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東華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普外科, 遼寧 沈陽, 110000)
?
心理、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根治切除術患者術后輕度抑郁的影響
魏東華
(沈陽市第四人民醫院 普外科, 遼寧 沈陽, 110000)
摘要:目的探討心理、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根治切除術后輕度抑郁患者康復的影響。方法納入56例首發乳腺癌根治切除術后抑郁患者,隨機分成2組,每組各28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及抗抑郁治療,干預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結合人文關懷模式進行護理,干預前與干預1月、2個月通過HAMD量表評分、住院患者滿意度問卷調查評價人文關懷模式對乳腺癌根治切除術后抑郁患者的效果。結果治療2個月后,2組患者HAMD評分與治療前比較均顯著降低(P<0.05); 干預組住院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干預組HAMD各項評分下降更顯著(P<0.05)。結論心理、人文關懷可以顯著改善乳腺癌根治切除術后患者的抑郁程度。
關鍵詞:乳腺癌根治切除術; 抑郁; 人文關懷
乳腺癌是發生在女性身上的一種惡性腫瘤,近幾年的發病率逐年增高并趨于年輕化。目前手術切除是主要治療方法,給患者的心理和社會意識帶來了重大影響。患者術后經常以放化療、內分泌治療作為輔助治療方法,常會出現焦慮、恐懼等不良心理[1]。因此,在藥物治療干預的同時不能忽視患者心理狀態的干預,積極的心態、良好的情緒不僅有利于患者的預后,也對患者日后生存質量存在一定影響[2]。本研究對28例首發乳腺癌術后后抑郁患者在常規護理及抗抑郁治療基礎上結合人文關懷模式進行護理,取得良好效果,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2月—2014年12月乳腺癌根治切除術伴抑郁患者56例,年齡21~72歲,平均(45.4±13.2),病程2~14周,平均(6.5±1.4)周。按患者入院順序編號分為干預組與對照組,每組各28例。2組患者在年齡、乳腺癌類型、病情嚴重程度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診斷標準:發現乳腺腫塊,邊緣不規則;乳頭溢液或皮膚改變;乳頭、乳暈出現異常;腋窩淋巴結有腫大;乳腺X射線片發現異常征象;經過病理學檢查確診[3]。納入標準:符合乳腺癌診斷標準及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版本[4]檢查7~16分為輕度抑郁;首次發病,年齡30~78歲的患者;軀體狀況基本穩定、意識清晰、無嚴重的心肝腎疾??;無癡呆及精神病史,能配合臨床體檢,精神檢查合作;排除腦部其他器質性病變。排除標準:有嚴重認知障礙與失語者;有既往腦器質病變者;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者;中度、重度抑郁者;未完成所規定觀察周期的受試者;隨訪資料不全者;不能按時完成課題要求者;因各種原因中途退出者。
1.2方法
1.2.1常規護理: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包括血壓、脈搏、呼吸、體溫等變化,也要密切觀察患者傷口恢復狀況,一旦發現問題,應及時處理。所有患者術后均按照基礎護理、生活護理、健康教育等護理常規進行護理[5]。乳腺癌術后部分患者可有吞咽困難、飲水嗆咳等癥狀,也有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拒食,護理人員一定要根據情況制定相應護理對策,必要時給予喂食或鼻飼,以保證熱量供給。
1.2.2抑郁護理:納入患者均有一定程度抑郁,配合抗抑郁藥物治療的同時盡可能促進患者睡眠,白天或晚睡前可以讓患者進行適度活動并遵醫囑予以安眠藥[6]。同時,保持睡眠環境安靜,促使患者放松,采用引導式想象促進入睡。
1.2.3心理、人文護理:干預組在上述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由普外科5年以上經驗,富有愛心、責任心及善于溝通的護師及以上職稱的護士給予患者心理、人文關懷,具體措施如下。情緒安撫與個性化護理:患者屬于心理弱勢群體,本身對疾病及治療存在恐懼感,要消除術后的不良影響,必須積極安撫患者的情緒,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同時,及時進行醫患溝通、講解各種治療與護理的意義、方法、配合與注意事項,注意給予特殊患者關心體貼。宣傳知識,以保障患者對疾病及術后治療方案有一個客觀全面的了解,疏導患者客觀看待疾病。另外,不同患者給予不同的安撫方法,積極培養患者的生活情趣和愛好。主動幫助患者,建立與患者的良好關系。健康教育:盡管患者背景不同,但疾病后的心態大體相同,要為患者講解健康醫學知識,讓患者正確面對疾病[7]。引導患者正確認知事物的發展規律,安定患者的波動情緒,使患者明白良好的心理境遇和心態能夠增強機體抵抗力和免疫力。綜合干預護理: ① 宣泄療法[8]:患者術后很多容易產生壓抑情緒,護理人員應鼓勵患者宣泄壓抑情緒,然后再予以疏導。② 音樂療法[9]:音樂能陶冶情操,可以緩解焦慮、煩躁的情緒,平緩患者抑郁狀態。同時,有針對性地選擇不同樂曲以針對不同患者的抑郁情緒。③ 中醫情志護理:中醫領域也有很多放松療法,如按摩穴道、打太極拳,均可寧心安神、理氣鎮痛[10]。靜則百慮不思,神不過用,身心的清流有助于神氣的潛腔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往往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1.2.4建立回訪制度:責任護士對出院患者通過咨詢、回訪等方式回答患者日常飲食、生活護理等問題,提醒患者及時復診。
1.3療效評定標準
①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 減分率≥75%為痊愈, 74%~50%為顯著進步, 49%~25%為進步,<25%為無效。并于實施前和實施后1、2個月各評定1次。② 醫院滿意度調查表:本院住院患者對護士的服務態度、技術操作、健康知識宣教的滿意度進行評分,評分分為很滿意、較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
1.4統計方法
2結果
2.12組干預前后各量表評分結果
2組患者HAMD分值均在20~35, 符合輕度抑郁診斷標準。2組患者治療前各量表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患者治療1、2個月后治愈率較治療前均提高(P<0.05)。2個月后,觀察組患者的HAMD評分較干預前顯著降低(P<0.05), 見表1、表2。

表1 2組患者治愈率比較[n(%)]

表2 2組治療前后HAMD評分比較 分
與本組干預前比較, *P<0.05。
2.22組患者滿意度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2個月后,2組患者對護理人員滿意度較治療前顯著提高(P<0.05); 人文護理干預后,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顯著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2 住院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各項目調查情況±s) 分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3結論
近年來乳腺癌發病率呈上升并呈年輕化趨勢,其發病率居女性腫瘤的第2位。目前,治療方法是以手術治療為主,化療、放療為輔[11]?;颊呋疾∑陂g的心理狀態直接影響著疾病的診斷、治療、康復及隨訪。
人文護理的宗旨是一切以患者為中心,目標是為患者提供包括生理、社會、文化等方面的護理服務及護理教育,強調心理和社會因素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為醫療活動中生命的回歸及其價值提供了實踐的可能性[12-13]。人文護理內容廣泛,包含心理、社會、生理、文化等各項內容。因此,對患者提供一定的心理支持和人文關懷是非常必要的。根據乳腺癌患者心理特征進行個性化的心理干預,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教會患者正確面對疾病,并給患者提供心理支持和生活細節上的關心,能夠降低患者的焦慮和抑郁情緒。另外,綜合宣泄療法、音樂療法、中醫情志護理,從臨床范圍為患者提供盡可能放松的美好的環境,更有利于恢復情緒。
本研究顯示,心理人文干預后,患者抑郁狀態明顯好轉,乳腺癌術后患者HAMD與人文關懷注重程度呈負相關,即越注重人文關懷,抑郁癥狀越輕。張學敏等[14]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對乳腺癌術后患者康復進行觀察,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理障礙解除率為62.2%,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95.2%,對照組患者心理障礙解除率為40.4%; 對護理工作滿意度為71.7%,可見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能有效解除患者心理障礙,促進其康復,也能提高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江宏珠等[15]也探究了心理護理和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實驗組患者SCL-90評分、生理、心理、社會及環境的QOL評分比較各項指標均顯著好于對照組??梢?,乳腺癌手術后,心理及人文關懷能有效緩解患者術后產生的不良情緒,明顯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狀況,明顯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因此,將人文關懷融入到護理工作中,讓患者感受到更多關愛,才能使患者更加信賴護士,在心理上獲得了安全感和滿足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減輕焦慮情緒進而減少術后并發癥,促進康復[16-17]。本研究顯示,人文關懷能顯著改善護理滿意度,提升了護士在患者心中的地位。但是,人文護理與護士的操作技能并不成正比。因此,僅僅有人文關懷的護理是不夠的,如何提高護理各項操作技能亦是十分重要的。護士高超的操作技能,不僅能減輕患者的痛苦,也能緩解和改善患者抑郁狀態。
參考文獻
[1]Farrar W B, Andersen B L, Golden- Kreutz D M, et al. Psychological, behavioral, and immune changes after a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 clinical trial[J]. J Clin Oncol, 2004, 22(17): 3570.
[2]馬曉蕾, 王素霞. 心理綜合護理干預對老年乳腺癌患者圍術期免疫功能及情緒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 2015, 44(10): 1192.
[3]胥劉秀, 沈珊珊, 何靜靜, 等. 乳腺癌患者的焦慮、抑郁、幸福感指數及社會支持[J]. 中國心理衛生雜志, 2013, 27(6): 473.
[4]王冬菊, 范秀珍. 早期綜合護理干預對青年乳腺癌患者抑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5, 31(9): 657.
[5]V Laurence, Christophe V, Fournier E, et al. The quality of life young women with non-metastatic breast cancer and their partners': specific needs require development of specific questionnaires for each of them[J]. Breast J, 2012, 18(2): 182.
[6]Fann J R, Thomas-Rich A M, Katon W J, et al. Major depression after breast cancer: a review of epidemiology and treatment [J]. Gen Hosp Psychiatry, 2008, 30(2): 112.
[7]姜慧萍, 姜麗萍. 認知行為干預對男性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 2015, 9(12): 225.
[8]屈敏, 吳小香, 陳璇, 等. 全程連續性心理護理在乳腺癌圍手術期中的應用效果[J]. 江蘇醫藥, 2014, 40(9): 1093.
[9]Heather S. L. Jim, Brent Small, Leigh Anne Faul, et al. Fatigue, Depression, Sleep, and Activity During Chemotherapy: Daily and Intraday Variation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Symptom Changes[J]. Published in final edited form as: Ann Behav Med, 2011, 42(3): 321.
[10]王亞芳, 華玲, 周英. 乳腺癌術后化療行 PICC 86例負性情緒調查及心理干預[J]. 齊魯護理雜志, 2014, 20(24): 53.
[11]唐梅, 吳彩霞, 陳秋菊, 等. 焦慮和抑郁情緒對化療前后乳腺癌患者細胞免疫功能的影響[J]. 重慶醫學, 2014, 43(2): 161.
[12]侯春花. 心理護理干預對乳腺癌術后抑郁癥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J]. 基層醫學論壇, 2015, 19(13): 1850.
[13]江??? 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舒適護理對心理狀況及疼痛的影響[J]. 白求恩醫學雜志, 2015, 13(3): 324.
[14]張學敏, 王翠, 王書華, 等. 乳腺癌術后患者人文關懷和心理護理的臨床研究[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14): 16.
[15]江宏珠, 江妙玲. 心理護理及人文關懷對乳腺癌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 中國當代醫藥, 2015, 22(15): 182.
[16]李玲玲. 綜合干預對乳腺癌根治術后患者焦慮抑郁的影響[J]. 中國臨床新醫學, 2014, 7(8): 755.
[17]趙士琴, 羅珊珊, 崔靈靈, 等. 一對一個性化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焦慮抑郁情緒的影響[J]. 齊魯護理雜志, 2013, 19(19): 127.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and humanistic nursing on mil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breast cancer
WEI Donghua
(DepartmentofGeneralSurgery,ShenyangFourthPeople′sHospital,Shenyang,Liaoning110000)
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umanistic nursing on mild depression in patients after radical resection of breast cancer.MethodsA total of 56 initial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ere included in the study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28 patient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antidepressant treatment,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umanistic nursing based on the control group.The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and humanistic nursing before intervention, one month and two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 were evaluated by HAMD Scale score and satisfaction surveys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for depression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resection.ResultsAfter 2 months of treatment,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was observed in HAMD scores in both groups than the treatment before (P<0.05).The satisfaction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The HAMD score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5).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and humanistic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depression of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KEYWORDS:breast cancer resection; depression; humanistic care
收稿日期:2015-09-18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6)04-076-03
DOI:10.7619/jcmp.201604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