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傳忠
【摘 要】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喚起學習欲望;運用信息技術解疑化難,變抽象為直觀,突破知識難點;運用信息技術延伸拓展,實現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完美結合。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有效運用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也得以普遍推廣。多媒體教學作為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傳統教學不可代替的優勢,這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多媒體教育技術也不例外,如:高耗低效,畫蛇添足,本末倒置等現象的出現;丟失了語文學科的特性;淡化了師生情感的交流;忽視了學生語感的培養和抽象思維的訓練。那么,在課堂教學中如何有效應用信息技術,充分發揮整合的優勢呢?我認為:
(1)運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喚起學習欲望
著名科學家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建立在濃厚的興趣和豐富的情感基礎之上的,強烈的求知欲望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強大動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優化導入環節,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形成學習的動機呢?針對小學生好奇、好動的性格特點,現代教育技術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直觀性、生動性,通過圖文、動畫、音響及色彩等形式,輔以教師聲情并茂的語言,從視覺、聽覺、觸覺等多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實現多渠道信息傳遞,加強學生對知識感知的鮮明度,從而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如在執教《地震中的父與子》一課時,我們可以采用影片導入的方法,先播放《藍光閃過之后》中唐山大地震中的片段,當學生看到頃刻之間,道路被毀,房屋坍塌,人們被壓在廢墟下痛苦地呻吟,而僥幸跑出來的人則不顧一切用最簡陋的工具找尋自己的親人……同學們流出了眼淚,教師適時地告訴學生:“孩子們,有一年,美國洛杉磯發生大地震也有這樣一對地震中的父子,他們同樣值得我們感動!你們想知道他們的故事嗎?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地震中的父與子》。這樣的情境創設,全方位、多角度地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他們產生學習動機,明確學習目的,從而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學的內容上來。
(2)運用信息技術解疑化難,變抽象為直觀,突破知識難點
課堂教學要完成認知目標,就需要解決好“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兩個常規問題。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解決這兩個問題的方法有多種,如通過語言敘述、掛圖展示、動手操作、板書解析、講練結合等途徑。然而,當在課堂教學中合理應用信息技術,便會使常規的課堂教學如魚得水,過去靠老師口如懸河地解說,手舞足蹈地比劃,表格掛圖的機械呈現等手段立刻相形見絀。利用計算機的強大功能,在突出重點知識、突破難點知識上有著別的手段無法實現的優勢。如教師在執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讓學生認識小魚、老牛、燕子它們尾巴的作用是本課難點。借助文字和插圖是無法滿足學習要求。教師可以播放一段妙趣橫生的動畫來突破難點:小魚失去尾巴無法游水沉在河底;老牛失去尾巴被蠅子叮得無法安心吃草,還得了重病;燕子失去尾巴無法掌握方向,一頭撞在屋檐上。通過逼真的故事情節讓學生在詼諧愉快的氣氛中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這樣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便于理解,突破了難點,感悟也水到渠成。
(3)運用信息技術延伸拓展,實現課內學習與課外學習的完美結合
語文課程的學習,既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和實踐活動,逐步掌握語文知識和技能,提高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過程;又是他們陶冶情操、拓展視野、開發思維,提高素養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對于兼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語文,應從更廣闊的層面上來切入。但教材的容量一直是傳統的語文教學難于解決的問題,因此內容的寬泛性與課堂教學時間的有限性就成了比較突出的矛盾。而基于網絡的信息技術具有豐富性與交互性的特點,學生通過網絡檢索和加工信息,能極大地拓展語文教學空間、時間和信息量的外延,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在信息能力方面也得到學習與鍛煉。教師依據教材,引導學生借助豐富的網上資源,收集資料,獲取新知。將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教師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知道到哪里去尋找他所需要的知識,學會怎樣運用這些知識去組合,去創新。體現了我們的課堂是動態的課堂,是開放的課堂。比如,《自然之道》一課中,學完正文后,由學生在網上搜集有關人類行為與動物命運或生態環境的事例,豐富見聞,激發學生探究自然規律的興趣,從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的教育。正因為語文學科本身在教學內容上的多樣性、多元性的特點,加之課程標準指出,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資源。所以,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語文教學就可以借助各種信息媒介提供的豐富的信息源,把課本的知識向課外延伸,拓寬語文教學的空間
當然,語文學科有其獨特的性質,信息技術再完美無缺也只是一個輔助的手段,它與語文的整合要建立在凸現語文學科性質的基礎上,脫開了這一點,兩者的整合也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我們只有緊緊抓住語文教學的個性,彰顯語文教學的特色,再輔之以現代媒體的技術手段,才能使學生的語文素養、科學素養、信息技術素養得到提高,才能使語文教學充滿時代氣息和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1]房玉茹.《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更好地應用現代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