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亮(威海職業學院山東威海264200)
?
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探討
□張亮(威海職業學院山東威海264200)
摘要:體育田徑教學系統開發的迫切性隨著新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已經日益突出。本文將首先分析當前田徑教學的整體情況,而后著重探討今后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探討,以推動田徑教學的發展。
關鍵詞:田徑教學內容改革開發探討
田徑教學的內容在長期的模式束縛下顯得較為單薄。以競技目的為核心目標的體育田徑教學指導思想,在長久的教學中無形局限了田徑健身本來的意圖和目的。為了讓田徑健身價值的開發不再被制約,需要為其輸送新鮮的血液。以此本文將說明現存體育田徑教學模式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內容改革與開發策略。
1.1、較為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
在現存的傳統田徑教學中,其內容顯得單薄而枯燥乏味。教師制定的教學目標往往限制了學生在學習期間進行的學習內容,而枯燥的訓練內容和競爭體系的主導思想,對學生的知識應用帶來了阻礙。枯燥教學內容的長期沿用,不僅會對學生的發展形成制約,也會讓田徑教學的質量本身造成影響。使學生對體育活動的興趣和熱情降低,無法達到體育教學本身強身健體的功效。就目前而言,體育田徑教學運動項目很大程度是圍繞走、跑、跳、投四大類進行開展。多年來并沒有進行大的改革和創新。當然數十年的教育成果也是顯而易見的,這種基于走、跑、跳、投的教學分類在體育教學中是不可能缺少的存在,它存在的意義是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體能素質和競爭能力,但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目前這種分類帶來的教學成果收益并沒有想象中那么直白和樂觀。而根據調查顯示,50.6%的教師認為這樣的分類可以相互借鑒,只有13.7%的教師認為田徑體育的教學內容按目前的教學項目分類較好。而在學生方面,贊成這樣分類的學生只有12.4%,有18%的學生選擇了無所謂。調查結果表明,雖然學生缺乏相關的專業知識和分析能力,但在感性的角度上思考,很大一部分學生也認為體育田徑教學的內容不應該局限于四大類,更應該將走、跳、跑、投的優點進行有機整合,添加更有趣味的訓練學習內容。這同時也表明師生希望能走出這種舊有的體育田徑教育體系格局,獲取新的方向和目標。可見體育田徑教學對大多數學生和老師都有重要的意義。
1.2、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
教學模式無疑也是當前田徑教學所存在的問題中不可忽略的一環。如今的田徑教學,很大一部分仍然是以教師教學為主體,學生參與為副來達到擴充學生知識基礎的模式。然而灌輸式的教學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會讓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自主性,即除了課堂之外,無法再收獲更多知識。長期以往會導致僵化的學生思維和難免出現的厭學現象。不但會導致無法收獲預期的體育田徑教學目的,甚至會對學生在日常的學習與生活中產生一定的惡劣影響。由此可以看出,單一的教學模式無法完全落實體育田徑教學預期達成的教育目標。并且由教師的主導教學方式會忽略學生的個體差異,難以引起學生的共鳴。除此之外,教學目的也過多趨向于比賽名次和運動員名額等功利性較強的因素,讓學生的參與樂趣受到抑制,從而忽略了體育田徑教學本來的意義。這種教學或需要調整為更以學生為主體,以強身健體,健康第一為基本目標,競技體系技術為輔佐的模式來幫助學生在體育學習中也能獲得全面發展。
1.3、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的結合度不高
因此施教無論在哪個教育領域都應該是需要教學方掌握和重視的,然而這點并沒有很好的運用于田徑體育教學中。當前田徑教學側重于競爭思維的培養,和對學生能力的高度需求導致了田徑教學發展的制約。在教學方面,田徑教學和田徑運動的混淆不清,這種與學生對體育的認知和理解相悖的教育思想會給學生田徑體育學習帶來種種困擾和阻攔,降低其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從而降低了田徑體育教學的質量。這是當前不容忽視且需要改觀的問題。那么如何將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來達到提高田徑教育質量,這種思考為我們對田徑教學今后的改革內容和方式提供了一定的參考。
2.1、當前體育田徑教學內容的可拓展性
體育田徑教學的內容應當從傳統性轉為多樣性。新課程改革的思想已經落實到很多文化課程中,體育田徑教學也應當如此。除了傳統的“走”,“跑”,“跳”外,當引入多元的體育文化項目。使教學內容更加貼近學生生活,能有效激發學生潛能,達到增強學生體質的結果,才能落實體育田徑教學的目的。去除傳統的競技技術體系思維,將學生才是主體的思想突出。讓體育內容不再以達到成績,獲取名次等功利性較高的活動為主導,加入能引起學生興趣并具有一定游戲化、趣味化和簡易化性質的體育活動。當然這也需要長期的探索和實踐,盲目的添加體育項目不僅會打亂教師教學原有的步伐和計劃,沒有考量過學生實際情況的唐突變更也會給學生的學習帶來影響。因此得出結論,體育田徑教學的內容擴充也是需要循序漸進的。只有在學生體質和精神能夠接受的情況下,配合教師詳細嚴謹的教學計劃才能逐步將目前仍顯單薄的體育田徑教學內容變得豐厚。這需要把學習內容的可接受性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將走、跑、跳、投四個大類進行完美的有機整合而不局限于目前的單一練習。不僅能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開展,例如在設計教學項目時考慮到學生的學校生活、興趣愛好和校外社區生活。在保證學生不失去興趣不感到乏味的同時提高其強身健體的功效。以此促進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讓其達到主動學習的目的,并在學習過程中學到一定的健身知識與方法。真正做到將學習內容為學生服務,旨在培養學生的情趣,提高其注意力,并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自主學習能力。
2.2、實現體育田徑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
目前的教學模式單一,不僅是田徑體育教學對學生的體育素質要求所致,更是教學者與學習者對教學成果的高度期待所致。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追求其教學成果帶來的功利性(例如比賽名次、運動員等級考試獲取名額等),這對學生的成長和心理健康是一種并不深入的考慮。想要達到體育田徑教學內容的可接受性,應該更充分明確田徑體育教學的目標,不再關注體育田徑教學成果帶來的功利因素而轉向對學生本身的成長角度。將提高學生體能作為重點,考慮其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和特點來進行體育教學。在選擇內容方面,盡可能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其在保持興趣的同時能過做到自主學習。而不是以競技化的思想來強迫學生達到教育預期值。在體育田徑教學的改革中,健康、發展、創新、興趣應是被教學者重新思考并定義實現的重點。將田徑體育運動趨向于一種寓教于樂,富有游戲性、趣味性、簡易性的生活運動。這需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思想,讓教育者首先做到理解和落實新的田徑教學理念,不再以功利性的思維成為教學的主導思想,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其個體性差異來編排教學,達到因材施教。而在教學內容的編排中,不僅要考慮教學內容的完整性,更應該考慮其實用化和生活化的體現。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能夠將學生的興趣轉變成學習,再把這種學習所獲取的知識應用到生活中,為學生的生活服務,來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田徑運動的基本特質,應當成為體育田徑教學內容的開發和改革的立足之本。在現有的體育田徑教學框架下,“強身健體為首要”、“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學生生活服務”應該作為新的思想融入到新的體育田徑教學架構中。只有將體育教學的目標更加明細化和可操作化才能更好的實現體育田徑教學。挖掘田徑運動的內涵和本質,并將教學者的思想和學生的實際情況結合才能正確地推動體育田徑教學的改革和發展。
參考文獻:
[1]曹波.中學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4.
[2]李斌.中學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策略[J].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0,04.
[3]陳勇.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策略初探[J].成功(教育),2012,06.
[4]羅毅.高中體育田徑教學內容改革與開發策略初探[J].學園,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