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坤+++施悅
【摘要】新能源以其低碳、環保的優勢在能源的開發與利用中占據首要位置,而且關于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教育也逐漸擺脫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與世界能源教育教學接軌。本文基于《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課程的基本教學改革探索試圖在教學的各個方面真正落實教學改革方案,并且以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嘗試新的教學方法,以實現新時期“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方面的人才培養的需求。
【關鍵詞】新能源開發與利用 課程教學 改革 探索 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1-0241-01
能源作為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同樣是人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保障條件,但是隨著科技的進步與時代的發展,人類對傳統能源的消耗和對新型低碳環保能源的探索與追求使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已經不是單純的研究人員和能源技術工作者所關心的問題。高校已經開設新能源與利用的相關課程,以確保新能源開發與利用方面的人才培養以及能源環境協調統一知識的普及問題等的相關教育教學工作。
新能源科學技術作為一大高技術群體是20世紀中葉開始發展起來的,主要研究的就是各種新能源的開發、生產、轉換、傳輸、分配、儲存以及綜合利用的理論、技術和能源政策。
一、《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授課內容過多,學時安排不夠
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設計的內容很多,而且知識體系繁雜,學生要系統地學習包括太陽能、風能、核能、生物質能、氫能、海洋能以及地熱能等新能源的知識相關的理論體系;同時學生還要全面了解有關能源科學的概況以及所面臨的問題;并且能基本把握能源轉換與儲存、節能等相關基礎知識;熟悉地掌握目前開發利用的各項新能源的特點特性、技術應用基本原理以及開發利用現狀與前景;可以并結合實際案例,從資源評估和環境經濟等多種角度對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進行綜合分析,也能進一步探討新能源開發利用中目前尚存的一些技術疑難及相關對策前景等內容。這樣一個龐大的體系授課內容如此之多,但是在課程開設之初雖然給與了一定的重視,但是其課程學時的安排卻不足以清晰地將這些內容全部系統地講授給學生,造成學生在龐大的體系中涉獵很多,但是不精也不尖。
2.教師教學經驗不足
新能源課程的講授對于設立之初的教師而言也是新內容,在教學理念把握、課程內容設置、課堂學時安排、考核標準選擇等方面經驗不足,而且當時的科技發達程度也不高,借鑒外國的授課方式的相關資料也很匱乏,因此僅能靠摸索。加上內容枯燥,學生的學習興趣本來就不高,傳統的授課方式講解教師只能照本宣科,毫無新意,但是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也清楚不會收到好的教學效果,但是教師們沒有可以借鑒的經驗,因此對于這樣的教學也只能是從自身的經驗累積進行總結。
3.學生綜合能力培養不足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課程的開課對象大學本科學生或是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相關的專科學生。學生的專業知識就是學生職業發展的依據,單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在職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培養具有高科學素質,知識面廣闊,具備一定綜合分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才是高校人才培養的最重目標。因此對于新能源開發與利用的人才的培養就要既著眼于展示現代科學技術,又立足于普及和宣傳,把人文與科技融合在一起,同時注意培養學生努力擴大知識面,培養學生具備一定的綜合分析能力。但是顯然傳統的教學方法不僅很難實現,而且綜合能力嚴重不足。
二、《新能源開發與利用》課程的改革探索實踐
1.改革教學內容
新能源開發與利用這一課程涉及的能源類型多種多樣。介紹的內容系統全面,讓學生充分接觸各種知識,并且熟練地應用可能性很小,細分知識框架,系統教授將知識與技術結合在拓寬視野的同時將一種理論體系與科技前沿的最新動態結合,激發學生的興趣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實現真正高質量的人才培養。從而確保教學內容的改革探索做到涉及廣泛、設置合理。
2.更新教學方式
再借助新媒體等教學設備的前提下,教師不斷積累經驗,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的同時一新的教學方法講授新能源開發的系統知識,以確保科學與之俱進的課堂教學。以學生的親身實踐為輔助,把握教學課堂節奏,完成教學,才是教師教學方式改變的根本。
3.轉變學習觀念
學生的學習是主動性學習,擺脫傳統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最重要的就是學生自身建立起主動性學習的觀念。綜合能力的培養也主要是學生的主動性學習起作用的結果。教師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才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根本。
三、總結
新能源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質量都極為重要。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穩定高速增長的現實環境下,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對能源工業的可持續發展提出了重要要求。在各種能源形式中,核能、太陽能、風能、生物質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氫能等新能源對環境不產生或很少產生污染,既是近期急需的補充能源,又是未來能源結構的基礎,其開發與利用技術更是越來越受到重視。因此,在不斷的教學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完成綜合能力的培養,才是課程教學探索的方向。
參考文獻:
[1]汪義旺;曹豐文.“新能源技術及應用”課程雙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09-08-20
[2]孫欣;黃永紅.新能源發電技術”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中國電力教育,2011-12-10
[3]張春友;趙華洋.新能源教學改革的幾點思考[J].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07-15
作者簡介:
張坤(1982.8-),博士,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講師。
通訊作者:施悅(1977.8-),博士,哈爾濱工程大學動力與能源工程學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