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昊(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9)
?
對有效實施高中體育選項教學的思考
□胡昊(西華師范大學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有著特定的教育理念、教育主體、教育責任與功能,如何針對高中素質教育更好的實施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使之適應時代發展,適合學校實際,體現出選項教學的優越性,形成自身獨立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高中體育選項教學
1.1、對體育選項課中心思想的誤解
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形式,倡導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按照自己的興趣去選擇運動項目,學生能學到指定的運動技術,有著明確的運動目的性,真正實現學校體育功能。
在體育課程的提法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提倡“以學生為本”,即尊重學生的興趣愛好,通過興趣的引導幫助學生掌握一、兩門運動技能。但是部分學校將“以學生為本”解讀為“以學生為主體”,遷就學生的主觀意愿,將“滿足學生興趣”作為體育教學的基本出發點,盲目開設運動項目資源條件不足的體育選項課,拋棄具有顯著提升學生體質、發展學生意志品質的教材,取而代之選用容易被學生接受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的教材作為必修內容。
1.2、對基層體育教師關注的缺失
體育教師的專業特長是學校開展體育選項教學的重要依據。目前體育教師中從事籃球和田徑專業的較多,而從事小球類和新興體育項目的教師較少,相比之下很多體育項目沒有扎實的專項基礎知識的體育教師,這必然影響體育選項教學的項目開展范圍。目前開設的項目多為一些傳統的體育教學項目,新興的體育項目較少,由于缺乏相關專業的教師使得很多學生喜愛的項目無法開展,如今大多數學校為了節約成本多開設體育選項課,將一個專業項目的體育教師經過簡短專項培訓就讓他們從事幾個專項的體育教學,體育老師們也面臨這專項技能難以適應,技能轉變困難等問題,這樣嚴重的影響了體育選項課開展的效率,也降低了同學們的參與積極性。這與體育選項教學的要求和學生對新興體育項目的需求極不相附。
體育教師年復一年用同樣的教案,教同樣的內容,這種幾乎不加變化的工作方式形成職業經驗,而且這種職業經驗足以讓他們應對職業生涯。新的選項教學方式對習慣于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體育教師來說意味著工作方式的顛覆,同時也意味著自身教育觀念、知識能力的解構和重塑。教師職業經驗與模塊選項教學的錯位導致教學質量和效果難以提高。
1.3、課程目標檢驗性弱化
在體育課中教學評價體系中另一個亮點,即是通過“自評、小組互評、教師評”來評定學生在一個時期內的表現。然而,缺乏客觀指標的主觀評定容易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于是學生、教師均采取“不得罪人”的態度,統一評為“優秀”,使這一過程性評價流于形式。實施模塊選項教學之前,存在學生、其他科教師向體育教師“要分”的現象,在模塊選項教學評價指標體系下,軟性目標更多受人的主觀意識決定,要人情分現象更加嚴重。
1.4、學校導向性不足
學校領導對課改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的觀念滯后,導致教學方法過于死板、創新度不夠,選項教學內容完全由學校選擇,也有一定的負面影響,容易造成使用教材內容的隨意性,偏離學校體育的教學目標,影響選項教學的效果,使體育教學改革誤入歧途,部分學校體育設施配備、場地規劃情況還不能保證學校體育活動以及選項教學的開展。加之高中學生的認知水平較低,體育基礎較差,情緒極不穩定,即使選項也是盲目的,造成在同一項目的學習時學生的身體素質差異很大,導致教學受阻,對學生成績評定上,傳統的終結性評價尤為突出而過程評價的方式較少,影響教學效果。
2.1、體育選項課教學的思想
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沒有具體規定教學內容,其主要原因是考慮到教學內容必須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學生作為課堂教學中的主體,我們應該考慮到他們的需求。然而,目前存在的客觀現實是,學生喜歡體育而不喜歡上體育課,主要原因在于我們過去并沒有真正重視學生的需求,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們原來的教學內容更多的是成人化的、競技性較強的內容,這樣的內容違背了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選項教學選擇內容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需求,做到真正重視學生的需求,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力爭教學內容具有較強的娛樂性和趣味性,重視學生之間的不同的需求。
2.2、選項教學的學生差異性
高中學校體育更多地把體育課視為傳授有關運動技能、知識和方法的過程,過分強調教學過程的規范化而忽視學生體育興趣和習慣的養成,因而造成體育教學日益枯燥呆板,教、學雙方興趣低落。體質和運動能力的發展與其他知識的掌握的根本差別之一,就是高度個性化。高中的學校體育與健康課依舊采用競技運動的評價標準,看不到受教育者的先天差異和后天努力,不利于學生體育興趣的形成。教育學原理明確要求,教學過程必須遵循因材施教和可接受性原則,它要求教師的教學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個性差異出發,力求使學生的潛能得到開發,獲得最佳的發展。由于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項教學,符合“因材施教”原則。選項教學模式的構建,就是從學生的個性差異出發,設計不同要求的教學目標,學習不同教學內容,以保證不同層次的學生在學習中都能學有所得,進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
2.3、體育選項發展方向
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終生學習和創新的能力以及生存和發展的能力,課程改革要培養學生的良好個性品質。以人為本,就是要關注人的發展。從課程意識來看,圍繞學生的發展,要關注每一位學生,不管是優等生、中等生,還是邊緣生,都要用心去對待。正所謂,關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也要關注學生的情緒生活和情感體驗。教學課程是學生愉悅心情,積極情感體驗最好的方式。
在基礎教育階段的高中教育,應根據不同的學生采用相應的教育措施,讓學生接受到平等的教育。給學生在一個全面健康地教育環境中發展良好的身心,健康地成長。體育教學要創造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和歡樂和諧的教學氛圍,引導學生以積極的熱情愉快地參與體驗體育運動,理解和領悟運動的感覺與樂趣。培養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要,熱愛運動,并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增強體育意識,養成正確穩固的運動行為習慣。能自覺、持久、理性地參與體育運動,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為終身健康并參加運動鍛煉奠定良好的基礎。
3.1、體育教師隊伍的完善
新的體育課程改革,使得體育教師在知識與技能方面面臨巨大的挑戰,因此必須加強體育教師的長期專業培訓提高在職體育教師的知識與技能,拓寬體育教師的知識領域,提高其工作能力。高中領導應該重視體育人才的引進,招入更多專業知識扎實具有較強的教師專項技能的不同專業的體育老師以滿足學生對體育專項課程的需求,調整課程結構,增添一些新興的體育項目。
3.2、加強對《新課標》的認識
高中的學校領導及體育教師,要多閱讀課改文獻資料,把握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加深對課程基本理念的理解,特別是在體育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上,要辯證地討論。
3.3、因材施教
針對部分學生中途換項的問題,體育科組應根據模塊選項教學的特點、內容安排等問題通過理論課的形式向學生講解,通過問卷形式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體育水平等,并根據每個學生的體質給予學生選項上的建議。
3.4、資金及場地的合理安排
場地和師資是高中開展模塊選項教學最大的障礙,而兩者的改善又都源于教育資金。對體育投入的加大意味著對其他學科投入的減少,學校如果對體育教育的作用缺乏認識,對學校體育的發展持保守態度勢必影響體育教育資金的投入,這需要體育教師不斷提升自身的話語權,根據體育教育發展的需求,設立體育教育專項資金,專款專用。體育器材設施資源要積極爭取,也要充分利用與開發。對固定類的器材要提前做好計劃,合理分布場地,合理輪換,并多開發對器材類依賴度小的項目。還可以通過多設置選項來解決器材不足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對我國實施中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現狀的調查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29(5).
[2]葛建南,孫超.高中體育模塊選項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體育學刊,2011,18(2).
[3]葉新江.對北京市城區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現狀的調查及選項教學的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5.
[4]魯龍玉.大連市示范性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的現狀與發展趨勢[D].東北師范大學,2010.
[5]張振明,胡曉琛.北京市高中體育選項課教學的現狀調查與對策研究[J].西安體育學報,2005,22(5).
[6]賈洪洲,常超,董翠香.學分制下高中實施體育選項教學存在問題及分析[J].首都體育學報,2008,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