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濤(新疆醫科大學體育部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研究
□姜濤(新疆醫科大學體育部新疆烏魯木齊830000)
摘要:高校體育改革在新的條件變化下逐漸的走向適應性的道路,以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為依據,高校體育在教學實踐中改變教學模式教學觀念,旨在為學生體質水平的提高而努力。從高校體育教學現狀中發現教育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體質健康標準找出誤差,進而為教育改革提供思路,這是最基本的體育教育改革路徑。但是體育教育改革還需要做好改革的評價體系,及時的跟進進行檢測,為學生的體質健康負責。
關鍵詞:體質健康標準體育改革評價體系教學
高校學生在校學習理論知識,在理論知識轉化為工作能力前,需要在身體上做好健康的保障。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健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為未來工作和學習提供能量。但是健康需要在日積月累后才能有質上的變化。從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變化下可以看出教育對學生體質的重視程度,作為重要指導性意義的制度轉向必然會引起在教育實踐上的改革。對于高校體育教育改革的研究將從宏觀上建構起教育變化的框架性認識,在整體感知下可以具體的指導一些教學方式和方法,將教育改革落到實處。當然教育改革并不是將原有的體制機制推翻重來而是在現有機制下合理的進行調適,根據學生的健康程度差異化的改進。在改進中,教師是學生的授業良師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教師在體育教育改革中是否發揮作用影響體育教育改革的成敗。
當前高校體育教學采取專業性體育教育和非專業性的普及教育,學生根據專業選擇在接受教育時深淺程度不一。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也層次不齊,這種現象的出現歸根結底是因為教育對象所承受的教育教育模式不一樣所致。深入考慮當前體育教育教學現狀有利于提高尋找正確的改良策略。
高校學生從高考的競爭中走出來,脫離于激烈的壓力后身體暫時得到釋放,同時因為在長期養成不加以鍛煉的習慣,身體素質較差,對病毒的抵抗力較差,但是又因為高校在體育課程的設置上不規范,專業課所占的比例較大,非體育專業的學生接受課外專業體育鍛煉的時間較少,高校在課程設計中沒有安排專門的理論知識課講解。學生在有限的時間中參與集體的運動,但是運動的規范性程度較低,因為管理的不規范,學生還會在課外教學中逃課,因此無論從教學課程結構安排還是時間設計上都不具有合理性。
除了教學安排上的不合理,在教學考核上也存在差別。體育專業學生和非體育專業學生在教學考核目標上存在距離,專業學生需要經過專業教師的指導,能夠保證充足的鍛煉時間,而非專業學生除了在基本的選修成績達標后就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來選擇體育課,教學考核上也只是簡單的根據鍛煉效果來決定。也就是說高校必修和選修課的設計使學生具有充分的選擇空間,學生將根據自己的偏好選擇不去鍛煉。
教師是衡量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性因素。但在高校非專業性的體育教師因為課程設計的原因往往對學生的教學選擇輕視的態度。教師教學上不盡規范,在教育發展中沒有注意因材施教,對學生體質的了解也不清晰。由于體育活動的戶外性,往往因為天氣原因將停止教學,人為的縮短了教學時間。
體育健康標準將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化規范化,使衡量教學效果有了依據,從外力上迫使高校對體育教學的重視。學生體質健康的標準有了可以衡量的標準后就會提高學生注重自己身體健康的意識,學生健康意識的覺醒會主動的要求高校教師的專業體育指導。
2.1、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教學目標的影響
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追求學生的健康內含不僅僅涉及到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生理健康。它的內涵和外延都超出了學生體育課上單純的體育鍛煉項目。新的健康標準通過塑造學生的精神與身體健康,使學生能夠擁有更快的適應社會能力。內涵的擴展幫助全方位的來評價學生的體質,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能夠形成科學的鍛煉習慣。在這種大的健康觀中,學生注重自己體育能力上的培養,在興趣和愛好上就會逐漸的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2.2、國家學生體育健康標準對教學內容的影響
非專業體育教學主要是為了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以及一些基本的運動技能,在教育安排上非專業體育學生沒有接受到理論知識的講解。在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體育教學不僅僅是一項基本的技能或者技術,而是注重對學生體育精神的培養,學生在體育鍛煉中獲得體育中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的毅力。不管體育鍛煉有多累,都是在提升學生體質基礎上來進行的,在有意識的鍛煉學生后,希望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教學內容也由傳統的身體健康教育向全面的健康素質教育轉變,特別是在缺乏理論的體育教學中融入理論教學內容,根據教學進度穿插講授體育項目中所包含的理論知識,解決體育教育只注重技能的現象。
2.3、國家學生體育健康標準對學校教師工作的影響
高校體育教師不僅是學生體育技能的傳授者也是對學生體質狀況了解的最清晰的人。新的體質健康標準將使得教學內容有了很大的擴展,教育方式也得到改變,因此教師也要在這種轉型中準確的定位自己的角色安排。首先教師要能夠對學生的體質狀況有清晰的了解,其次,教師在體育鍛煉中需要對學生能夠因材施教,給予學生專業性的指導。教師需要將方向從體育技能的傳授轉向為學生個性的發展上,使學生在體育鍛煉上正確的認識自己,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
在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高校需根據體育教育教學面臨的實際問題進行有計劃的改革,具體的改革要有針對性,能夠依據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設計。
3.1、明確體育教育改革的目標及其指導思想
高校體育教育改革最終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也就是說要改革那就僅僅圍繞著如何提高來發問,從教學主體上可以調動其積極性,從教學安排上可以合理優化,從教學設施上可以逐步完善,這些都需要有一個清晰的路徑可以依賴。在知道上就需要堅持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在要求的合理性條件下可以適當的設計學校內部的發展目標,在對學生的指導上教師要能夠準確的判斷學生體質素質的實際情況。學生需要過去傳統的體育技能教育脫離出來,真正的實現全面素質的提高。
3.2、重視學生多元化的現實情況
學生的身體素質各有差異,所以說在同一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下,學生完全按照這種標準來進行自己的體育鍛煉安排也是不合理的。但是新的體質健康標準畢竟是有一定的統計依據,學生體質沒有達到這個標準就需要想方法找路徑去完成這個標準。教師在提高學生的體質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教師需要針對學生的具體體質情況來合理安排學生的體育鍛煉項目,在體育項目的練習強度上也有遵循循序漸進的次序,不能完全的脫離實際講究高效率,這樣只會造成學生身體受損傷,影響進一步的提高。
3.3、完善體育教育教學課程設計
教育教學課程設計是綱,所有的教學最終還是一句教學安排來進行的,因此需要從教學體系中科學的安排使之符合新的體質健康標準要求。在專業與非專業間要能夠有限的區分,不能因為非專業就不進行理論上的講授,也不能因為非專業就降低對體育教學上的標準。對體質標準的關注不分專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達到合理的體質標準區間,這樣才能夠強身健魄,為未來的發展奠定好身體健康基礎。在教學體系上需要加強教學時間上的安排,教師的考核方式也需要做相應的調整,這樣教師才能夠根據教學要求提高對學生的要求,嚴格的規范自己教育質量。
學生的體質健康關系到學生自己的身體健康,從長遠來看關系到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從新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出發,高校在體育改革中要注意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身體發育的規律,從教學體系著手,制定科學的管理規劃才能夠為學生體質健康奠定前提基礎。作為體育教學的主體,高校的科學規劃是一方面,教師的踐行又是另一個發力點,教師要根據教學標準要求積極的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配合教學改革,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課題項目: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項目,13YJC880031。)
參考文獻:
[1]黃敏,陳英軍,李亞莉.人性化視野下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現狀與展望[J].體育學刊,2011(05).
[2]張學軍.我國普通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改革研究評述[J].體育研究與教育,2014(06).
[3]汪聚偉.高職院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改革與創新[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3(14).
[4]王蕾.淺談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教學管理策略[J].科教文匯(下旬刊),2012(10).
[5]王娟.普通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理論與實踐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