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歡
摘 要: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多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實驗,有利于幫助學生理解相關物理知識并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意識。對探究式實驗教學在物理課堂上的具體實施提出了幾點策略。
關鍵詞:新課標;高中物理;動手能力
一、課堂上求探究
探究式實驗能夠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加深對物理知識的興趣程度,并提高自身的實際動手能力。以“楞次定律”這一課題為例,我們來探究一下課堂上的研究實驗教學。首先教師要提出研究課題,并為學生創設相關的實驗情景。針對本堂課,教師可以提這樣幾個問題:感應電流產生的條件是什么?它是否也會產生新的磁場?引起閉合線圈中磁通量的變化有幾種方式?其次,讓學生針對問題進行討論,并對實驗方案進行設計,要求學生在實驗前判斷好感應電流磁場的方向和線圈的繞向,判斷好電流表指針偏轉的情況和原磁場的磁通量變化等。讓學生列出實驗表格,畫出電路圖。當實驗結束后,對實驗結論進行歸納,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對物理規律進行歸納。通過自己動手實驗,能拉近學生與抽象的物理知識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感受到物理反應,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
二、改“測量”型、“驗證”型實驗為探究性實驗
多開展探究性實驗對于培養學生的創優思維、轉向思維、換元思維以及發散思維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在日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將傳統的“測量”型、“驗證”型實驗改變為學生探究性實驗。例如,在講完“恒定電流”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將伏安法測電阻的實驗改為設計性實驗。為學生準備五種不同的分套器材,如電阻箱1個、安培表1個、共用器材;電阻箱1個、伏特表1個、共用器材;電阻箱1個、安培表2個、共用器材;電阻箱1個、伏特表2個、共用器材以及電阻箱、伏特表各一個與共用器材,其中共用器材為導線若干、滑動變阻器、電建、電源與待測電阻R(10Ω,0.5Α)。讓學生根據各套器材設計不同的測量電阻的實驗,并比較哪種方法更加簡便快捷。此外,還可以將其中一部分電阻箱去掉,適當地為學生設計一些受阻問題,這些改進后的探究性實驗能夠有效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三、為學生設計志趣相投的探究主題
教師要多參照學生的主體經歷和經驗,多從學生的實際生活中挖掘合適的教育資源。另外,教師要多設計一些有趣的實驗,多利用課外活動小組組織學生開展探究性小實驗,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也只有學生多動手、勤實驗才能在實踐中檢驗真知,提高自己的實驗能力。
編輯 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