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正強
中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哪些心理活動和表現?我們在教學中應該以怎樣的策略來應對?以下是本人根據從事數學課教學的經驗對此問題的一些思考。
一、數學學習的心理及表現
1.自卑,自我效能感低
很多中職學生由于自身學習經歷的原因,數學基礎較差,在學習中往往會忽視各部分的聯系,將個性和共性相分離,相似性和遞變性相割裂,面對一個又一個的知識點,就會感到手足無措,理不清頭緒。對數學學習的自我效能感低從某種意義上說,絕大部分學生之所以選擇職校,就是由于本身文化課基礎弱,特別是數學課,由于在小學或是初中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失敗的經驗,將使這些學生在后來的數學學習中具有較低的自我效能感,這將無形中降低他們將來的努力程度,從而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數學學習目標的實現。
2.盲目,難以抵制誘惑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許多學生小學、初中都是在父母、老師的嚴格管理下一心只聞學習事。但進入中職學校,離開父母,也脫離了成績、升學的指揮棒,對一切事物感到好奇,也總想了解新鮮事物。可是由于年齡因素,他們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時,無法不受不利因素影響。手機、網絡、游戲、異性情感的新鮮、刺激等的吸引力對他們來說已遠遠超過課本、課堂。所以,迷戀異性、手機,癡迷網絡都使學生混沌度日,而把本該學習的大好時光白白浪費。
3.沉重,壓力重重
十五六歲的花季,本應是守著一張平靜的書桌汲取知識營養。而對中職學生來說,來自學校、家庭、未來社會的無形壓力讓他們甚至有些不堪重負。父母的關愛、老師的教誨以及未來人才的需求模式在對其形成動力的同時,也形成無形的巨大壓力。學生和我交流時多次強調:“父母老拿我和別人比,讓我很郁悶。我也想成才,我也想成功。但我基礎太差了。有問題要問老師,又怕老師說我問的問題幼稚,同學們笑話我。而且,在這樣的環境下,大家都在混文憑,我好好學習,反倒是另類了。”
二、解決策略
認真備好課,根據學生的現有基礎和實際情況,整合教材,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自己的課適合學生,盡量保證學生能聽懂: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興趣的閃光點,并對感興趣的問題深入解析與評講,提高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很濃,就會興致勃勃地、主動地學習有關數學知識,就算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會用頑強的精神進行鉆研,并能解決這些難題;同時,善于利用現代教學手段,讓自己的課堂活起來,豐富多彩起來,也努力邀請更多的學生進入數學學習中來。
總之,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深切感受到在中職學校中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重要性,不單單對于中職學生的學習與工作具有影響力,對他們未來的生活同樣非常重要。因此,在教學方法上要大膽創新,“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在研究學生能力培養的策略上,不應安于現狀,停滯不前,要不斷對教學方法進行完善和改進,從根本上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為中職教育事業努力奮斗。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