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際運用過程中,既發揮了積極作用也產生了許多問題。要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就必須正確看待所存在的問題。本文根據調查對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詳細地分析,并從學校和個人層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貴州省高校 思想政治理論課 多媒體教學
【基金項目】貴州省教育廳項目《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的現狀與對策研究》[14SZK014]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076-02
21世紀信息技術日益發展,由于多媒體技術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等特點,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突破了過去單一的傳統教學模式。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傳播了大量信息,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兩課”理論說服力,提高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正因為如此貴州省58所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都普遍采用了多媒體教學。根據調查,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比例已經達到90%,專科院校、獨立院校、民辦院校雖然受到資金、設備、環境等條件的限制,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比例也達到了50%以上。同時調查中也發現,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實踐中,各高校教師都存在著一些問題,正確認識并解決好這些問題,才能使多媒體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保證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效果。本文分析了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
一、貴州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多媒體教室不夠充足和多媒體設備管理不夠完善。
從調研結果看,各大高校都投入大量資金建立了多媒體教室,有的學校多媒體教室的數量和使用率達到了100%,尤其是學校擴建、新建的教室都是多媒體教室,比如新建的貴州大學城的各大高校。但有的學校多媒體教室還不夠充足,比如貴州大學南北校區由于是老校區多媒體教室較少,尤其是大教室缺乏,還不能充分滿足教師上課的需要,以至于有的老師同一門課程中有的班級是多媒體教學,有的班級因無多媒體教室只能傳統教學,這大大影響了教師教學的效果。
多媒體教室都有專門的維修人員,但在具體管理上需要進一步改善。多媒體的使用,從開機到關機需要3分鐘左右,所以一般教師都要提前10分鐘到教室,但調查發現有的學校為了保護多媒體設備都是上課前由管理員開教室門,而一棟教學樓一般只有1—2個管理員,所以有的教室是上課前1分鐘或已經打上課鈴才開門,這就占用了學生上課的時間,如果多媒體設備出現故障,將占用更多的時間。有的學校多媒體設備老舊,投影模糊,音箱效果差,嚴重影響了學生對多媒體課件的興趣。
2.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多媒體課件的制作技能嚴重不足。
多媒體教學需要教師掌握必要的計算機知識,但總體說來政治理論課教師計算機水平普遍偏低,這就導致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多媒體技術水平普遍偏低的現狀,制約了理論課的教學質量和效果。
從調查來看,本科院校大約90%的政治理論課教師都采用了多媒體教學,而大約10%的教師仍然采用傳統的教學,除個別的老教師堅持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用傳統的教學方式外,未能采用多媒體教學的最根本原因是缺乏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多媒體制作技能。其中大多數是年齡偏大的教師,以50歲以上的老教師居多,他們大多對計算機知識根本不了解,根本不會制作多媒體。
調研發現一方面學校對多媒體課件的使用從未對教師進行過專門的培訓指導,在多媒體設備上只有一個使用說明,有的教師只會開關機,遇到有關設備方面的小問題都不能自己解決,只能尋求等待管理員的幫助,這就浪費了大量的時間也影響了教學效果;另一方面學校對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及設計技巧的培訓指導過少,理論課教師多媒體技術水平總體上普遍較低,很多理論課教師只會計算機的簡單操作,對計算機的一些軟件和硬件不會使用。導致在制作教學課件的過程中無法搜集豐富的資料以及素材,制作出來的教學課件缺乏信息含量。對字體、版面、圖片、動畫、錄像的設計和使用上往往比較局限,有的字體、版面前后不一,有的圖片不符合規格,有的沒有動畫的或動畫的形式單一,有的對錄像不會剪輯不會使用,致使制作出來的課件只是一個電子黑板,無法吸引和提高學生對課程的興趣,未能達到通過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3.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多媒體教學出現了種種誤區
第一,教師過度依賴或使用多媒體課件,課堂上與學生互動減少。
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受到了學生的廣泛歡迎。致使一些教師陷入一種教學誤區,認為只有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多媒體,才稱得上是現代化的教學,才能提高課堂效果。因而在教學實踐中,過度依賴和過多使用多媒體課件。有的教師盲目使用多媒體課件,把整堂課內容都制成課件,有個別的教師甚至上課的講解也由錄音來代替。在調查中學生反映,有的教師在一節課的教學過程中用了幾十張甚至上百張幻燈片,學生看得眼花繚亂。但過多的圖片、視頻往往分散了學生的注意力。
由于把精力和注意力放在了多媒體課件上,不少的教師在課堂上自覺不自覺地忽視了與學生的交流互動。根據調查,貴州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大多是合班上課,人數多,教室大,多媒體設備大多都安置在教室的角落上,在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一直站到電腦前,埋頭播放課件,軀體語言減少,而學生往往把視線放在看課件,師生之間情感交流減少。沒有教學互動,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也就無法發揮。
第二,教師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不太合理,教學效果不理想。
調查發現各校的多媒體課件質量層次高低不一,有一部分多媒體課件無法滿足教學需求,沒有達到一定的教學實用價值。
教學的內容是理論課教師備課的重點,但有的理論課教師,為了追求多媒體課件效果,忽視了對課程內容的準備,只熱衷于課件形式的設計,課件的圖片華麗,動畫十足,但內容單薄,根本達不到教學的要求;有的教師在制作課件時對教學內容缺乏提煉,把教材上的內容完全照搬照抄到課件中,課件死板,無動態演示,實際上就是 “電子文檔化的教材”,根本無法吸引學生;有的教師使用的多媒體素材內容陳舊過時,缺少新鮮的內容和時代特色,這大大降低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有的教師設計的課件內容太多,課件翻閱太快,學生根本無暇記憶,找不到老師教學的思路,很難跟上老師的節奏。其結果一方面使學生產生反感情緒,心理上抵制,不認真聽課;另一方面使學生產生惰性。調查發現有大部分的學生是直接用手機進行拍照,有部分的學生是課后拷貝老師的課件,認真聽課、記筆記的學生明顯減少。這些都必然會影響教學效果。
第三,教師在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的主導作用減弱。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其它學科不同,具有兩個非常突出的特點:一是教學范圍廣,是全校學生必修的公共政治理論課;二是教學的最終目的,是要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來武裝大學生的頭腦,幫助大學生樹立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因而思想政治理論課具有很強的思想性和理論性。在教學中十分注重說“理”,即要求教師運用課程內容中的理論觀點由淺入深、循循善誘地引導和啟迪大學生,必須把知識導向、理論導向、能力導向和人格導向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以幫助大學生解決思想困惑和思維障礙,幫助大學生塑造健康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真正做到知與行的統一。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特點決定了多媒體課件只是一個“附件”,只起著輔助教學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仍然是教師。
但調查中發現有的教師變成課件的“解說員”,在教學過程中完全忽略了必要的理論講授,整堂課變成了對多媒體課件的講解,導致學生掌握的只是一些知識要點,對基本理論缺乏系統深入的理解。有的教師因為有了多媒體課件這個輔助教學手段,而放松了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和授課能力的提高,特別是放松了對自身理論知識的學習和提升。這就造成一些教師,尤其是青年新教師教學基本功不扎實的問題。
二、解決思想政治理論課多媒體教學中存在問題的對策建議
1.學校層面
首先,健全多媒體設備的管理制度,為了提高效率,延長機器的使用壽命,管理人員要定期檢查、維修設備,各種軟件要及時更新。設備開機關機統一由專門的管理人員來做,這樣既可以節約教師的課堂時間,也可以避免由于教師的操作不當或反復開機、關機而出現的設備故障。
其次,對教師課件制作和多媒體教室使用進行過專門的培訓指導。
學校要定期對教師進行培訓,以提高教師的多媒體技術水平。積極鼓勵和引導教師參與多媒體課件的研制,設立專項資金,對優質課件進行獎勵。通過舉行全校的多媒體課件比賽,校內外的交流活動等提高教師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興趣。每學期都要對多媒體教室的使用進行專業培訓指導,從未使用過多媒體的教師必須參加培訓。
此外,各高校要加大資金投入,修建、完善多媒體教室,以滿足教師多媒體教學的需求。
2.教師層面
首先,教師在思想上必須堅持以下原則:
第一, 堅持內容決定形式,形式為內容服務的原則。
教師要明確,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多媒體教學是“形式”,思想政治教育是“內容”,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多媒體對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只能是“輔助”作用,所以對多媒體的選擇和運用以及課件的制作,必須結合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學科特點和教學內容,合理設計和制作課件。
第二,堅持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的原則。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針對實際的教學內容,靈活采用相應的教學手段。實踐證明多媒體教學是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果,但它并不能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手段。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突出思想性和達到育人的目的,在教學中對抽象概念的理論分析、對知識的理性推導、與學生的思想交流等都必須采用傳統教學手段。我們既反對固守單一的傳統教學也反對多媒體教學的片面化,應將多媒體教學與傳統教學結合起來,取長補短,達到最佳教學效果。
第三,堅持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
多媒體教學改變的只是傳統的教學手段,并沒有改變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理論性較強,教師在實施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必須認清自己的角色,積極發揮主導作用,而不是淪為機器的操作者。課堂上通過提問、討論、競賽等多種互動形式,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問題,從而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實踐證明:學生能記住課堂閱讀內容的10%,聽到內容的20%,看到內容的30%,交流過程中所說內容的70%。[1]
教師要明確生動有效的課堂教學必須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激發學生創新思維。
其次,教師要努力學習計算機知識,掌握多媒體技術,合理設計和使用多媒體課件。
隨著多媒體教學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普遍,對教師關于計算機知識和多媒體技術方面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有關計算機知識的各種培訓,或者通過自學的方式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努力使自己具備計算機的運用與管理能力;積極參加學校有關多媒體技術的專門培訓,學會多媒體課件的制作、設計和運用。
教師在設計課件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意義蘊涵在多媒體課件中,只有這樣才能達到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最終目標。所以課件設計不能舍本逐末,片面追求多樣化的形式和趣味性的資料;課件的內容應該是對教材內容的精煉,課件的制作和應用要服從、服務于教材,與教材內容相呼應,要做到“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還原于教材”;[2]課件既要體現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又要適應當代大學生的接受能力,還要聯系大學生的思想實際;課件設計思路要清晰,內容要精煉,結構要合理,圖片視頻要少而精。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精致的高質量的多媒體課件。
總之,多媒體教學在貴州省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已經廣泛應用,只有在實踐中不斷改進不足之處,才能更好地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使思想政治理論課既生動又能有效地進入學生的頭腦,最終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目的。
參考文獻:
[1]曹峻.關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多媒體教學的思考[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1,(6).第141頁。
[2]李梁.多媒體課件與教材、教師、教學之間的關系[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8,(12). 第89—90頁。
作者簡介:
陳茹(1971—),女,湖南省湘潭人,武漢大學碩士,貴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