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春林(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山東蓬萊265600)
?
中外優秀羽毛球運動員混雙選手后場擊球技術的分析研究
□梁春林(濟南大學泉城學院山東蓬萊265600)
摘要:本文通過采用文獻資料法、觀察法、數據統計法等對中外混雙運動員的擊球技術分別進行了統計分析,希望通過對中外混雙優秀選手后場技術運用效果進行分析研究,以找出自身不足及對策,使我國羽毛球混雙運動員能夠知己知彼百戰百勝,為我國高水平羽毛球運動員在今后的訓練和比賽中能夠更好的提高競賽水平提供有利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中外羽毛球運動員混雙擊球技術
1.1、本文以2012年國際羽聯公布的羽毛球混雙排名為研究對象選取依據,從2009-2012年世界羽毛球頂級賽事(奧運會,世錦賽,蘇迪曼杯混合團體賽,全英公開賽等)中選取進入半決賽10場比賽為研究樣本。
1.2、研究方法
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數據統計法、對比分析法、錄像統計法。
2.1、相關概念界定
(1)后場擊球技術:本研究中后場技術主要鑒定為:高球(高遠球、平高球)、吊球、低吊過渡、殺球、抽球;
(2)高遠球:擊出高弧度飛行的球,到對方場地端線處垂直落下;
(3)吊球:是從本隊后場高點將球下壓擊出,使球過網而落。包括劈吊、滑板吊、輕吊;
(4)殺球:從中、后場高點擊球,使球直線快速間下飛行到對方場區;
(5)平高球:擊出球的飛行弧線低于高遠球,但對手舉拍又夠不到,落點在對手場區端線和雙打后發球線之間;
(6)抽球:擊球點在身體的兩側或近身,需向后引拍,用抽擊的方法將球擊出。
2.2、結果與分析
(1)中外優秀混雙選手后場技術比較。

表1 中外優秀選手后場技術對比
從表1中可以看出我國選手高球和女選手抽球的使用率比國外選手使用率高,而國外選手運用低吊過渡的技術略多于中國選手。
(2)中外優秀混雙選手后場技術運用情況。

表2 中外優秀選手后場擊球技術運用的情況統計
從表2中可知,雖然國內外優秀混雙選手后場擊球技術使用率上大體相同,但我國與國外選手在后場擊球技術使用上還有略微有點差別,我國選手在高球使用率上多于國外選手,而吊球和低吊過渡使用率上相對比國外選手少,在殺球和抽球使用率上大體相當。
(3)中外優秀混雙選手后場技術得分對比。

表3 中外選手后場技術得分對比
從分數上來看,中外優秀混雙運動員后場技術的得分還是有差距的,從表3上看,中外選手在后場的得分手段主要依靠殺球,但從數據上可以看出中國混雙男選手在后場殺球的威脅更大一些,得分更多;而我過女選手在后場殺球得分低于外國女選手,所以在混雙比賽中,我國混雙選手應該盡量讓女選手在前場,而男選手在后場殺球。
在運用高球技術得分方面,中外選手差別不大,而在吊球和低吊過渡這兩種技術運用方面,外國選手要好于我國選手,更能打亂我方的節奏,得分率要高于我過選手,所以在比賽中要對對方的吊球特別注意。
在抽球技術運用上,外國優秀混雙選手也好于我過選手,得分率多于我過選手,由于抽球具有平、快,角度變化多段等特點,具有很大的威脅性,是一種進攻性打發,所以我國選手應增強抽球的得分能力,以及防守抽球的能力。
(4)中外優秀混雙選手后場技術失分對比。

表4 中外選手后場技術失分對比
在羽毛球比賽中,得分不可能全靠自己一拍將對手置于死地,而應該靠多拍調動對手,迫使對方失誤得分。從表4中可以看出,后場高球技術,我過男選手失誤高于外國男選手,而中外女選手基本沒有失誤,都很穩定,沒太大差異。
后場吊球技術,我過男選手失誤明顯高于外國男選手,說明在吊球這項技術上,外國選手更穩定,外國女選手吊球失誤的幾率更大于中國女選手,在這方面,我過女選手表現的更扎實一點;后場低吊過渡技術,我過男選手要好于外國男選手,而我過女選手運用這項技術更不穩定一些。
在后場殺球方面,我過男女選手均表現出很好的得分率,這表現出我國優秀混雙運動員在后場殺球有很強的殺傷力和得分能力,在這方面,我過選手表現出突出的進攻能力;
但是在后場抽球方面,我過選手明顯落后與外國選手,我過女選手抽球失誤率表現的尤為突出,因此在后場我過混雙選手尤其是女運動員要盡量避免使用抽球技術。
(2)進攻時適當運用高球技術突擊,殺球要與吊球,高球結合起來,以制造得分機會;
(3)我國混雙男選手要提高吊球的成功率以及質量,減少失誤,女選手在訓練中要加強殺球的練習,以提高后場得分能力;
(4)訓練時要有針對性的加強抽球練習,以減少在比賽中的失誤和豐富得分手段。
4.1、結論
(1)在得分方面,還是殺球得分所占的比重最大;抽球和吊球也占有一定的比例;高球最少;
(2)在高球技術的運用上,我過選手占有一定優勢;
(3)在失分方面,我過選手(男、女)殺球的失誤率低于外國選手,其它技術在不同程度上或高或低與外國選手的失誤率。
4.2、建議
(1)后場擊球時應盡量減少失誤,對各項技術應深挖細扣,爭取精益求精,做到技術運用全面,減少失誤;
參考文獻:
[1]刁巍威.2009年蘇迪曼杯混雙決賽技術分析與評價[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0).
[2]戴磊.北京奧運會羽毛球男雙決賽失利之技術分析[J].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9,28(58).
[3]仲達,解祥梅.優秀羽毛球男子雙打運動員第三拍技術的探討[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8,20(5).
[4]李森.中國羽毛球男雙與國外優秀選手發接發技戰術的比較研究陰[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