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娜
摘 要: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活動過程從欣賞環境轉向使用環境,從而實現環境的教育功能。
關鍵詞:想象力;興趣;求知欲
兒童是幼兒園環境的主人,是他們賦予了幼兒園環境以生命。在引導幼兒主動投入環境創設的過程中,我注重發揮幼兒的主體意識,提高幼兒創設環境的積極性和參與性,并注意引導幼兒靈活有效地利用環境,讓環境具有教育導向功能、培養塑造功能、凝聚激勵功能、娛樂釋放功能、傳播整合功能。無論我們是否意識到,環境正時時刻刻從正反兩方面影響著幼兒。
一、引導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發揮其想象力
正如陳鶴琴所說,凡是孩子能做的讓孩子做。在環境創設方面,我鼓勵幼兒積極參與班級環境設計與制作的全過程,使幼兒體驗設計與制作的快樂,享受成功的喜悅。
孩子們天生就是主動的認知者,具有巨大的潛能,因此,教師應積極地幫助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在環境創設的選題設計、資料收集、材料準備等環節中蘊藏著豐富的教育契機,教師要使他們積極地與環境相互作用,發揮自身潛在的能力,挖掘其中的教育因素。例如,我們的活動室高度和寬度都很大,顯得很空曠,孩子們根據節日的彩燈想象著把活動室的四周都掛上小調飾,有的是用吃過的貝殼串成的,有的是用不同的笑臉串成的,有的是用不同的圖形串成的,有的是用不同的圖案串成的……他們都是利用廢舊物品親手操作的。在創設過程中孩子們還很重視顏色、規律、大小等的搭配,真正體現了兒童的特色,效果很好。在活動區的環境創設中同樣也注重幼兒的積極參與,例如:“每個活動區設計什么樣的標示”“擺放哪些材料”“怎樣投放材料與擺放”……這些都需要教師和幼兒共同去商量、研究、制作、擺放來達到滿意的效果。在一次次的環境創設中幼兒體會到:由于自己的參與,環境變得美麗了,幼兒對環境的變化產生了期待,由期待又萌生了主動參與的沖動。他們在自己動手創造優美環境的過程中,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這種快樂使他們更自覺地關心周圍事物,產生新的期待。這是一種對話式的參與,幼兒的創造力從中得到了發展。
二、在環境中探索新天地,不斷激發幼兒的興趣和求知欲
幼兒探索事物的態度也來源于環境對幼兒的激勵。教師要樹立幼兒的主人翁意識,使幼兒從欣賞環境轉向使用環境,從而實現環境的教育功能。
在環境創設中,自制活動材料是幼兒參與環境創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能使幼兒與環境之間有更多情感交流的機會。基于幼兒生活、幼兒意愿、幼兒需要,讓幼兒在參與創設環境中獲得多方面發展的機會。多層次的環境材料既滿足了幼兒個體興趣、能力的需要,同時也適應了幼兒個體學習特點方式的不同。
例如:在秋天的環境創設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能力,有的用手掌印畫“添落葉”,有的撿落葉粘貼,有的自己用廢舊的掛歷紙制作落葉等。布置春天環境的活動中,孩子們帶來了各種盛開的桃花、梨花和鮮花,有的帶來了剛發芽的柳枝放在瓶子里觀察,有的帶來了蒲公英,有的帶來了捕捉到的小蝌蚪,有的帶來了小金魚,有的帶來了在花盆里種植的大蒜、花生、蘿卜等農作物和蔬菜,還有的畫了一幅幅漂亮的畫。不少幼兒還不約而同地帶來了他們和爸爸媽媽外出踏春拍攝的照片,興奮地講述著他們的種種趣事,還興奮地喊著:“老師快點把照片貼上去呀!”于是,我就引導他們分工協作,畫的畫,剪的剪,折的折,貼的貼,就這樣,一派春意盎然的春天景象就出現在孩子們的面前,孩子們都開心地笑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也積極引導幼兒注重材料的積累、利用。有的幼兒在削鉛筆時很細心地把鉛筆屑留下來,根據不同的顏色、形狀粘貼成了一個五顏六色的大花籃,漂亮極了;有的幼兒把廢舊的書皮、掛歷折成風車、千紙鶴、小鳥等做成吊燈,懸掛在活動室的中間,把活動室裝扮成自己溫馨的家。在活動區環境創設中,幼兒根據自己的經驗構想、設計、繪圖,親自動手操作、擺放,教師作輔助性指導,每個角落均能成為幼兒展示自我的舞臺,與同伴共同分享勞動成果。
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行為中,充分挖掘環境的教育內涵,豐富的內容深深地吸引著幼兒,使之成為幼兒所思所想的表達平臺,而且通過自己的參與觀察、記錄和看說,從很大程度上得到認知的發展和動手、語言能力的提高。孩子們在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究和學習,激發了他們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環境的不斷更新使幼兒的經驗更加豐富
環境創設的內容應隨活動的主題,幼兒的需要、興趣愛好和能力的變化而不斷更新,以使幼兒每天都有新的收獲,主動獲得有益的經驗。例如:“在天氣預報欄”創設中給小班幼兒提供娃娃,符合小班幼兒喜歡娃娃、愛擺弄娃娃、愛給娃娃穿衣服的特點。各種材料用按扣、紐扣、尼龍搭扣等連接可以使孩子們在報告天氣的同時,發展他們穿衣、系扣等生活自理能力。給中班幼兒提供當值日生的機會、自愿報名等多種預報天氣的方式,滿足孩子們的需要,了解多種獲得信息的渠道,嘗試著獲取較為準確的信息,學著記錄和報告天氣,清楚地表達自己獲得的信息。給大班幼兒提供“天氣記錄表”,孩子們可以觀察,記錄早晨、中午、晚上的天氣變化,可以不斷記錄他們關于天氣的發現。在實踐活動中既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又培養了幼兒認真負責的態度。在完成活動作業“天氣統計圖”中,幼兒的填畫和統計的準確率達到了百分之百。教師隨著主題的變化做出適當的環境調整,這樣不僅使幼兒有新鮮感,而且加深了對主題活動內容的理解。
另外,在環境創設中教師始終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以積極、愉快的情緒與幼兒交流,使幼兒形成安全感和信賴感。
參考文獻:
李季湄,馮曉霞.《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解讀[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03.
編輯 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