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周瑋
貴州省地域經濟差異與類型分析
貴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周瑋
從整體上看,貴州省經濟在發展中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具體可以將貴州省地域經濟發展劃分為三大區域:第一區域指的是貴陽市,第二區域包括遵義市和六盤水市,其他地區可以劃分為第三區域。受地理環境和政府政策的影響,貴州省三大地域經濟區域在經濟發展程度和經濟類型方面存在較大差異,這對貴州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嚴重的不利影響。本文主要研究了貴州省的地域經濟差異和經濟類型,分析了導致貴州省經濟差異和經濟類型不同的原因,提出了如何實現貴州省經濟協調發展的相關建議。
貴州省 經濟差異 經濟類型 協調發展
在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區域經濟發展不協調、經濟類型缺乏互補已經成為阻礙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重要問題。而要實現貴州省區域經濟協調發展,就必須要對貴州省區域經濟發展過程中的經濟差異和不同的經濟類型進行深入了解,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有效措施,推動貴州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對貴州省三個不同經濟發展區域的經濟差異和經濟類型進行了詳細分析,并找出了引起貴州省不同地域存在經濟差異和不同經濟類型的原因,并提出了自己的關于實現貴州省地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措施建議。
1.1第一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貴州省經濟發展的第一區域指的是貴陽市。貴陽市是貴州省的經濟發展中心,并且經濟的發展速度比較快。從整體上看貴陽市經濟發展具有豐富的自然資源、礦產、能源和旅游資源。在貴陽市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一方面,貴陽市保持了本地區在貴州省經濟發展中的帶頭作用,利用各種優勢資源帶動地區經濟發展;另一方面,貴陽市也充分發揮了其對其他地區經濟發展的引導作用,引領全省的經濟發展。貴陽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擁有良好的區位、交通、政策、資本、管理、信息、技術等多方面的條件,這些優勢使貴陽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集中了省內的重點企業和有實力的大公司。從整體上看,貴陽市的經濟結構比較合理,經濟發展速度較快。近年來,隨著貴陽市經濟結構的不斷調整,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所占的比例持續上升,產業結構不斷趨于合理。
1.2第二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在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將遵義市和六盤水市看作是貴州省經濟發展的第二區域。從貴州省和和遵義市的經濟整體發展情況來看。兩市擁有良好的工業基礎和旅游、礦產資源,具有一定的經濟發展潛力和自身發展能力。但是,兩市和貴陽市之間還存在有較大的差距,各項經濟指標和貴陽市之間均有1~2倍的差距,與第三區域經濟發展程度相比,雖然兩市的經濟發展相對領先,但是還沒有形成全面領先。從遵義市和六盤水市的經濟結構來看,兩市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豐富的煤電和礦產資源,雖然在人力、資本、信息、技術方面具有一定基礎,但是還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結構,優勢并不突出。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兩市的資源、能源輸出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有一定優勢,例如遵義市的酒業、錳合金,以及六盤水市的煤炭、電力等行業。
1.3第三區域經濟發展現狀
從整體上看,貴州省第三區域經濟的發展比較差。貴州省第三區域經濟發展較慢的主要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對此進行總結,這集中體現在區域經濟發展缺乏必要的經濟要素。貴州省第三區域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缺少必要的資源、勞動力、資本、管理、信息、技術等一切經濟發展的必要因素。由于缺乏必要的經濟發展要素,貴州省第三區域經濟發展只能依靠地區的土特產品和少數民族文化旅游來維持經濟運行。貴州省第三區域經濟在發展上相對封閉,與外界缺乏有效交流。應當指出的是,當前貴州省第三區域經濟發展嚴重滯后,這對于推動貴州省地域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貴州省經濟的快速進步造成了嚴重阻礙。
2.1人力資本因素
從經濟發展的角度來看,勞動力投入和經濟增長之間是成正比的關系,投入的勞動力越多,投入的勞動力的素質越高,經濟產出就越多,經濟發展的速度也就越快。在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三大經濟區域在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階段存在差異,導致勞動力素質存在很大差異。從整體上看,貴陽市的整體勞動力素質要高于第二和第三經濟發展區域,而第三經濟發展區域的勞動力素質要明顯低于全國水平。在知識經濟時代,經濟的增長和發展需要依靠高素質人才。但是,由于區域人才素質之間存在較大差異,導致區域經濟發展存在較大差異,也導致經濟結構不健全。
2.2區位因素
自然環境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重要基礎,對人類社會生產、生活、分布與組織有著較大的影響,而自然因素的不同也必然會導致經濟發展的差異。自然資源構成了人類社會生存的自然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經濟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自然資源與地理區位是影響社會經濟發展的必要條件,對區域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從這一層來看,貴陽市位于交通樞紐,交通便捷,同時也是我國西南地區重要的通信樞紐,在諸多條件的影響下,是貴陽市發展成為貴州省的綜合性工業級基地,并建成了全國循環經濟的重要試點城市。并且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貴陽市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優勢,推動了貴州省經濟發展,并對其他區域經濟發展形成帶動作用。相比于貴陽市而言,貴州省其他地區由于地形原因和經濟原因的影響,導致這些區域的交通不便,公路、鐵路的整體運輸能力較弱,與外界的溝通比較少,這也使這些區域中心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對區域經濟的輻射和帶動能力比較差。例如貴州省的畢節地區,至今還未修通鐵路,導致當地運輸能力存在很多不足,對外信息交流更加閉塞,使得這一區域至今還存在“汽車輪子經濟”的說法。
2.3政府政策差異
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經濟政策會對區域經濟產生重要的影響,其中,無論是國家制定的宏觀區域經濟政策、還是地區制定的微觀區域經濟發展政策,都能夠以外在力量的形式對區域經濟發展形成重要的推動力量。區域經濟發展政策能夠通過增加或者減少市場經濟主體的經濟利益,對市場經濟主體的行為造成影響。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尤其是帶有差別的區域經濟發展政策在實施的過程中,給不同地域經濟發展帶來的差異使很大的,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對區域經濟發展造成決定性的影響。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逐漸由傳統的區域經濟均衡發展轉變到區域經濟的非均衡發展。經濟發展的重點也逐步轉移到經濟基礎好、區位優勢好的地區。在這一背景下,貴州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將貴陽市作為經濟發展的重點,為貴陽市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政策環境。在我國特殊時期,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建成的遵義、安順、六盤水、都均等重工業城市在失去了國家政策和資金的支持之后,發展速度不斷降緩,甚至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倒退的現象。貴陽市自1992年開放以來,通過利用外資和使用現代技術,發展外貿經濟促進了貴陽市經濟的快速發展,但是其他地區開放時間較晚、開放程度比較低,導致當地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經濟發展速度比較低。
3.1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為了實現貴州省經濟的協調發展,促進產業發展相互協調,在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首先,要加強基礎交通設施建設。交通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先導,是經濟發展的動脈所在。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無論是原材料的采購,還是產品的輸出都必須依靠良好的交通。為此,貴州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著重加強貴州省第二區域和第三區域地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要加強鐵路和公路的投資,確保交通暢達。交通是貴州省對外開放的橋梁,能夠確保物質資源和人力資源的自由流通,這樣才能打破封閉狀態,通過對外開放促進經濟發展、進步。其次,加強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時代,信息資源在推動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從整體上看由于貴州省第二區域和第三區域由于在人力資源和技術方面比較差,導致這些區域的信息化發展比較落后,這也導致對外信息交流有很大障礙。貴州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向實現區域經濟的協調發展,必須大力加強經濟落后區域的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外界的交流。隨著信息資源在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將信息渠道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渠道,能夠使貴州省經濟落后地區抓住發展機遇,發揮后起優勢,實現經濟快速發展。
3.2加強政府政策支持
越是在不發達的地區政府權力的作用越大,行政權力的推動力度越強。政府以及其制定的政策在經濟發展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在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協調發展,必須積極發揮政府職能。在貴州省第二區域和第三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貴州省政府必須制定有針對性的措施,確保這些區域經濟能夠順利發展。首先,政府要制定優惠政策。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由于第二經濟發展區域和第三經濟發展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經濟發展速度較慢,因此,經濟的進一步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作為支撐,為此,貴州省政府部門可以減少稅收和提供貸款的方式發掘貴州省經濟發展的內在潛力推動經濟發展。其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相關部門要注意發揮區域經濟資源優勢,推動相關產業發展,因地制宜,帶動當地經濟發展。最后,貴州省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制定完善的區域發展政策和區域發展目標,努力成為區域自主發展的制度的供給者和創造者。
3.3加強文化教育以及人力資源建設
要推動經濟欠發達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推動實現貴州省經濟協調發展,必須加強人力資源建設,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為此,必須加強文化教育工作。本文認為,加強文化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首先,必須改變貧困地區人們的精神狀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僅僅依靠政府和基礎設施建設是不行的,必須要使當地人樹立起艱苦創業的理念,通過教育工作能夠培養人們的創新創業能力,能夠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貫徹“萬眾創新,大眾創業”的理念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其次,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要引導欠發達地區的人們形成正確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消費,促進經濟實體的不斷壯大,以消費促進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最后,在區域經濟發展的過程中,省級財政部門要建立起完善的教育補償機制,加大對經濟落后地區的教育投入力度,注重提高投資人的效益。給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貧困者受教育機會,確保受教育者能夠以技能自立,以知識擺脫貧困。
通過上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發現貴州省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有政策、區位以勞動力素質等方面的影響,導致貴州省區域經濟差異較大,經濟類型也存在很大差別。為了推動貴州省經濟的協調、可持續發展,縮小區域經濟差異,使區域經濟類型更加互補,必須加強對欠發達地區教育、政策扶持和基礎設施建設。在經濟建設的過程中,不同區域要積極利用區位優勢和區位優勢資源,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區域經濟差異,提高經濟發展的協調度。
[1] 朱士鵬,周琳,秦趣.貴州省縣域經濟實力時空差異分析[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01).
[2] 徐英.貴州省地區經濟差異及其演變的結構分析[J].江西農業學報,2008(07).
[3] 楊琴,朱金峰.貴州省地州市區域經濟綜合實力時空特征分析[J].六盤水師范學院學報,2012(06).
[4] 陳群利,王紅.貴州省區域經濟差異的時空分異格局研究[J].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2011(03).
F127
A
2096-0298(2016)07(a)-11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