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健
【摘 要】但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入,高中歷史教學方法也在發生著變化,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對廣大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進,著眼于促進學生能力發展和提高教學效果,選取更加科學高效的教學方式,從而為教學成效的提升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中歷史;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高中歷史教學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學生需要通過歷史學習知古論今,從歷史發展的規律中分析未來發展的方向。教師應該強化教學方法研究,更好地促進教學工作開展。
一、高中歷史教學應當遵循素質教育要求
貫徹落實素質教育要求是高中歷史教學應當遵循的基本原則,無論教學方法怎么變化,都應當保持這樣的方向不動搖。一是應當體現學生主體地位。高中歷史教學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讓學生有思維的線索和合作探究的空間,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二是應當促進學生思維發展。高中歷史教學應當設置啟發性的問題,對學生進行循循善誘,引導學生依靠自己的思維去解決問題,在自主探究學習的過程中獲得觀察世界和分析世界的能力。三是應當充分整合教學資源。高中歷史教師在組織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重視融合生活中以及社會發展中的各種資源,運用到教學的不同流程與環節之中,為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支撐。四是應當兼顧教學空間拓展。教師在設計教學方法時,要兼顧到課外活動的方法,要充分考慮如何在課外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使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融為一體。
二、以創新的理念扎實推動歷史教學方法改革
1.環節前置法為歷史課堂教學贏得主動。高中歷史教學要通過學習環節的前置提前熟悉教學內容,搜集和教學工作相關的資料信息,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例如在《開辟新航路》教學中,針對新航路的發生背景、主要內容和代表人物、正反兩方面的意義進行分析,為課堂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做好了鋪墊。有了課前的提前預習,學生不僅熟悉了教材內容,而且還會在預習活動中分析出其中的難點問題,課堂探究討論提高了指向性和目標性,學生可以更好的配合老師進行教學互動,教師也可以將教學主動權牢牢抓在手中。
2.問題探究法體現了學生能力培養要求。高中生在自主學習能力方面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高中歷史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體現對學生的啟發引導,認真分析教學重點難點設計出思考題對學生進行啟發,確保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思考基本解決問題,通過同學間的相互討論,以及教師的點撥來獲得準確的答案。問題探究法就是這一教學方向的有力實踐,筆者在《戊戌變法》教學中,將教學目標設計為思考題,要求學生分析戊戌變法發生的時代背景,戊戌變法的代表人物以及提出的具體舉措,分析戊戌變法為什么會導致必然失敗的結局,并以戊戌變法為例和當今進行的深化改革相比,兩者之間存在著哪些差別?通過這樣的探究引導學生加深了對戊戌變法相關內容的理解,而且對堅定不移推進經濟政治改革增強了信心。
3.辯論交流法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提升。高中生在歷史學習中會出現一些不同的觀點和理念,這是非常正常的現象,如果學生根本提不出不同的觀點,就是歷史教學的失敗。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選取學生觀點迥異的內容,組織他們開展辯論,以抽絲剝繭的方式獲得正確的答案。例如在《新中國的外交》教學中,有學生提出我國對非洲國家大力支援,屬于一種金錢外交、拿金錢買選票的方式。對于這樣的敏感話題,筆者沒有直接作出結論,而是鼓勵學生進行辯論,不同觀點的學生分成正反兩方進行辯論。筆者重點進行觀點的引導,從非洲國家與中國的關系、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應當承擔的責任、歷史上非洲各國曾經對中國付出幫助等方面分析研究,最終學生終于明白了,中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的友誼是第三世界的深厚友誼,并不是以金錢為標準能夠衡量的,經濟援助只是體現中非友誼的一個方面,也是體現中國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的一個具體表現,幫助學生有效糾正了片面的觀點。這樣的辯論交流方法還可以運用在一些敏感話題的學習與研究上,有助于學生加深理解,同時活躍了歷史課堂氛圍。
4.媒體演示法豐富了高中歷史課堂信息。現代社會的信息化手段在影響著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方式,也為歷史教學工作的開展提供了許多便利條件,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廣泛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輔助,借助于多媒體課件讓歷史課堂更加生動豐滿。例如在《國共的十年對峙》教學中,筆者精心制作了多媒體演示課件,選取了紅軍戰士過草地翻雪山的場景,這些片段都是選自于影視作品,具有極強的震撼力,在課堂上播放有助于學生正確理解教材內容,感受紅軍戰士不畏艱險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正是因為有了多媒體手段的介入,整個歷史課堂才會更加豐滿,大量的信息可以為課堂教學所用,既加深了教學內容理解,同時升華了情感。
5.實踐調研法讓歷史學習更加生動形象。歷史教學和我們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高中歷史教學一定要注重構建兩者之間聯系的通道,要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加深學生理解效果,同時培養學生分析研究能力。例如在《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教學之后,筆者組織學生建立6人研究小組,針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取得的成就這一課題進行課后調研,既可以選擇經濟社會發展這些大的方面進行分析,也可以選取群眾家庭生活變化這些小的角度進行研究,通過鮮活的事例和對比的數據揭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這樣的調研活動取得了明顯效果。學生在參與實踐活動中加深了學習內容的理解,而且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性,對改善人民生活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學方法改革是高中歷史教學的最重要環節,歷史教師要立足于歷史教學實踐進行分析研究,既要保持教學方法的新穎性,同時也要提高教學實效性。
【參考文獻】
[1]吳吉新.合作性學習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08(08)
[2]陳敏.新課程下高中歷史教學理念的轉變[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