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偉,羅 媚,鄭瓊娜
(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 汕頭 515073)
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臨床學科
吳 偉,羅 媚,鄭瓊娜
(汕頭市衛生學校,廣東 汕頭 515073)
為提高學生課堂內容理解程度,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良,探索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教學內容。實踐表明,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能顯著提高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程度,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生活知識;小鏈接;臨床學科
目前中等醫學教育面對學生普遍文化基礎薄弱,加之年齡小、理解能力不強、自主學習能力較差,教育質量較以往明顯下降。筆者在教學中發現采用傳統講授法,學生往往死記硬背,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
傳統講授法按教材內容講解相關知識,由教師向學生進行單向知識傳輸,學生按一定程序接受大量已有的醫學結論性知識,在這種教學法下,學生缺乏有效思維參與,不能體驗知識,如走馬觀花,不利于學生的學習[1]。為了彌補傳統講授法的不足,很多學校通過增加實驗課和帶學生去醫院見習,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然而,很多中職學校并沒有附屬醫院,加上辦學經費缺乏,實訓場地及實驗設施等都比較落后,不能滿足教學需要。為此,筆者對傳統講授法進行改良,探索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來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此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內容,利用鮮活的學生生活實例、生活經驗和常識編寫成相關的“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運用這些小鏈接來展開講解相關知識。教學實踐證明,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能大幅度提高學生的理解程度,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現介紹如下。
1.1 對象
隨機選取我校2014級護理專業甲、乙兩個班為研究對象,甲班學生59人,乙班學生52人,將甲班作為對照組,乙班作為實驗組。兩組學生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相當,總分平均值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教學過程 在內科護理學“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這一章節教學中,對照組采用傳統講授法:按教材內容講解相關知識,依傳統講課程序向學生講授知識。實驗組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首先根據教材相關內容,編寫相應的“生活知識小鏈接”,并制作“生活知識小鏈接”多媒體課件,通過“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及討論相關內容,最后歸納總結教材相關知識。如:(1)運用“高樓供水”這一生活知識展開講解“高血壓病”:血壓高低主要取決于心臟泵血量(水泵功率)、血容量(充足的水源)、外周阻力(水壓的大小);水壓太小,高樓供水量受到影響,也就是說如果血管硬化,管徑變細,會影響大腦供血,導致高血壓病人早期出現大腦供血不足的癥狀;水壓太高易致水管破裂,也就是說收縮壓太高,易導致腦血管破裂。(2)講解為什么動脈粥樣斑塊易在大血管分叉處形成時,筆者運用“水滴石穿,汽車輪胎使用較軟的橡膠制成,而不是使用鋼鐵制造”這一生活知識展開:血管變硬了,在血管分叉處,易被高速的血流撞傷,引起血管內膜損傷,形成動脈粥樣斑塊,也就是說粥樣斑塊易發生在血管分叉處。(3)在講解高血壓動脈硬化的眼底改變時,筆者運用“平時我們看到鏡光‘疤’易反光及‘疤痕皺縮’”這一生活知識展開:眼底動脈由于受損產生纖維化(疤痕組織),易出現眼底動脈“反光變細”的眼底改變,等等。1.2.2檢驗教學效果(1)上完“原發性高血壓病人的護理”后,由非任教的內科學教師出一份考卷,對兩組同時進行教考分離式考試,考完后兩組試卷混合在一起,以密封式評卷方法進行評卷。(2)對實驗組學生進行課后問卷調查,采用自行設計的問卷,以不記名形式進行教學效果評價。調查內容包括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對學習興趣、課堂氣氛、學習效果等方面的作用及是否贊成該教學方法。
1.3 統計分析
(1)運用SPSS 13.0對兩組學生考試成績進行檢驗分析。
(2)計算實驗組學生對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的贊成率。
2.1 兩組學生理論測試成績比較
實驗組和對照組考試成績分別為(69.79±8.9)分、(60.44±12.7)分,實驗組明顯高于對照組(t=4.52,P<0.001),有顯著性差異。
2.2 實驗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
學生對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普遍給予好評,大多數學生認為采用該法授課生動形象,有利于深刻理解所學內容,增強對學習內容的記憶,但課堂時間安排較緊。實驗組學生對該法的贊成率為98%。
3.1 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的教學效果
從以上結果來看,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展開講解的教學效果明顯優于傳統講授法。結合教學過程體會及問卷調查結果,究其原因,首先,該教學法將具體、鮮活的生活實例引入教學,學生聽課如聽生動有趣的故事,激發了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習熱情;其次,該教學法用生活常識來感悟、理解書本中的抽象知識,不但利用了舊知識去引申新知識,還使學習更好地貼近了現實,更加形象化,使深奧的原理也變得淺顯易懂[2,3];再次,該法引入學生有著深刻理解與切身體會的生活常識,打破了教材的限制,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現有水平,啟發了學生的思維,改善了學生的思維方式,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和創造能力[4]。該教學法不但節省了物質教學資源,而且從各方面很好地提升了學習效果,值得推廣。
3.2 合理安排時間,恰當運用“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
在課堂內穿插引入生活實例,必然要耗費一些時間,為了有效運用該教學方法,一方面需要教師充分把握教學內容,了解學生的知識背景和興趣,備課時精心篩選、剪裁生活實例;另一方面要適當精簡教學內容,對于一些簡單易學的知識點可安排學生課后自學,把握主次,使教學得以順利進行。此外,編寫“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是一項繁重的工作,為了能編寫更多的“學生生活知識小鏈接”,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群體作用,由學科組負責人統一組織分工,集體編寫。
[1]張穎,李萍,張雪梅.論醫學教育中的7種教學方法[J].衛生職業教育,2012,30(2):48-50.
[2]吳繼霞.把生活常識導入機械專業課教學[J].職業,2013(26):161.
[3]關世俠,歐汝靜,周郁斌,等.把生活常識融入到藥劑學教學課堂[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2(14):171.
[4]郜永順.水、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失調教學的藝術探索[J].河南職工醫學院學報,2011(4):467-469.
G424.1
B
1671-1246(2016)11-005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