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萍
【摘要】隨著現代教育技術在課堂教學中推廣使用,古詩詞教學也打開了一條新的通道。數字資源、多媒體課件在古詩詞教學中顯示了它強大的功能,為古詩詞教學插上現代化翅膀,彌補了傳統的古詩詞教學的不足。它不僅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點燃學習古詩詞的熱情;還能為凝練的詩詞語言創設感染力極強的意境,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更能夠優化教學內容,引領學生在課堂之外品讀古詩詞,提高古詩詞鑒賞能力。
【關鍵詞】古詩詞教學 現代教育技術 優化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52-01
古詩詞是我國文學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學習古詩詞不僅可以提高人們的文學審美情趣,還可以培養人們良好的文學素養。然而在當下,我們的古詩詞教學普遍停留在教材本身,教學方法相對單一,老師按照設計好的程序來進行,學生只要跟著記、讀、背就行了。這樣的詩歌課堂索然無味,學生甚至不知詩為何物,教學效率可想而知。”從學生的角度看,古詩詞教學變成對教材的背誦默寫和對現成結論簡單記憶,被動無趣且不得要領。筆者在古詩詞教學上嘗試融入現代教育技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F以《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教學為例,闡述現代教育技術對古詩詞教學的優化作用。
一、營造美好意境,點燃學習古詩詞的熱情。
一節好課必須有一個良好的開端。傳統的古詩詞教學,導課的形式通常是教師口頭介紹作者及創作背景等,難以調動學生入課的激情。而借助現代教育技術導課,能瞬間創設良好情境,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導入《如夢令》教學時,我先是播放歌曲《月滿西樓》,同時在PPT中以自定義動作設置歌詞,讓歌詞與演唱同步播放,學生就可以邊看歌詞邊聽。當音樂如行云流水般傾瀉而出時,學生的心一下子被吸引過來了。聽畢,我讓學生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的感受,有的說旋律很動聽,有的說歌詞很詩意,還有的開始猜測詞作者是男是女。我順勢點出歌詞即李清照的《一剪梅》,古人有填詞之說,詞就是入樂的詩,而李清照乃千古才女,她的作品在今天依然傳唱不息,而后PPT展示李清照圖片及簡介。就這樣,在動聽的歌聲中,在美好的意境中,在直觀的圖文中,學生既初步了解了詞的特點和作者的簡要情況,又充分感受到了古詩詞的藝術魅力,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的美妙,從而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借助直觀形象,拓寬品味古詩詞的通道。
傳統古詩詞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掃清字詞障礙,用現代漢語翻譯詩詞大意,課堂活動以讀讀背背為主,學生難以從中學習到古詩詞鑒賞能力。一談到品味鑒賞,許多教師都覺得束手無策,課堂往往呈現出教師說得口干舌燥、學生聽得云里霧里的尷尬局面。在《如夢令》中,我上網搜集了水鄉黃昏、荷塘泛舟、水鳥活動之類的畫面,結合宋根成譜曲、美麗演唱的《如夢令》,制作成一個繪聲繪聲的FLASH文件,播放給學生欣賞,以替代傳統的教師單一的語言引導。直觀的視聽形象入耳入心,拓寬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激活了他們的想象與聯想,讓學生看到古詩詞凝練的語言所展現的豐富畫面,聽到古詩詞愛好者深情的有聲演繹,之后寫出來的鑒賞性文字不但語言生動形象,而且情感真摯細膩,更有甚者,能兼顧意境的描述和詩詞煉字的點評。
三、豐富教學內容,培養閱讀古詩詞的興趣。
葉圣陶老先生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僅靠每冊課本中的十余首詩詞來教學,學習就像蜻蜓點水一樣,不能滿足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教材中的古詩詞只能是我們課堂教學的出發點,教師要樹立“大教材”觀,去發現、去挖掘課本之外的相關教學內容,從而引導學生在課堂之外去品讀古詩詞,培養對古詩詞的熱愛之情。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課外鑒賞古詩詞的主觀能動性呢?在《如夢令》教學中,我設置了一個延伸閱讀的環節,用PPT展示了李清照不同時期的代表作品——從待字閨中時的《如夢令》到新婚燕爾時的《減字木蘭花》,又從兩地分居時的《醉花陰》到國破家亡之后的《武陵春》,每一首詞都配上相應的畫面,讓學生能直觀地感受到詞人的作品就是詞人生活的體現,心情隨著詞人的命運或喜或悲。詞人個性鮮明的作品及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誘發了學生走進詞人的好奇心。在這樣輕松愉快的觀看過程中,學生古詩詞的興趣就不知不覺地培養起來了,鑒賞古詩詞的能力也逐漸得到提高。
古人說:“好詞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那是在當時教育技術不發達的情況下所提倡的一種讀詩詞方法。如今,信息技術高速發展,我們在秉承傳統的讀詩讀詞的方法之外,應當用好現代教育技術,來服務我們的古詩詞教學。這也要求我們老師要保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的意識,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才能為古詩詞教學插上現代化翅膀,讓我國文化瑰寶古詩詞在數字時代繼續熠熠生輝,得以傳承。
參考文獻:
[1]陳慶衛.中學階段詩歌教學策略研究.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