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亞梅
【摘 要】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工作。尤其是近幾年我黨開展的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都能深入基層,調動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農村黨員干部是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因素。農村黨員干部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培訓工作的助推程度。然而,在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中,筆者發現,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尤其是培訓方式的滯后,嚴重影響著培訓的效果。筆者也是從增強培訓效果的角度出發,就富縣農村黨員干部培訓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關鍵詞】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方式;現狀;問題 措施
前 言
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十分重視基層黨員干部的學習教育工作。尤其是近幾年我黨開展的一系列學習教育活動,都能深入基層,調動基層黨員干部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其先鋒模范帶頭作用。農村黨員干部是帶領群眾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建設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因素。農村黨員干部素質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育培訓工作的助推程度。然而,在開展的一系列教育活動中,筆者發現,農村黨員干部的教育培訓還存在著內容較單一、時間不合理、方式較落后的問題,尤其是培訓方式的滯后,嚴重影響著培訓的效果。筆者也是從增強培訓效果的角度出發,就富縣農村黨員干部培訓的基本現狀、存在問題、改進措施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調研。
一、富縣農村黨員教育培訓的基本現狀
富縣轄八鎮五鄉,251個行政村,有農村黨員干部6078名,占全縣黨員總人數的63%以上。其中年齡在35歲以下1429人,36歲至45歲1287人,46歲到54歲1201人,55歲至59歲699人、 60歲以上1462人,分別占23.5%、21.2%、19.7%、11.5%和24.1%,整體年齡稍顯老化;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619人, 中專學歷330人、高中、中技學歷1426人、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3703人, 四個學歷檔次人數分別占10.2%、5.56%、23.4%、60.8%,文化水平明顯偏低。
近幾年,我縣以提高自身素質和治富能力為目標,對農村黨員干部培訓方式進行了積極的改進和創新。
1.改進組織形式,創新教學方法。為了增強培訓效果,我縣在尊重客觀實際的前提下,積極改進組織形式和創新教學方法。一是“下鄉宣講”與“來縣集訓”相結合。每年初,縣委組織部都要組建宣講團進行巡回宣講,其成員一般由縣委黨校理論教師和相關專業技術人員組成,根據各鄉鎮產業特色,分組進行宣講。比如,富縣塬面鄉鎮多是蘋果栽培,在這一組中就要求縣果業局技術人員下鄉講解,而在川道鄉鎮中,邀請縣蔬菜局的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中省市相關的會議精神傳達會或者理論熱點的專題講解,都是采取來縣集訓的方式。兩種學習的組織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二是理論培訓與技術培訓相結合。在培訓內容的設計上,根據培訓對象,采取“理論加技術”的方式,增強培訓效果。三是本縣培訓與外出培訓相結合。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中,富縣組織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負責人到安塞等地進行學習考察。
2.改進培訓手段,優化教學方法。一是注重實踐教學。根據各鄉鎮產業特點,適時從相關單位抽調專業人員進行實地教學。如從果樹的修剪、掐花、套袋到卸袋、卸果、裝箱的過程,都會有專業技術人員進行講解,使理論和實踐達到了統一。二是以學員為中心,真正做到為民服務。合理分配技術人員,根據各鄉鎮產業化程度,派出技術指導員,隨時隨地隨叫隨到。
3.建立健全學習管理制度,加大監督檢查力度。一是建立健全了領導責任機制。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工作由組織部門抓總,涉農部門配合,鄉鎮黨委實施,黨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年初制定全年培訓計劃,層層落實責任,將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工作與年終考核相結合。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縣委組織部根據各鄉鎮的培訓計劃,建立監督考核制度,進行實時監督檢查。在各鄉鎮集中培訓期間,派干部跟班督學,全面了解掌握培訓情況和黨員干部學習表現,建立學習檔案,并將其作為個人年終考核的一項重要內容。
二、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思想重視不夠。一方面,部分鄉鎮和部門“為培訓而培訓”的思想,嚴重影響著培訓的效果。50%以上的鄉鎮都是為了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而進行培訓,只看重數量而忽視質量,只強調培訓的人數和次數,而忽視培訓的效果。另一方面,部分農村黨員干部對培訓工作熱情不高,這是影響培訓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一是部分農村黨員干部的文化基礎較低。我縣農村黨員干部隊伍中,學歷在初中及以下人員的比例高達60.8%,他們由于知識基礎薄弱,
在學習現代農業知識時顯得力不從心,理解上有難度,使他們覺得“學不會”,導致學習培訓的熱情不高。二是部分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與農村黨員干部的實際生產生活聯系不緊密。通調查發現,有50%的農村黨員干部認為,有些專題內容很好,講解的也很生動,但唯一的缺點就是與他們的生產生活離的較遠,使他們感到學習的內容“沒有用”,從而導致學習熱情不高。三是傳統的講授式的培訓形式與農村黨員干部多元化的學習期望不適應。當前我們很多的干部培訓,依然是傳統的、呆板的講授式教學,使學員感到學習形式“沒意思”,對培訓失去了興趣,導致熱情不高。四是培訓時間與農村的生產時間相沖突。在農忙時間安排的培訓,不論是到課率還是考試合格率,都明顯的較低。拿塬面蘋果來說,作業時限性很強,一旦錯過,就會帶來一定的經濟損失。從見效速度上使他們感到學習“沒利益”,從而導致學習熱情不高。
2.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新農村建設以來,為提高農村黨員干部隊伍整體素質,發揮致富領頭羊的作用,各級基層組織都開展了一系列教育培訓工作。 但不少教育培訓都是按照上級的安排進行,在與當地實際結合上欠下功夫,把培訓當作一項任務應付了之,使教育培訓流于“走過場”。即使縣級開展的教育培訓,在內容的選擇上,往往也只能從形勢需要出發,使得不能滿足干部個性化培訓要求的問題長期存在。二是內容的深度不夠。廣大農村黨員干部是團結和帶領廣大農民致富的骨干力量,必須具備較高的綜合素質。但由于受傳統培訓思想的影響,目前教育培訓仍以思想政治教育、會議精神傳達、業務培訓為主,政策法規、市場經濟理論、現代農業科技知識等培訓較少,即使有這方面的內容,也是“舊話重提”,創新不夠,深入不夠。不少干部因素質不全面,直接影響工作的質量和效果。三是內容的“含金量”不足。農村的發展關系到富縣的全面發展,所以經濟工作是農村工作的中心,作為農村黨員干部必須是經濟工作的“能手”。而富縣農村黨員干部的現狀是:他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現代科技知識知之甚少,當不了當前農村經濟工作的“能手”。其中原因之一就在于教育培訓工作跟不上,為經濟建設服務的意識不強,培訓內容“含金量”低。四是新技術的培訓較少。
3.培訓形式較單一。一是集中培訓多,分類培訓少。近幾年,我縣的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往往是集體參加,由于參加對象的學歷、年齡等不同,他們的培訓需求也不同,但這種集中培訓不能根據不同對象,開展較為深入的培訓。二是培訓形式單一。一直以來,我縣的教育培訓總是以課堂講授為主,從理論到理論,這種培訓往往不能調動學員學習的積極性,使培訓效果大打折扣。三是雖然建立了農村現代遠程教育平臺,但使用率較低。
4.培訓資源較匱乏。一是師資力量相對薄弱。目前,富縣沒有一所專門的縣級農村黨員干部培訓基地,縣一級的農村黨員干部培訓任務往往由縣委黨校承擔。而目前黨校在師資力量上相對薄弱,沒有專職研究農村工作的教師,加之財力的有限,師資隊伍接受再培訓的機會不多,這種現狀嚴重影響著培訓效果;在鄉鎮一級的培訓中,缺少專業的師資力量,甚至有些鄉鎮沒有固定的培訓場所,鄉鎮培訓也僅僅是“讀讀報、念念書、聊聊天、吃吃飯”的一種狀態。二是教學設備和設施不能滿足培訓的需要。鄉鎮作為農村黨員干部培訓的主陣地,教學設施遠遠不能適應培訓需求。筆者被多次抽調下鄉作過宣講,深深體會到有些鄉鎮培訓條件的艱苦,冬天按道理說是農閑時間,應該多開展一些培訓活動,而我們有些鄉鎮的培訓場地是冰冰冷冷,甚至偌大的教室里只有一臺電暖氣。就更不用說多媒體教學和網絡教學了。三是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平臺利用率低。雖然很多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已開通,但村級的網絡覆蓋率很低,有效利用率更低。
5.培訓經費存在不足。富縣是個農業大縣,農村經濟增長緩慢,集體經濟相對薄弱,培訓經費存在嚴重不足。在學習培訓這個“見利見效”不明顯的事情上,大多數黨員干部都有“能溜則溜,能不去則不去”的思想。
三、結合富縣實際,改進教育培訓方式
(一)合理確定教育培訓內容
根據富縣各個鄉鎮經濟社會發展特點,圍繞主導產業和地域性的特色產業精選培訓內容;要因人制宜,根據年齡結構和文化結構的不同,合理確定培訓內容;要因時制宜,根據農業生產的季節特點,緊扣黨委政府階段性的中心工作合理確定培訓內容。總結起來,就是農村黨員干部最需要什么就培訓什么,什么最有用就培訓什么,最缺少什么就補什么。
(二)改進教育培訓方式
要把農村黨員干部作為中心,改革教學方式,增強教學的趣味性,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第一、嘗試“菜單式”教學。縣級或鄉鎮培訓機構,對教師的專題作以整理,列出菜單,在確定培訓對象后,在辦班培訓前,讓學員進行選擇,對其感興趣、想了解、對生產生活有幫助的課題進行專題輔導。第二、嘗試”經驗教學”。我縣在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中,往往重視的是教師理論傳授,而忽視實踐經驗教學。在改進教育培訓方式上,我們可以嘗試經驗教學,讓優秀的致富能人、新農村建設示范點的帶頭人以及有一技之長的先進黨員干部進行“現身說法”,激發學習的興趣,增強培訓的效果。第三、重視“實踐教學”。農村黨員干部最關心的就是如何能提高生產能力,增加經濟收入。所以我們的培訓也以其致富奔小康為最終目的,這就要求把“實踐操作”作為重心工作來抓,因此“實踐教學”顯的非常重要。在今后的教育培訓中,可以把更多的技術課堂設在田間地頭,在親手操作中增強技能,讓理論與實踐得到完美結合。第四、重視“考察教學”。在財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嘗試讓學員走出課堂,適時組織農村黨員干部外出學習,進行實地考察,親身體驗和感悟,增長見識,把外地先進的治村、致富經驗帶回來,為我所用。第五、重視現代化教學手段。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引進先進的教學手段,可以嘗試更多的運用電化教學,把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地展示給學員。建立富縣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區域網,利用豐富的網絡資源增加學習的選擇空間。
(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師資水平
要不斷提高師資隊伍的能力和水平。從縣鄉黨校的實際出發,可以通過內部挖潛,落實專人搞農村工作,同時可以外聘一些當地“土專家”和經驗豐富的能人,配強師資隊伍,提高師資水平;也可以通過加大對現有師資的培訓力度提高師資水平;可以嘗試聘請外地經濟能人和技術人才。如富縣蘋果與洛川蘋果在外觀上不相上下,但在外界知曉率、果品銷售額和果品優質量上卻存在很大差異,基于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聘請洛川的專家進行講學,以提高我縣的蘋果質量。
(四)合理安排培訓時間
在農忙時盡量不培訓或縮短培訓時間,而在農閑時組織黨員干部進行學習,切實做到“冬閑人不閑”,這樣一方面可以填補其“不打牌干什么”的空閑時間,另一方面也能提高他們的知識素養和技術能力。
(五)整合培訓設備和設施
可以在城鄉之間、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建立聯合培訓制度,形成資源共享機制,靈活運用現有資源,促進培訓的硬件設施和軟件系統的多向流動和有效共享。
(六)建立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檔案,強化監督考核
要進一步建立健全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檔案,使每一名黨員都能受到教育。筆者參與過多次農村黨員的培訓工作,發現到場學習最多的是村委會主任和村長,而一般黨員參加很少,甚至不參加。對這種情況,組織部門要建立健全農村黨員干部教育培訓檔案,使每名黨員都能享受到黨內受教育的權利。同時要完善科學的考核評價機制,強化跟蹤問效,把考核工作做實,提高培訓的實效。建立健全巡視制度,進一步加強監督,從根本上改變培訓組織者被動應付的問題;進一步加大由培訓對象參加的滿意度測評力度,從源頭上杜絕形式主義的無效培訓;進一步加大學習效果考核力度,對參加培訓的黨員干部及時進行學習成績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