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明 張麗君
摘 要: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升,環境污染問題也逐漸加劇,尤其是農村水環境,由于農藥的大量使用以及各種不可降解材料的丟棄,使得農村水環境形勢嚴峻,這不僅對人民的健康產生一定危害,而且影響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具體分析了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的現狀,提出具體有效的對策,希望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治理對策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06.246
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但是經濟的發展也給環境帶來巨大的壓力,大自然正遭遇巨大的破壞,尤其是現代農村,水環境的污染尤為突出,這嚴重制約了現代農業的發展以及農村自然生態的保護。
1 目前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
1.1 農村生活廢水排放與固體廢棄物增多
隨著自來水在農村范圍的普及,農民日常生活用水的排放量逐漸增加,一些日常農業生產與生活廢水都是直接排入到附近的農田與河流中,這給土地和水質造成了非常嚴重的污染。另一方面,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也使得固體材料的使用量增加,日常生活用品的直接丟棄與垃圾的天然堆放,對附近水質的影響也加重。
1.2 畜禽業發展造成的污染
隨著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對肉類與蛋類的需求也不斷增加,這使得農村畜禽業的發展迅速。很多農村在養殖畜禽上呈現分散狀態,畜禽數量多、種類繁,圈養地點多且不定,并且畜禽生活糞便也是直接排放,不僅造成大氣污染與環境污染,還會引起地表水質的富營養化。而在一些養殖規模較大的鄉村,這類問題更加突出,養殖場管理人員經常將糞便隨意亂倒,畜禽廢水直接排放,對周圍水環境造成污染,進一步導致環境惡化。
1.3 農業化肥使用與農藥大量使用對水環境的影響
我國是農業生產大國,農業化肥的使用量也一直排在世界前列,但是化肥的實際利用率卻不高,造成大量化肥流失并進入自然水中,使水環境受到污染,化肥的大量流失會使農田湖泊水質富營養化,進一步擴散到河流湖泊中,成為水體污染的主體。而在農藥使用方面,隨著農作物害蟲抗藥基因的增強,造成農藥的使用量也不斷增加,據統計,我國農業生產中單位面積農藥的噴灑量遠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然而農藥的實際使用率卻低于20%,大部分農藥揮發到空氣與土壤中,對當地水環境造成危害。
2 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2.1 農村生活污水與固體污染物的處理
對于人口較密集的農村群體,在生活廢水與固體污染物的處理上可以采取集中處理的方法,通過構建類似城市排水系統的方法利用管網將污水收集起來,并建立設施完善的污水處理場,污水經過具體處理后,實現循環再利用或者保證水排放達到標準。而對于無法集中處理的農村,可以推廣使用高效藻類塘技術與厭氧沼氣池的技術,實現廢水的集中處理,高效藻類塘處理能夠凈化大量富營養化水質;而厭氧沼氣作為我國農村最經濟、最有效的污染處理方法,能夠實現污水的有效處理與資源的循環再利用。
2.2 在農業生產中對水環境污染的治理措施
對于農村大型畜禽養殖業生產而言,實現畜禽養殖的集約化發展與生態農業的建設,針對農村分散養殖的情況,推廣生態養殖的理念,比如利用畜禽糞便為果樹提供養料。對于大型養殖場,可以采用沼氣綜合利用技術,大型畜禽養殖涉及到溫度、光照等能源的使用,可以利用畜禽糞便再生能源的方式,為養殖場提供必須的能源,一方面降低了糞便對水環境的影響,另一方面提高了養殖經濟效益,使資源、能源得到有效利用。
對于生態農業的建設,應提倡循環經濟與農業清潔生產,從源頭上預防農業生產對水環境產生的危害,在實際進行農業生產的過程中,農民要合理使用有機化肥,盡可能使用生物肥料來替代有機肥料,提高化肥的使用率。在農業病害的防治上,通過生態平衡施肥與生態養殖來降低農藥的使用量,建立生態養殖系統,實現功能循環,比如在畜禽養殖農村,可以利用家禽農田放養的方式,對農業病害進行生態控制,使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并使農村水環境質量得到提升。
2.3 鄉鎮企業污染治理措施
對于鄉鎮企業水污染的有效防治,最重要的一點是對鄉鎮企業建設進行規劃,合理布局并完善其污水處理功能,同時推廣使用清潔生產技術。在鄉鎮企業產業結構及布局調整中,要重視生產廢水的污染治理工作,使企業污水排放始終達到標準。為此,可以參照以下設計思路:一是要對鄉鎮企業適度引導,使生產企業集中在同一工業園區,實現污水的統一處理與排放;二是要根據城鎮發展規劃的標準,加快鄉鎮企業技術更新速度與設備更新換代的速度,采取針對性地解決措施,使鄉鎮生產廢水得到根本上的解決。
2.4 完善污水治理運行管理機制
農村污水治理普遍存在制度不完善、專業技術人才缺乏、運行資金缺乏等問題,因此構建完善的運行管理機制是實現污水治理有效性的必要條件,也是避免污染處理設施閑置、無人管理的關鍵手段。實行統一的污水管理時,要以政府為指導力量,基層干部實現分村實施的方法,確保機制運行的有效性,考慮到目前農村經濟狀況,短期內污水處理資金仍然以政府補助為主,但可以對較大污染的處理實行收費制,確保污染處理經費的充足。
2.5 普及生態環保知識
農村水環境污染的根本原因還是農村環境保護意識薄弱造成的,因此相關鄉鎮宣傳部門要加強宣傳力度,使農民充分了解到水環境污染的嚴重性和對未來生活的影響,普及生態養殖、生態農業。這樣在減少污染的同時,又能提高農業經濟效益,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3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形勢下,要重視水環境的污染處理與預防工作,改善當前農村水環境現狀,保證農業生產與自然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國家相關部門要做好環境保護宣傳工作,提升農民對水環境保護的意識,逐漸構建并不斷完善農村水環境管理體系,使農村水環境污染狀況逐步得到緩解。
參考文獻:
[1]馮欣,師曉春.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環境保護與循環經濟,2011(05).
[2]許亞.淺談農村環境污染現狀及治理對策[J].北京農業,2011(12).
[3]汪娟.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及其治理對策分析[J].科技視界,2015(05).
[4]孫悅.我國農村水環境污染現狀、原因及對策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