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春梅
摘 要:本文以情境教學理念為指導,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立足點,結合課堂教學實例,詳細描述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是如何創設教學情境,來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關鍵詞:情境教學;巧設情境;增效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5-383-01
一、引言
新課改已走過十余年,但由于很多教師觀念的陳舊和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英語課常常還是“滿堂灌”。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吃力、畏懼甚至放棄。該教學方式不僅違背了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還極大的挫傷了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興趣。
新課標指出: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其途徑是通過創設接近實際生活的各種語境[1]。也正如布魯姆說的:成功的外語課堂教學應當在課內創設更多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運用已學到的語言材料。因此,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才能實現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
二、情境教學的概念
情境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情緒色彩的、以形象為主體的生動具體的場景,以引起學生一定的態度體驗,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和獲取知識或技能,并使學生心理機能得到發展的方法。[2]
三、巧設情境
要使情境教學能夠有效的展開,有效的情境教學設計就顯得尤為的重要。筆者以《新目標英語》七年級下第三單元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1a-1c)為例,本課話題談論“交通”:1a呈現多種交通工具的表達法;1b則是根據聽力材料完成任務;1c是以問答的形式讓學生操練句型。通過本課的學習:(1)學生能用英語表達多種交通方式,如:walk ,take the bus/train/subway, ride a bike 等;(2)能對交通方式進行提問:How do you get to school? I ……. How does he/she get to school? He/She ……(3)能進一步對西部貧困地區的學生生活的了解,并給予他們幫助,并激勵自己要努力學習。
情境一、導入----用音樂創設情境
良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課的成敗,往往與是否有一個好的開頭息息相關,開頭能否吸引學生的注意,往往是教師們在教學設計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音樂不僅能陶冶情操、培養審美能力,而且能創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因此,很多教師選取有著優美的旋律或強烈節奏感的歌曲來導入課堂,能夠強烈的刺激和影響學生的情緒情感,把學生快速的帶入到課堂中來。
上課鈴響后,教師向學生宣布:本堂課將以兩大組對抗賽的形式進行。學生每答對問題或表演節目都可以為自己組贏得一個笑臉,一堂課下來,哪組笑臉多,哪組獲勝。比賽開始了,教師要求學生首先欣賞歌曲《over the mountains》,然后告訴老師歌曲中表示交通工具的詞有哪些。通過競賽的形式,利用歌曲為學生創設問題情境,符合學生的心理認知特點,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
情境二、呈現---用簡筆畫創設情境
初中生的心理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但其思維仍然是形象思維能力高于抽象思維能力。而簡筆畫具有直觀、形象、生動的特點。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在黑板上畫出學校以及校門口的畫面來創設情境,教師指著簡筆畫“公交車”的圖片,問:Whats this in English? 學生在小學時已學過該詞,能容易的回答出:Its a bus.教師接著問:How do you get to school?學生根據畫面的情形理解該句子的意思,說:I get to school by bus.教師肯定了學生的回答,并告訴學生還有另外的表達方式,引導學生回答:I take the bus.并讓學生領會“take”的含義。用同樣的方式,學生學習了take the train/take the subway/ walk /ride a bike等交通方式的表達,并要學生注意 “ride”的運用。根據生活實際,教師還向學生介紹了其他常見的交通方式的表達,如“take the car”等。
情境三、操練---用表演體會情境
新課標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注重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3]。表演不僅是為了讓學生感到快樂,更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表演來達到練習語言和在具體場景合理運用語言的目的。為了鞏固詞匯,教師呈現chant的內容,配上強烈節奏感的伴奏并示范,讓學生同桌之間進行練習,并要求兩大組同學進行chant 表演比賽。利用該活動來鞏固詞匯,增強了學生練習的趣味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接著教師要求學生兩兩練習對話,然后進行表演展示。學生們的積極性高漲,為了使表演更形象,他們配上了音效和動作,如:騎自行車的同學邊做踩腳踏板的動作邊說:叮鈴鈴,I ride a bike.坐公交車的同學表演了站在車上手抓扶手搖晃的動作,說I take the bus.等。接著教師設置了1b的聽力任務,針對聽力任務中的人物問:How does Mary get to school? 學生回答She take the subway.教師引導學生注意一般現在時的表達方式,應該為:She takes the subway.并加粗字體,突出難點。教師又說:Look at the picture in 1a.How does ……get to school?再一次進行小組對話的練習,要求學生運用第三人稱單數的形式進行對話,學生們也不甘示弱,把對話展現的活靈活現。
情境四、升華----用生活創設情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創設情境時,要密切關注現實生活,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創設越接近真實的情境,學生就越容易將自己投入到教師所創設的情境中來,成為情境中的一部分。
學生在操練了詞匯和句型后,教師順勢利導,說:Iv known how you get to school, you have a happy life. But there are many students having a hard way to school.接著讓學生觀看新聞,講訴了在四川涼山地區孩子們每天攀爬光溜溜的鋼索上學的情景,鋼索下是湍急的河水,令人觸目驚心。但是這里的孩子日復一日,年復一年,走了好多年了。
教師針對該新聞提出了以下4個問題:How do they get to school? Why do they go to school like this? How can you help them? What can you do now? 通過學生們之間相互討論得出“Help each other and love each other”和“Cherish the present life, study hard”的道理,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26頁
[2] 路景菊.大學英語情境教學研究.吉林大學出版社,2007年第191頁.
[3]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第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