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棟鞠琳琳(.四川警察學院警務基本技能教學部 四川 瀘州646000;.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 四川 南充637009)
?
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體系之完善
□王棟1鞠琳琳2(1.四川警察學院警務基本技能教學部四川瀘州646000;2.西華師范大學體育學院四川南充637009)
摘要:實踐性教學環節是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從事社會體育工作的初步嘗試,只有具備了扎實的理論基礎、過硬的技術能力,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本文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方法,對我國高校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能力的培養進行了分析。結果表明,目前我國社會體育的社會實踐教學存在諸多缺陷:學生實踐能力不能滿足社會需求、培養方法途徑較為單一、社會實踐課程比重較少、實施措施不力以及實效性不強等。據此提出了構建社會實踐多元化體系、增強實習靈活性、建立及時的評價和反饋機制為核心內容的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體系構建。
關鍵詞: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體系保障機制
當前,大多數社會體育專業的辦學主體已經將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列入了總體教學計劃和培養方案中,然而就目前而言,社會體育專業方向設置及人才培養目標與社會市場需求還不能很好吻合,造成培養與需求相脫節的現象。
1.1、學生主要實習的場所和內容較為單一
主要表現在實習基地不成型,實習場所過于單一,有的高校甚至僅僅在校內實習應付了事;有的實踐活動則主要集中在健身俱樂部中,作為社會體育主體的社區、企事業單位的實踐活動開展卻偏少。同時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培養出的人才也無法滿足社會需求。
1.2、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次數和時間偏低
盡管絕大多數學生都參加過社會實踐,但其實踐的次數和時間明顯偏低。南京體院調查研究顯示學生每次參加社會實踐的平均持續時間在2個月以下的占總人92.2%,這表明學生每次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相對較短。學生多是利用寒暑假等假期時間來進行實踐活動,學期內的實踐則主要針對于大三,大四的學生,采用固定實習時間的方式開展,但社會體育專業實習的部門組織體育活動具有很強的靈活性,導致學生無法接受系統的實踐性訓練。
1.3、學生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實踐能力不足
由于社會體育服務對象的廣泛性,社會需求的多樣性,造成學生實習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加之在高校傳統的教育理念的影響下,大多數的學生對自身專業的掌握程度基上處于對零散知識點的記憶這一水平線上,沒有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這種情況導致的后果是: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死板、單一,在遇到實際問題時往往不懂如何運用,不具備較強的體育鍛煉指導能力,技術動作的示范和指導不夠規范,不能滿足大眾體育鍛煉的需要。學校學習和現實生活之間的鴻溝日漸拉大,學生高分低能,實踐能力不強的現象非常突出。
1.4、學校對于社會實踐的重視不夠
對于社會體育專業的實踐教學而言,我國目前還沒有完整的實習教學大綱。許多高校由于經費短缺,師資力量不足,很難組織學生參加大規模的社會實踐活動,而校方有時處于安全等方面的考慮,還會出面制止學生自發組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實習過程往往成了走過場,只是流于一種形式。
2.1、構建社會實踐多元化體系
一是充分發揮校內實習基地的作用,利用高校大學生體質監測的機會,讓學生參與到大學生體質健康檢測工作的全過程中,并指導學生根據監測結果進行科學的分析,針對不同體質的人群制定科學的運動處方;學校要積極組織開展各類運動競賽和體育賽事,在賽事組織中學生不僅要積極參與競賽,還要參與競賽的組織、裁判、醫務等工作,提高綜合素質;還可以充分利用業余時間,由學生組織在班級之間、各院系之間的比賽,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管理、輔導等工作。通過這些豐富的課外活動可以使學生盡早的接觸學校體育工作的各個方面,了解學校體育的基本環節,積累經驗,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二是校外實踐體系方面,與社會群體展開長期合作,建立完善的實習網絡,不定期為企事業單位、社區等提供體育服務。對于社會上舉行的群體性社會體育活動、企事業單位運動會等學校應該積極為學生聯系,使其參與和指導一系列的競賽組織工作,同時鼓勵學生到健身俱樂部、實訓基地,進行健身咨詢、指導、健美操等實踐教學。實踐過程中學校與用人單位要加強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實習情況,分階段對學生的實習工作進行評估和指導,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得到鍛煉和提高。
2.2、增加實習時間和靈活性,強化實踐環節
目前國內大多數高校對于社會實踐時間的定制過于固定死板,高校的寒暑假期、周末,節假日等是學生走向社會、參與實踐的良機,學??梢岳眉倨诎才艑W生到健身場館、企事業單位等部門實習,鼓勵學生積極組織各種課外體育活動、民間體育活動,大力參與社會體育指導,鍛煉學生的組織、管理、傳授、裁判等能力。假期開始前學??梢灾贫ㄔ敿毜膶嵙曈媱?,為學生提出參與社會實踐的任務,并要求寫出實踐報告,進行自我反思和經驗總結。假期結束后,可以專門安排時間,指導教師組織討論,交流各自的心得體會,提高學生對社會實踐的認識。
對于集中性定期階段的實習,應適當加大實習時間的比重,完善實習體系。當前來看學生對于學校組織的集中性實習存在一定的誤解,許多同學認為實習是給用人單位“白干活”,在實習過程中帶著負面情緒,甚至消極逃避工作,這當然得不到理想的效果。針對這種現象,學校必須編訂實習教材,在教材內容上突出素質和能力教育,以實踐能力訓練為主,及時增加超前或新潮的實踐訓練內容,以實際案例或實際操作分析為實習教材的特色部分。編寫教材時由教師和專門的社會體育人才如:健身教練、社區指導員、俱樂部、企業人員等共同參加編寫,使實訓教材與行業同步發展。在實習開始前安排老師對學生進行專門培訓,幫助其樹立正確的實習觀念,制定詳細的實習計劃,包括制定學生實習手冊、選聘實習指導教師、實行定期匯報制度、指導教師巡視制度等,保障實習順利實施。
2.3、完善社會實踐的運行及評價機制
(1)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的運行機制。
社會體育專業實踐體系的完善,必須建立良好的運行機制,它是社會實踐活動順利開展的保障。作者認為社會體育專業實踐體系的運行機制應有企業(社區、俱樂部、企業等)、學校、教師、學生四個要素組成。在機制運行中,一方面由校方向企業提供人才,另一方面企業為學生實踐提供場所,同時學生在教師的指導和實踐中獲得提高。四者之間缺一不可,相互聯系、相互協作共同確保社會實踐的順利運行。
(2)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的考核評價機制。
實習單位和學校建立完整的評價、考核機制,同時健全獎懲制度。實習結束要對實踐活動進行測評,具體可采用實習單位評價、學生自我評價、教師評價三方面來進行綜合評估。目前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的考核評價還不完善,盡管許多高校已經把社會實踐作為必修課,并實施學分制,但具體到實施環節,管理較為寬松,要盡快完善考核機制、科學的評估機制。成立專門的實習評估小組,通過定期舉行實習小結、研討會等形式,對前一階段的實習進行總結,發現問題并及時修正,評估小組要對學生的實習進行考核,如實記錄社會實踐的各項資料、學生具體表現以及實踐單位評價,實現社會實踐活動信息的接收、反饋及處理;制定明確的獎懲制度,開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評比活動,對在活動中表現突出的個人和集體給予表彰獎勵,采用實習導師制度,由導師對各自的實習學生進行指導和負責,將實習成績與學生綜合測評成績、獎學金評定掛鉤,與教師工作量和干部業績的獎懲掛鉤;制定規章制度,出臺社會實踐活動的相關條例與管理辦法,制定章程和細則。通過建立完善的考核、評價機制,調動學生、廣大教師參與社會實踐的積極性、主動性。
3、小結
社會體育專業社會實踐體系的完善是一個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在實踐過程中必須加強理論與實際的聯系,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有組織地利用業余時間和假期進行多渠道的社會實踐活動,構建多元化的社會實踐體系。實踐中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明確培養目標,構建合理的課程內容、體系,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
參考文獻:
[1]王雪峰.對南京體院社會體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現狀的個案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6,20(2).
[2]杜學工,白亞軍.社會體育專業實踐教學的探索與思考[J].體育世界,2007,(10).
[3]項立敏.提高社會體育專業學生實踐能力的方法與途徑[J].軍事體育進修學院學報,2005,2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