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勇
摘 要:當前,兩輪電動車以其廉價、輕便、適應性強的特點擁有了極大的市場,但該行業作為中低端產業,設計方面的受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這導致兩輪電動車發展至今,在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這一行業的狀況下,激烈的市場競爭不僅沒有提升產品的質量,反而引起了極大的產品同質化,新產品缺少特色,缺少吸引消費者的亮點。希望通過研究我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當前的發展狀況和兩輪電動車的設計方法,找出產品同質化的原因,為該行業的發展提供幫助。
關鍵詞:兩輪電動車;設計方法;產品同質化;設計理念
中圖分類號:U469.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3.036
1 我國兩輪電動車行業的發展狀況
我國從20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將兩輪電動車小批量投入市場,初期并沒有得到市場的認可;從2005年開始,隨著蓄電池技術的成熟和產品造型設計的不斷豐富,該行業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目前我國已經成為擁有電動車數量最多的國家。
兩輪電動車在我國蓬勃發展并取得廣闊市場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①我國人口數量大,而中低收入者占大多數,他們對于便捷、廉價的近程代步工具有巨大的需求;②我國城市道路交通狀況不佳,大中型城市普遍面臨交通擁堵的問題,兩輪電動車為普通用戶群提供了出行的最佳選擇;③兩輪電動車具有一定的載人載物功能,滿足了不同人群多變的功能需求。
在該行業發展成熟的同時,新的問題不斷出現,最主要的一個問題是新產品設計上的同質化。我國的產品設計行業起步較晚,設計方面的人才和資源都不夠充足,設計理念和設計方法尚有欠缺,而電動車屬于中低端產品,企業難以吸納高水平的設計團隊,現有的設計從業者水平不高,在設計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很多問題。這是我國電動車行業面對的非常緊迫的問題。
2 產品的設計主體和設計人員構成
我國電動車行業的設計和生產工作是分離的,大型廠商主要負責產品的生產、銷售等工作,而設計工作則是由專門從事電動車造型設計的公司完成的。這些公司通常不間斷地設計新車造型,然后集中推出大量方案供廠商選擇。大型廠商一般都有產品研發部和自己的設計團隊,但主要工作是結合生產和技術條件對從設計公司購買的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和改善;小廠商實力較弱,基本沒有自己的設計團隊,一部分小廠商直接購買設計公司的設計方案進行加工生產,還有部分小廠商甚至抄襲大公司的產品,通過這種方式降低成本,從而取得市場優勢。
由于我國高水平產品設計人才欠缺,在兩輪電動車迅猛發展的這十幾年中,始終缺乏高水平的設計師。目前,在大型廠商中,從事設計工作的人員大部分是機械和模具設計工程人員,他們并沒有接受過全面、系統的產品設計教育,僅僅憑借的是豐富的工作經驗;在專業設計公司中,從事設計工作的人員除了少部分受過專業教育,設計水平較高外,很多都是零基礎或基礎較差,進入設計行業后僅依靠后期實踐成長起來。這種狀況導致電動車行業的設計主力軍水平參差不齊,即使電動車行業每年都有大量新車推出,但產品設計缺乏質的提升,同質化現象嚴重。
3 當前設計公司的設計方法和問題
首先,當前電動車設計公司普遍追求以量取勝,通過推出大量的設計方案以命中市場需求。具體到公司內部的工作方式上,一般是一個設計師單獨完成任務,從車型選擇、草圖構思到方案完善,直至最終的模型創建和效果圖制作。設計師之間不僅缺乏交流,反而因自身利益形成了競爭關系,這非常不利于設計思維的擴展和設計水平的提升。
其次,就設計師個人的設計方法而言,大部分設計師采取的是意向提取和形態借用的方法。通過選取大量的意向圖自行確定設計方向,然后借用自然形態或其他產品形態,融合設計師的設計構思完成整車設計。這一方法簡單快捷,適合在短時間內完善整體設計,在國內電動車設計公司求快求量的大環境下,深得設計師的認可,并被廣泛采用。這種方法的弊端在于:①忽略了產品設計中的理論基礎,在當前需要創新設計的背景下,缺乏理論支撐和深刻內涵的設計是難以獲得持久生命力的;②隨著業內車型的增加,設計師容易陷入彼此借用設計的循環中,甚至導致抄襲,嚴重阻礙了設計的創新。
最后,新產品設計必須要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而我國設計行業的市場調研工作普遍不足。在我國,電動車的使用人群非常廣泛,不同用戶群體對電動車的功能和造型需求相差很大,例如,上班族和全職媽媽對于電動車就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設計之前,應當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充分的市場調研,以明確所設計產品的最終形式。國內電動車設計師在設計時,主要根據當前產品的銷量決定自己的設計方向,通過自身的體驗和換位思考代替市場調研,導致其設計主觀而缺乏針對性,缺乏應有的理論依據和說服力。
4 結束語
我國經濟發展狀況和城市交通狀況決定了兩輪電動車市場有著非常廣闊的發展前景,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進入該行業,行業內的市場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如果不能解決當前電動車行業面臨的設計問題,將極大地影響到該行業的健康發展。我國兩輪電動車設計行業必須改變設計觀念,改善設計方法,提高設計師的素質,重視設計的價值,增加在設計上的投入,通過設計真正優秀的產品來滿足社會需求,提升行業發展競爭力,在獲得自身利益的同時,實現設計服務于人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程能林.工業設計概論[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
[2]鄭建啟.設計方法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3]諶璐,湯軍.工業設計學科的產品造型創新方法的研究[G]//節能環保和諧發展——2007中國科協年會論文集,2007.
[4]吳蓉.輕型個人電動車發展及造型設計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3.
〔編輯:王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