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軍(隴東學院體育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
略論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
□彭文軍(隴東學院體育學院甘肅慶陽745000)
摘要:本文運用文獻資料法,結合中學生的自主鍛煉現狀,論述了中學生自主鍛煉的重要性。在中學體育教學中,中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應遵循體育內在的規律,建立科學的教學體系,提高對體育鍛煉的理性認識、營造歡樂的教學氣氛、培養學生積極的體育鍛煉習慣、加強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培養,從而找出最好的方法,實現體育教育中應用型人才的中學體育教學目標。
關鍵詞:自主鍛煉培養能力途徑
現有研究表明:中學生的身高、體重、胸圍、肩寬以及骨盆都在迅速增長,進入青春期后,下肢的發展速度到最快階段,這就成為決定高矮的關鍵時期,由于骨筋的快速生長,肌肉被拉長,所以在中學階段,常出現高個子,長腿特征的學生,由上下肢增長加快,增大了下肢在身高中的比例,這對擴展下肢活動范圍,增強下肢的活動力,起著重要作用。因此,中學生多喜歡跑、跳和踢的運動項目。同時現有研究證明,人體在11-14歲之間,身體姿勢容易受到破壞,初中學生由于身體突出長高,顯得長手長腳,機能的發育,肌肉的增長,往往超過運動調節機能的發展;由于中樞神經系統不能立即適應身體迅速的生長,所以致使機體內部或肌體與環境之間暫時失去丁平衡,給人以動作不靈活、不協調的感覺。
初中學生的興趣不斷分化,和小學生相比,他們的運動方式更具有自主性,他們對體育課的不同運動項目所表現出來的不同興趣和選擇態度,受他們的性別、個性、原有體育基礎、學校自身的傳統體育運動,教師的運動特長和教學水平等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男生多喜歡活動量大、競賽性強,能表現機智、靈活、敏捷的運動項目,如球類、田徑、武術等。女生則愛好動作強度不大、姿勢優美,節奏韻律感強,能表現靈活和柔韌的運動項目,如健美操、小球類、跳繩、和部分田徑運動項目。
當前,體育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要不斷的更新,同時也要引導學生更新自身的學習觀念。向學生闡明自主鍛煉的重要性,教授學生自主鍛煉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對自主鍛煉的認識和興趣,要使學生在自我追求中形成借助教師的指導加大“要我練”為“我要練”的思想,最終形成自主鍛煉的意識。在教學當中,教師應不斷的觀察學生的心理需要和生理需要,結合學生自身特性,用最好的方法滿足學生,從而激發出學生體育課學習的興趣和欲望,使的學生愛學、愛練、愛上體育課。
所謂自主鍛煉能力,就是指學生根據自身的條件和能力,對已經掌握或者正在學習的運動內容進行練習。培養中學生的自主鍛煉能力,是一項長期二艱巨的任務。首先應把體育教學建立在自主練習的基礎上,積極的促進學生練習形式的改變,激勵學生主動的練習、主動的思考、主動的探索,才能全面的提高他們的素質。作為教師,我們在教學中應不斷的探索和研究,通過實踐不斷的總結經驗教訓,來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從心理學的理論角度來看,中學自主能力的培養是以學生作為自由發展的個體為前提,也就是說他們的能動性和主動性是自主發展的重要基礎。從整個中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過程來看,往往經歷“他助—互助-自助”這一變化過程,這是中學生自主能力發展的一個心理循環機制,所以培養中學生自主鍛煉的能力,也是培養他們終身體育的必要條件。
引導中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創新、自覺鍛煉、認真鍛煉。不斷激勵學生自主、自覺地進行學習和練習。在平時的鍛煉中,采用分組練習,由小組長帶領本組同學去指定的地點進行練習,自主完成練習內容,教師巡回指導,對錯誤及時糾正。在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同時,重視學生自我約束能力的培養,這就要求教師對學生要求嚴而不死,在自主鍛煉進行的同時加強組織紀律性,形成自覺練習的好習慣。并在適當的時機對學生的技術進行評價,對自主鍛煉能力強的學生進行表揚和肯定,對差點的學生進行鼓勵。
5.1、可以“以體輔德”和“以體增智
通過體育活動課良好的自主鍛煉可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互幫互助、不屈不撓、意志堅強、敢于挑戰自我的良好作風與個性品質。同時,通過體育課中,良好的自主鍛煉可促進學生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有機結合,豐富學校體育活動課的內容和學生的課余生活。
5.2、可以“以體健身”和“以體益美”
通過體育活動課良好的自主鍛煉將會全面增強學生體質,增強全體學生的體質。學生心血管系統、呼吸循環系統的生理機能,耐挫能力,心理素質通過鍛煉后都會得到改善和加強。通過體育活動課良好的自主鍛煉將會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學生自主鍛煉的過程中,通過學生親眼看到的、親自參與的一些體育項目,讓學生深深感受到“體育是健與美的統一體”。
6.1、按體項目的定員輪換
每個學生每學期自愿地選一個適合于自己的體育活動的體育鍛煉項目,如:踢毽子、羽毛球、舞蹈、技巧、乒乓球、健美操、長跑等。每一個項目或每兩個、三個項目都有專職體育教師進行指導。一學期輪換一次。
6.2、鍛煉項目合作互助
每個體育活動課的單個體育鍛煉項目至少都有兩三個或三四個甚至更多的學生選定。根據這一特點,可以將體育鍛煉項目讓學生合作包干,或將體育鍛煉項目的單項技術合作包干。如排練舞蹈時,可以讓會唱歌、懂音樂知識,但不會跳舞,動作僵硬、協調性差的學生和擅長舞蹈動作,但五音不全的學生進行合作包干某一舞蹈。
6.3、家校聯手合作同步體育教育
通過與學生家長的電話聯系、家紡、家長會等各種形式,向家長宣傳參加體育鍛煉的重要性。諸如:英國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話》中第一句話所講的“健康之精神寓于健康之身體”,“我們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須先有健康”。爭取學生家長的支持,在家庭中創設條件,檢查、督促子女適時適量的參加體育鍛煉。
6.4、參觀感受體育賽事來體驗體育教育
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的組織學生參觀和體驗相關的體育比賽,如青少年體校的訓練、市區級別的中學體育運動會等。讓學生親身感受體育鍛煉的意義,體會體育的健與美的統一。通過親眼目睹、身臨其境來感染學生、熏陶學生、同化學生。使學生的鍛煉由被動到適應,由適應到主動,由主動到自覺,由自覺到習慣。
6.5、組織小型的體育比賽促進遷移
根據各學校的實際情況和不同學校的體育教學培養目標,對學生的自主鍛煉制定一些切實有效地評價導向細則或規范要求,促進學生思想品德、文化學習積極向上內在需求的發展。
我們要培養和發展中學生從事自主體育活動的方法和自我鍛煉能力,養成和掌握終身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和意識,讓中學生認識到體育課的價值,體會到體育課帶給他們們成長的動力和生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倪勝勇.學生自主學練能力特征及其學練過程結構設計[G].體育教學,1999,06.
[2]劉興.姜忠杰.培養學生自主鍛煉能力的實踐探索[M].體育教學,2000,05.
[3]程瑩.論大學生體育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K].科技信息,2010,12.
[4]曾紅卒.論高校體育對大學生興趣和能力的培養[J].體育與科學,2001,4.
[5]李波.汪現義論體育教學中的師生互動,2006,2.
前言:教育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科學。長時間來,多少勤勞的教育者在不斷研究探索教育的發展規律。體育教育也是其中的一部分,同樣也有一大批工作在一線的教師在不斷的探尋和改革體育教學的新的途徑。而現有體育教學的大綱、教學的內容、教學的形式和教學的方法都存在許多的問題,需要進一步的改革、發展和創新,才能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擴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加強中學生自我鍛煉意識,培養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因此,培養中學生自我鍛煉能力,是體育科研工作者和全體體育教師進行體育科研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