧和拼搏的運動。自新賽制實施以來羽毛球運動表現在更方面都要求的更高,比賽節奏加快、比賽的偶然性加大、比賽強調主動進攻、單項比賽用時呈現新特點等,羽毛球運動員技戰術的運用也發生了相應的改變,更加注重發球和接發球技術研究與訓練,同時還必須研究快節奏的攻防的轉換將戰能、技能、智能和體能貫穿統一并能夠在臨場實戰中綜合運用,才有機會贏得比賽。
從運動素質看,新賽制對有氧能力要求提高,更加強調速度耐力水平,提高了對速度、力量素質的要求尤其是以無氧代謝為基礎的速度能力占據主要地位;從供能特征看新賽制更加強調ATP-CP供能系統,同時在訓練后中要適當增加再生訓練的比重,對激發點周圍筋膜軟組織進行激活和梳理,預防潛在激發點的“轉正”和形成。
總之,新賽制的實施從根本上積極、全面地推動了羽毛球技術的發展和改革促進了運動員身體素質的發展和心理品質的提高。在世界范圍內也掀起了關于羽毛球體能訓練大變革。面對如此境況教練員也在不斷更新體能訓練理念,充分了解掌握現代體能訓練方法,并結合運動員生理、個人特點制定科學的體能訓練計劃,不斷提高運動員速度、力量等綜合素質,進而強化羽毛球運動員的技戰術水平。
[1]何雪德等.體能概念的發展演繹著新時期訓練思維的整合田[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5(2).
[2]于彥.對甘肅省男子中長跑運動員速度耐力訓練方法的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2.
[3]李春雷,夏吉祥.田徑核心力量訓練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32(9).
[4]魏婷婷.身體功能訓練中再生訓練的應用[D].北京體育大學, 2013.
G808
A
1006-8902-(2016)-06-Z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