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英
【摘要】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度結構匹配關系到社會的資源的合理利用,一個人才的培養需要家庭和社會投入大量的財力和精力,一旦出現專業匹配差的情況,不僅是教育的損失和失敗,也造成了社會資源的浪費。文章主要通過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結構匹配現狀,了解影響專業匹配度的因素,并針對這些情況提出合理的建議措施。
【關鍵詞】高校畢業生就業 專業結構匹配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42-01
隨著近年來高校畢業人數逐年增加,出現了兩種情況,一是就業率的不斷下降,二是專業結構匹配度較低,前者主要是因為社會需求人才小于高校畢業生人數,出現人才剩余的情況,后者是因為專業結構與用人單位的需求結構不一致,造成畢業生沒有找到本專業工作,用人單位也沒有招到與職位所需專業相符合的畢業生,形成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低的社會現象。
一、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結構匹配現狀
據統計,高校畢業生工作與專業完全對口的比例是16.9%,基本對口的是40.8%,工作內容和所學專業有一定關聯的是29.9%,剩下的12.4%和專業的匹配度基本為零。從這個數據可以明確看出,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較低,造成這個現象是多方面因素共同影響的結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浪費,也是教育和社會資源的浪費。
二、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情況的因素
1.不同學歷因素
學歷不同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也不盡相同,據調查,學歷越高的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越高,學歷越低則相反。
2.不同專業因素
不同學科是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情況的重要因素,根據專業分類的不同,醫學類是目前專業匹配程度最高的專業,接下來依次是教育學、工學、法學等,可以發現專業要求越高的匹配度越高,這主要也和目前社會對不同人才的需求程度有關系,醫學作為社會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由于醫療行業人才缺乏,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較好,另外一些理工類專業就由于專業性不突出,就業的時候學生存在多方面選擇因素,就造成了就業專業匹配度較低的情況。
3.不同興趣因素
興趣是學生就業方向的主導因素,很多學生對自己大學所學專業并沒有興趣,這主要由于選擇專業的時候對專業不了解,另一方面是因為在選擇專業時由于高考分數的限制,未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專業,一旦對專業的興趣不足,學習起來也就缺乏動力,在畢業就業面對二次選擇的時候就會放棄本專業,造成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的浪費,也不利于學生個人以后的發展。
4.不同性別因素
不同性別因素主要導致的是女生的專業匹配度較低的現象,由于很多崗位的特殊要求和工作內容,用人單位在選擇人才的時候不會考慮女生,比如:安全工程,屬于工科,就業方向主要是建筑單位和煤礦等。
三、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的措施
1.培養學生專業興趣
為了提高畢業生就業專業匹配度,實現人才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更大化利用,學校和家長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目前我們國家的專業選擇是在高考的時候,高中學習家長和老師中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對興趣的注意力不夠,造成學生在高考選擇專業的時候比較盲目,要提高專業匹配度應該在高中就對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讓學生對以后想要從事的行業進行一定了解,并且在學習中對學生在這一方面著重進行培養。
2.學校提供二次選擇
大學專業基本是固定不變的,這是造成就業專業匹配度低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改變這個情況,學校在學生進入大學一段時間,了解了專業內容之后,可以給學生提供二次選擇的機會,這對于提高匹配度具有重要意義,在二次選擇的時候,學校盡量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選擇機會,不要僅局限于院系之間,而是可以跨院系選擇,讓學生可以很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感興趣的專業,彌補高考選擇專業時候的遺憾。
3.減少性別差異因素
由于性別差異造成就業專業匹配度低是一個普遍現象,為了改善現狀,政府部門可以利用媒體、網絡等形式,號召用人單位對男女生“公平看對”,讓女生在四年的專業學習之后也可以找到滿意的工作。另一方面用人單位也要盡量完善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女生的就業安置問題,不要因為工作環境的不適合就拒絕聘用,使因為性別差異導致的就業專業結構匹配度低的問題得到緩解。
高校畢業生就業專業結構匹配度較低是目前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滿意度的主要因素,主要影響因素有來自不同學歷層次的影響、不同專業結構的影響、不同興趣愛好的影響以及不同性別影響這幾方面,針對這些情況,要提高就業專業匹配度,應該在高中學習生活就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愛好、進入大學之后學校可以為學生提供二次選擇專業的機會、男女就業專業匹配度存在差異因素也應該引起政府部門的注意,通過這些合理建議,可以很好的改善以及提高就業專業匹配度。
參考文獻:
[1]周雨.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專業結構匹配問題研究[J].中國大學生就業,2013(06).
[2]曹洪軍,王一尊.論大學生就業的專業結構矛盾性[J].學術論壇,2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