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剛
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個研究領域,提高教師基于課程標準教學的意識與能力是其中的核心命題。什么是“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為什么要開展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師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標準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課程標準是國家對基礎教育課程的基本規范和要求,是教材編寫、教學、評估和考試命題的依據,是國家管理和評價課程的基礎。《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指出:“提高義務教育質量,嚴格執行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教師如何將“國家政策性”課程標準轉化為“學校實踐”的課程,又如何有效地把課程標準落實于課堂教學中,這就成為當前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議題。
一、理解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
課程標準反映了國家對學生學習結果的統一的基本要求,是對學生在校期間應達到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闡述,它限定的是學生的學習結果,而不是教學內容。因此,在課程標準實施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思考“教什么”和“怎么教”,同時還要考慮“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學目標、教學活動、教學評價與課程標準相一致,其核心理念是教學實踐要符合課程標準的理念和要求。
1.一致性表現為“內容標準和教學目標”的一致性
課堂教學目標是教學實施者依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情況制定的課堂預期學習效果。當課堂教學目標與內容標準相一致時,依據教學目標設計的課堂學習活動才能有效地反映出內容標準所要求的“認知過程”和“知識類型”,促進預期學習結果的達成。
2.一致性表現為“教學目標與課堂評價”的一致性
從新的課程理念來看,評價不再被看做是教學過程結束之后實施的或者說是游離于教學過程之外的、凌駕于教學之上的一個孤立的環節,而是被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與教學內在地聯系在一起,成為促進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中,教師就需要按照課堂教學目標來設計評價任務,將評價滲透到課堂教學之中,及時判斷學生的學習成果,調整課堂教學活動。由此可見,內容標準、教學目標、課堂評價的一致性,其改變的已不是課堂教學中某個單一的教學要素,一定程度上它影響到整個課堂結構的變化。
二、基于課程標準教學的特征
無論是教學設計,還是教學的一般過程,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都有別于傳統的基于教師個人經驗或教科書的教學,其特征主要表現為:教學目標源于課程標準,評價設計先于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指向學生學習結果的質量。
1.教學目標源于課程標準
有了國家課程標準之后,教學目標要說明的是“為什么教”和“教到什么程度”的問題;教學的主題、內容以及活動都是由教學所要達成的目標決定的。教師需要深刻理解課程標準,把握對學生的總體期望,將課程標準具體化為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并以此來確定教學內容,選擇教學活動方式。課程標準說明了對學生的總體期望,是課時教學目標累積起來達成的,從課程標準到課時目標必須經過多重轉換:課程目標—學年目標—學期目標—單元目標—課時目標。教師必須在深刻理解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對課程標準進行解構,再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結合教科書的內容對課程標準進行重構,形成單元、課時教學目標。
2.教學評價先于教學活動的設計
在傳統教學中,傳統的教學評價通常是在課程單元完成之后,其功能主要在于檢測或提供反饋,不具有指導教學的功能,教學評價常常具有較大的隨意性。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中,教學評估是為了獲得“教師教到什么程度”的證據,它代表學生需要知道的東西,是與教學目標緊密相聯的。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中,教學評估的設計必須先于教學活動設計。在基于教師經驗或教科書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借助個人的判斷或者某種工具對學生的學習做出評定。在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中,學習的質量對所有的學生都是相同的,但達成這一結果的方式卻是千差萬別的。
三、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標準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
課程標準賦予教師更多的是教學自主權,但也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其中的內容標準并沒有具體規定學科所涉及的知識點,而是指明這些知識所包含、反映、支持的學習結果,闡述的只是學生經過學習后能夠知道什么、理解什么、做到什么以及情感方面的發展。因此,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就需要具有“分解內容標準”“重構教學目標”“評價學習結果”的能力。具體為:
(1)分解內容標準。在理解內容標準組織結構的基礎上準確判斷其中的“認知過程”和“知識類型”。
(2)重構教學目標。依據內容標準的要求界定出符合課堂教學需要的教學目標,掌握課堂教學目標的陳述方式,并按照教學目標組織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活動。
(3)設計課堂評價。依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特征設計學習評價任務,將評價內容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之中,通過課堂評價促進教學。
參考文獻:
[1]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對話[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4.
[2]李鋒,崔允漷.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專業發展與課程支持[J].基礎教育課程,2014(23).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