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劉美丹,王 勇,馬永方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途徑研究
張 亮,劉美丹,王 勇,馬永方
(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積極心理品質是積極心理學中的重要概念,也是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關注點。結合東北農業大學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經驗,探索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實施途徑。
積極心理品質;大學生;東北農業大學;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堅持不懈促進高校和諧穩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態,加強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積極心理品質影響或決定著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的積極取向,繼而為個體擁有幸福有成的人生奠定基礎[1]。結合東北農業大學五年多的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實踐探索,總結培育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有效實施途徑。
1.1 創設積極的校園心理氛圍
通過精心布置大學生的校園環境,營造傳遞正能量的教育環境,充分利用校園的展示空間,不定期更換關于優秀學生的事跡、具有人文關懷的提示語和宣傳標語,展出學生的創作作品,不僅把展示的空間提供給有才華的學生,同時還為其他學生拓展了視野,獲得積極向上的力量和情感。
1.2 營造團結的班級心理氛圍
學校在每個班級都設置一名班級心理委員,并定期為班級心理委員開展培訓,培訓課程考核合格的班級心理委員將獲得1學分。同時,以班級心理委員為主體,開展以“陽光心理進班級”為主題的心理健康教育主題班會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通過形式多樣的方式來開展主題班會,使班級凝聚力得到增強,進一步推動了和諧班級的文化建設。
1.3 構建和諧的寢室心理氛圍
學校每年都舉行“寢室文化節”活動,組織以學生、以寢室成員為單位的各種文體活動和評比活動,評選“五星級文明寢室”,激勵學生構建溫馨與和諧的寢室氛圍。同時,學校還在每個寢室都設置一名寢室心理聯絡員,定期為我校的寢室心理聯絡員做專題培訓。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滲透在學校教育的每個環節中,需要學校各個部門工作人員的相互配合和支持[2]。為此,在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工作的同時,還要注重健全機制,建構積極的工作網絡。
2.1 完善學校心理咨詢服務,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基礎工作
東北農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配備心理自助系統、沙盤游戲治療設備、全自動音樂放松椅、智能互動宣泄儀、情緒宣泄人等心理健康教育器材,能更好地為學生提供多項心理健康教育服務。東北農業大學在實踐探索中,依據積極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在個體心理咨詢中,以相信學生具有自我修復和自我成長能力的原則,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發掘學生自身的優勢,以走出心理困惑,完成自我成長。
2.2 構建“心理健康工作四級網絡”,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
一級網絡是學校心理咨詢中心,主要隊伍是專、兼職心理健康教師,負責統籌和組織全校整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二級網絡是學校的各個學院,由學院輔導員教師組成,指導和落實本學院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定期了解本學院學生心理動態,并制定相應解決對策。三級網絡是在各班級,由班級心理委員組成,充分發揮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讓朋輩自助輔導深入學生中,學會在學習和生活中助人自助。四級網絡是在各寢室,由寢室長組成,及時了解同學中出現的心理異常和危機苗頭并及時上報。
2.3 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建立積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網絡
東北農業大學著力打造一支以專職教師為骨干、專兼結合、相對穩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隊伍。學校也很重視這支隊伍的專業培訓工作,每年都選派兼職教師和輔導員教師參加國家心理咨詢師培訓,目前已有36名教師獲得國家心理咨詢師證書。近四年來,東北農業大學共選派18名教師參加全省高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培訓,3名教師參加全省心理健康課程培訓,2名專職教師參加心理督導工作培訓,1名教師參加短程焦點解決咨詢培訓。同時,學校還定期邀請校外專家對兼職教師和輔導員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操作技能培訓,定期舉行心理健康教育座談。
2.4 建立主動干預制度,推進積極預防教育
建立新生心理普查制度。開學初,通過以班級為單位的集中測試,根據心理測試結果建立全體新生的三級電子心理檔案,即將學生心理狀態區分為綠、黃、紅三級:綠色是心理健康的學生群體,黃色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群體,紅色是有心理危機的學生群體,分級后對不同群體開展有針對性的工作。
同時,學校還開展積極的預防教育工作,制定了兼職心理健康教師約談“特殊”學生計劃,每學年兼職心理健康教師都主動約談所負責學院的可能出現心理問題的學生。我校還重點在新生、畢業生及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中開展相應的預防教育工作。
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是一個過程,它包含心理體驗和行為體驗過程。積極心理學強調要讓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去參與、互動與體驗,進而讓學生主動地關心自我的心理變化和發展歷程,在積極的心理體驗的下內化形成自我的積極心理品質特征[3]。
3.1 以“分享·體驗·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課堂教學模式,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
“分享·體驗·內化”教學模式是我校在總結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學經驗基礎上的情境式、對話式、體驗式、應用式的活動過程,是師生、生生共享經驗、智慧、知識的過程。目前,我校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心理保健”和“探索心靈之旅”三門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每門課程授課16學時,課程主要包括生活適應、情緒管理、壓力管理、人際交往、、戀愛和性心理、職業規劃、生命教育等內容。我校運用這種重視分享、體驗和內化的課堂教學模式來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自身潛能、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增進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心理素質,進而達到在課堂教學中滲透積極品質培養的目的[4-6]。
3.2 以心理健康主題講座為切入點,對話學生關心的心理成長問題
針對大學生目前共同關注的心理成長問題,通過邀請校內外心理健康教育專家為我校大學生開辦各種心理輔導系列講座,幫助我校學生主動學習和應用心理保健知識,促進其身心健康成長,并有效地增進我校學生的自信心、情緒調節、自我認知、人際吸引等積極心理品質。
3.3 以大學生心理健康月活動為載體,豐富大學生的積極心理體驗形式
我校在每年的5月和9月都面向全校學生舉行為期一個月內容豐富的“5·25-我愛我”大學生心理健康活動月和“新生心理健康節”系列活動。參與學生不僅在活動中收獲到了積極的心態,還能通過和參與同學的合作互動,提高人際關系能力,并提升自信心,開發自我潛能,進而發展和優化積極心理品質。
[1] PETERSON.積極心理學:關于人類幸福和力量的科學[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20-40.
[2] 陳躍男.關于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培養途徑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22):91-92.
[3] 宋志英.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策略[J].江蘇高教,2009,(04):106-108.
[4] 王希永.實施積極心理教育的思考[J].中國教育學刊,2006,(04):112-113.
[5] 胡慧.運用積極心理學推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150-151.
[6] 張高產.積極心理品質培養:心理教育的重要價值取向[J].江蘇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2):119-120.
Study on the ways of cultivating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ZHANG Liang, LIU Mei-dan, WANG Yong, MA Yong-fang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30, China)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is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positive psychology and an important concern of active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ositive experienc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of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e implementation ways to cultivate the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were explored in this paper.
Positive psychological quality; College students; Northeast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ultivation
2016-09-15
黑龍江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資助(1253xs204);黑龍江省研究生教育創新工程資助項目(JGXM_HLJ_2016075)
張亮(1986-),女,碩士,講師。
B844.2
A
1674-8646(2016)23-01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