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鳳琴
【摘 要】課堂提問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是課堂語言交流的基本形式。恰當的提問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能夠讓學生和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如何有效課堂提問,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營造和諧課堂氛圍是研究的主要問題。本文擬從“有效教學過程”的角度,探索有效課堂提問的策略與做法。通過對問題設計的行動研究,尋找問題設計的有效策略與技術,努力審視學生的需要與興趣,關注學生的知識結構,重視學生的體驗與感悟,引入具有現實意義的開放式提問,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關鍵詞】課堂提問;科學性;藝術性;原則
一、問題提出背景
和諧課堂中提出課堂提問要能引起學生對問題的“質疑”才能進行積極思考。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出色的課堂提問可起到引起學習動機,誘發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啟發學生的思維和實現教學目標等功能。
二、課堂提問設計原則
出色的課堂提問應該是那些由教師精心設計的,并能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的問題。課堂提問具體可從以下三方面原則入手:
(一)設問精要是基礎,注意五性原則
1.簡潔性:簡潔的語言,明確了問題,學生才能夠有效進入課堂,教師在備課的同時,要細致的備學情,問題的設置在充分了解學生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引發學生的“質疑”,讓學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問題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好奇心,學生隨著問題逐漸深入課堂。
2.變換性:課堂提問的方式也要變換訓練。根據初中英語教學的需要,課堂提問的題型可靈活變換。如選擇、判斷、配對、填空、簡答等。借助于多媒體及實物投影儀等教學輔助工具。提問的內容也可隨時變換,或激趣式,激發學生的興趣;或鋪墊式,鋪橋架路,逐層加深教學內容;或遷移式,以舊帶新。
3.針對性:針對學生個體、教學內容分層提問來實現分層教學,適應學生個體化發展需求。“因人施問”和“因材施問”。前者是指提問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注重學生的年齡特征、英語水平和英語接受能力。教師要通過各種途徑和方法(平時的作業和課堂表現等)來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和聽說讀寫的實際能力。適當兼顧“兩頭”和某些特殊學生的個性特點。還要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顯現出的心理狀態來加以把握。譬如:當學生思維囿于一小塊天地無法突圍時;當學生疑惑不解,一籌莫展時;當學生胡思亂想,精力分散時;當學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奮,躍躍欲試時。把握住這些關鍵時機,課堂提問的有效推進作用就更突了出來。再有,提問應服從英語教學目標,結合英語教學內容,“有的放矢”。
4.順序性:即按教材和學生認識發展的順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近到遠,由簡到繁,層層深入,環環緊扣地設計階梯式的問題,從而體現知識結構的嚴密性,科學性和條理性。也就是說先提幾個回憶性的檢查知識的問題,再拋出一些理解、運用、分析性的創造知識的問題,從而達到從低級認知問題向高級認知問題的過渡。
5.啟發性:提問的內容有啟發性,才能有利于學生智力的發展。只有設在最近發展區的教學,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由潛在水平轉化到新的現有水平。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以發展思維為主線,規劃教學中的提問,有效地促進發展學生的分析綜合能力。英語教學中啟發式提問是多種多樣的。
(二)提問技巧是催化劑,科學藝術相結合
為了使課堂提問能達到預期的效果,英語教師還必須要有巧妙的發問技巧。面對全體提問要先發問,再叫學生回答,否則一些學生會把自己看作學習的旁觀者。不老按一定的順序機械發問,如依照學生的座位或號次發問。反之,學生就知道這個問題輪到某生回答,其余的學生就可以不注意了。他們往往只重視自己要輪到的那道題,而忽略了其它的題目。適當停頓,留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態度和藹,微笑著期待地注意傾聽學生的發問與作答,并及時給予鼓勵和表揚。
在英語教學中,學生好問題的提出也能促進教師的提問藝術。陶行知先生在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方面的做法很值得我們英語教師學習。他有一首詩是這樣寫的:“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讓學生自己在課堂中多提問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可見一斑。我們在研究教師課堂提問的同時,也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提問意識,培養學生提問的興趣,鼓勵質疑問難,大膽提問,使得學生樂于提問”。
三、反思、結語
課堂提問如果使用不當,學生的情緒受抑,思維受阻。課堂提問還應該注意“三忌”。一忌集體式,“好不好?”“好!”“對不對?”“對!”“是不是?”“是!”等一問一答,表面轟轟烈烈,實則效果甚差。好多同學條件反射,隨聲附和。二忌單一式,總是單向地向少部分學生發問,多數學生積極性受挫,逐漸淡出課堂;三忌盲目式,絕不能隨意發問,倉促上陣,把提問流于形式,把課堂當做過場。課堂提問,既要講究科學性,又要講究藝術性。只要我們英語教師做到心中有“綱”(英語教學大綱)、胸中有“本”(班級英語水平),借助出色的課堂提問來點燃學生英語思維的火花,激發他們學英語的欲望,就能引領他們一步步邁向英語的殿堂。
【參考文獻】
[1]王華,富長洪.形成性評估在外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綜述[J].外語屆,2006(4)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周弘.《賞識教育》,北京出版社,2004
[4]楊九詮,李鐵安.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案例式解讀初中英語[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