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瑾
摘 要: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視域下的會計人才,不僅要具備扎實的理論基礎、高尚的職業操守和良好的個人素養,更要具備較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和崗位適應能力,實現知識、素養和能力的協調發展。基礎會計作為會計專業的基礎課程和核心課程,在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何加強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改革、培養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是主要研究的問題。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改革
本文在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嘗試提出教學原則、改革策略和創新措施,力求推動本科基礎會計教學改革、促進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發展。
一、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需求的變化、高校教學改革的深入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的提出,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已經有了一定程度的變革。然而,在實際教學中,仍然存在如下問題,阻礙著教學改革的繼續深入與本科人才的全面發展。
1.目標不明確
定位不準確、目標不明確是當前基礎會計教學面臨的最主要的問題,如何把握理論教學的深度和實踐教學的強度,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完美融合,實現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目標,是值得每一位基礎會計教師深思的問題。
2.內容不新穎
在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中,往往存在教學內容陳舊、單一,與現實經濟狀況和實際崗位需求脫節等情況,導致學生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理論指導和實踐訓練,專業技能難以得到全面提升。
3.方法不得當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一些教師仍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不重視對于學生素質的培養、思路的啟發和能力的訓練,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割裂開來,且片面強調理論知識,忽視實踐能力,導致學生缺乏賬務處理的實踐經驗和專業技能。
4.評價不到位
部分本科院校在基礎會計學生評價過程中,存在重卷面、輕實訓,重結果、輕過程,重形式、輕內容等問題,導致無法對于學生的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進行全面、客觀、科學的評價,無法在評價的過程中貫徹“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理念。
5.師資不過硬
目前,本科院校的教師來源比較單一,大多數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進行任教,很少有具備豐富的社會實踐經驗和崗位從業經歷的企業人員來校任教。在基礎會計的教學中,也同樣缺乏一支兼備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的“雙師”隊伍,導致基礎會計教學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學生的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專業素養難以得到全面發展。
二、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改革與創新的策略
1.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應遵循的原則
要想實現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師在教學中應遵循如下原則:
(1)真實性原則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遵循真實性原則: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盡量選取接近企業實際需求和真實經濟狀況的內容進行教學;在教學材料方面,應盡量選取與實際辦公相同的憑證、表格、圖章等材料進行講解與練習;在教學案例方面,應盡量選取典型的、真實的案例進行課堂講解和實踐訓練;在教學場地方面,應盡量營造與真實的會計辦公環境一致的教學氛圍。
(2)主體性原則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遵循主體性原則:在理論講解中,教師應啟發學生動腦,引發學生思考,指導學生探究,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創新意識;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動手,監督學生操作,督促學生實踐,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專業技能。
(3)創新性原則
本科院校教師應該加強教學研究與學習,從教學理念、內容、方法、評價方式等方面對基礎會計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提高基礎會計教學的崗位適應性,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實踐能力。
(4)適應性原則
基礎會計教學中的適應性原則包含以下兩個含義:一是適應崗位需求,教師應該根據社會經濟發展趨勢和崗位需求變化來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傾斜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二是適應學生需求,為了拓寬學生就業渠道、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應實現基礎會計教學與其他專業學科的融合,并本著“因材施教”的原則,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
2.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策略
(1)明確學科定位
在認真研究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方案和當前本科會計人才就業數據之后,我們將學生的就業方向重點鎖定為中小企業的高級財務管理人才。因此,在基礎會計教學中,理論教學應該達到“本科”的“深度”,實踐教學應該達到“應用”的“強度”,在理論與實踐結合之后,使學生具備運用所學財會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參與中小企業財務運作、決策及管理的能力。換言之,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既要重視基本理論知識的講解,也要重視專業實踐技能的鍛煉,更要重視學生對于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應用與創新能力的培養,促使學生知識、技能和素養的協調發展。
(2)革新教學內容
基礎會計教師應該一方面關注社會經濟的發展變化,對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與革新,使教學內容緊跟經濟發展步伐,符合崗位需求變化;另一方面整合會計專業相關教學資源,實現學科之間的優化配置與交叉融合,避免出現教學重復或斷裂現象,完善學生知識結構、構建學生技能體系,提高學生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例如,“貨幣資金的核算”和“存貨發出的計價”是會計專業的基本教學內容,也是中小企業財務人員必須掌握的“基本功”。然而,這兩項內容除了在基礎會計中有詳細講解之外,也在中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中有所涉獵。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就可以對基礎會計中這兩章的內容進行整合,將《中級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中的相關內容融合到基礎會計中進行綜合講解,一次性完善學生在這方面的知識結構,使理論講解達到預定“深度”,實踐訓練達到預定“強度”,達到提高教學效率、節省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目的。
3.改革教學方法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教師應該秉承“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的培養理念,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
(1)啟發式教學法
在理論講解過程中,教師應該盡量采用啟發式教學法,拓寬學生思路、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學會學習。例如,在講“權責發生制”的時候,教師一改“填鴨式”教學法的講解模式,采用“連環發問”的方式,讓學生始終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主動思考和積極探究,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2)任務驅動法
在實踐教學中,采用任務驅動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單槍匹馬”或“群組合作”的方式完成任務,培養學生利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例如,給學生下發一個賬務處理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利用所學的賬務處理程序完成任務,在此過程中夯實學生理論知識、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并培養學生團隊意識和協作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3)情景教學法
將學生置身于真實的崗位環境當中,讓學生以財務專員的身份處理財務問題,提高學生的崗位適應能力和專業實踐能力。例如,在講“如何填制會計憑證”的時候,讓學生模擬真實的崗位情境完成“領導”交付的“工作任務”,培養學生在工作崗位中的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專業能力。
4.改革評價方式
在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指導下的基礎會計教學,應該在學生評價中囊括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學習能力、創新意識、職業操守等多個方面。因此,教師應該重新分配理論課與實訓課、過程考核與階段考核、專業技術測評與綜合素質測評等不同考核方式的分值比例,實現對學生的全面、客觀、科學評價。例如,重新分配理論課與實訓課的分值比例,或實現理論與實訓的“雙軌制”測評,將實踐課提升到與理論課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5.加強師資建設
本科院校應根據本校具體情況及學科需求,努力構建“雙師”團隊,實現基礎會計教學中專職教師與企業講師的“合作授課”,促使學生理論基礎和實踐技能的共同提升。例如,鼓勵本校教師到企業進行實訓,邀請企業講師到學校進行授課,實現學校與企業的溝通與合作。
三、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創新措施
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除了遵循以上教學原則、實施以上改革策略之外,還可以實施以下創新措施:
1.開展實驗教學
本科院校應該加強會計專業基礎設施建設,建造會計專業實驗室,并在基礎會計教學中開展實驗教學,促使學生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
2.實現校企合作
本科院校可以參照高職院校的辦學模式,實現校企合作,讓企業講師深入到學校進行授課,讓學校的學生深入到企業實習,實現高校與企業的“雙贏”,實現學生理論與技能的“雙升”。
3.豐富考核形式
在學生評價方面,學校還可以通過舉行會計業務技能大賽、會計理論知識競賽、財務實訓綜合測評、商業案例大賽等多種方式,從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價,實現以評價促發展的目的。
4.利用社會資源
財務是滲透到社會各個領域的一項基本工作。因此,本科院校應該善于利用社會資源開展基礎會計教學,通過開展假期實訓、組織社會調研、邀請專家講座等多種方式,拓寬基礎會計教學渠道、提高學生的專業素養。
綜上所述,本文在分析應用型本科院校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嘗試提出教學原則、改革策略和創新措施,希望通過本文的論述,能夠推動本科基礎會計教學改革,促進應用型本科會計人才發展。
參考文獻:
[1]雷光美,林曉薇,高慧.應用型本科基礎會計教學改革的創新與實踐[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4(12).
[2]賀翔.高職經濟管理類專業基礎會計教學改革探討[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11).
[3]危瑩,高電玻.高校現行會計人才培養模式利弊研究[J].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09(03).
[4]朱幼鳳.應用型本科基礎會計課程改革探討:以浙江樹人大學為例[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2011(12).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