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艷蓉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
就業壓力下大學生學習狀況分析
郝艷蓉
河南大學經濟學院
由于畢業生的逐年增加、學生的擇業觀念轉變的滯后,以及我國正處于經濟改革和發展時期,就業崗位呈現結構性的不足,導致大學生的就業競爭日益激烈。這給學校、家長特別是學生本人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面對就業壓力學生們理應積極面對,采取有效措施,加大學習投入,提高自身就業競爭力。我們通過研究給出了學習狀況不佳的原因并且給出了一系列的對策。
學習壓力;就業競爭;專業興趣
調查顯示,我們發現被調查的同學中,明確表示有學習動力的占29.93%,有點動力的為25.42%;學習上動力不足的共計36.3%,完全沒有動力的占8.35%。總之,感到學習動力不足的同學數量較多,百分比大,有較明顯的統計意義。正是由于學習壓力的間接性和非學習活動的干擾從而形成大學生就業壓力大而學習動力不足的矛盾狀態。
1 、大學生對就業很關心,但對就業競爭大多數處于較抽象的認識階段。
1 )就業競爭的間接性減弱了競爭壓力產生的學習動力。就業競爭產生了學習動力,但由于這種競爭只能發生在幾年以后,即就業競爭的壓力是間接的,是通過他人的壓力感覺出來的,而沒有直接壓給自己,這種壓力容易淡忘,也容易遇到事物的干擾。這種間接特性削減了學生的學習動力,成為學習動力不穩定的因素。樂觀的思想一般不會形成心理上的沖突和危機,難以產生學習上的動力。不樂觀的狀態能否產生學習上的動力卻取決于外部因素刺激的頻率、強度以及學生對他人畢業和就業的內在感受。只有頻率高、強度大、心理感受敏感的人才會產生強的學習動機;反之,就會削弱就業競爭壓力產生的學習動機,這給學習動力的保持造成了干擾。
2 )非學習活動干擾減弱了就業競爭壓力產生的學習動力。由于就業競爭的間接性以及學習就業有時間上的間隔,這使非學習活動對學習動力的干擾成為現實。在校大學生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如果在學習之外的活動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那么,要保持較好的學習動力是不可能的。
2 、專業認識不足,興趣培養不夠
1 )由于學生以及家人對所學專業以及支持專業的課程了解不夠,入學前填志愿不能使同學們選擇真正感興趣的專業。學生們在入學前以及入學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獲得的知識面較窄,建立的知識結構不全面、牢固,對專業界限認識較粗,不可能很好地理解專業興趣的重要性。這使大學生的專業選擇大多依賴于社會、市場的需求,只要專業熱就填報,而未能將市場的需求和自己的專業興趣較好地結合起來。事實上這時大多數同學尚未形成專業興趣,學生的專業興趣需在大學的課程學習過程中來培養。學生對專業興趣與課程興趣的理解不一定一致,一般都將對專業興趣理解為對所學課程及其知識的興趣,而在選擇所學專業之前很難做到專業興趣的培養。
2 )學習內容抽象枯燥和授課方式不當使專業興趣培養困難。從理論的形成過程來看,理論是在前人長期的社會實踐過程中,經過多次的嘗試歸納總結而出的,是由人們歸納總結出來的科學真理。這些經驗和理論一旦為人所發現就會被社會廣泛應用,指導人們的社會生產,并在實踐中檢驗這些經驗和理論,發展和完善經驗和理論使之更加完備和成熟,然后,這些成熟的經驗和理論又再次指導社會生產實踐活動。學生們不可能經歷理論的形成和發現過程,只是被動地驗證。從學習的內容本身來看,書本知識就是概念判斷推理、文字符號和公式這些從生活中抽象出來的系統化理論化的東西,與豐富多彩的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相比較是非常抽象的東西。學習這些抽象的東西是很枯燥無味的。從獲取專業知識的過程來看,由于可通過老師的傳授和在書本上直接獲取現成的專業理論知識,而不是同學們自己在漫長的實踐中去探索,去歸納總結理論,對理論的原型沒有感受,而是把理論知識通過文字和符號的形式直接地掌握。這是同學們對知識的學習被動依賴于授課老師,對專業興趣的培養也較大程度地依賴于老師的授課是否生動,是否使同學感興趣。學習內容枯燥和授課方式不當使學生專業興趣的培養面臨困難,從而造成學習動力不足。
1 、正確認識就業競爭壓力的間接性
1 )以就業壓力為導向,激發學生學習動力。產生學習動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為服務社會而努力學習的,有謀求好的前途而努力學習的,也有報答父母養育之恩而努力學習的等等。對大多數大學生而言,如果離開其專業背景去謀求生存和發展,那么,在他未來的道路上競爭會更激烈,他的處境會更被動。因此把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定位在求職競爭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然把求職競爭作為學生的學習動機來激發學習動力會使學習帶有功利的因素,然而通過求職競爭在社會上取得經濟上的獨立是每個大學生必須面對的問題,適當的經濟意識并不表明學生的功利。就業壓力將學生與社會聯系起來,將學習與所學知識的應用聯系起來,因此,學生管理工作者應讓學生了解社會對專業知識的市場需求,激發學生們的專業學習動力,從而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和對學習的投入。
2 )加強引導和教育,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擾。就業壓力緩解方式是多樣化的,非學習活動也是緩解就業壓力的方式之一。為了讓大學生保持持續的學習動力,需要對學生經常性地進行求職競爭內容的教育,做好學習動機和動力的維護工作,排除干擾學習動機和動力的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在進行求職競爭教育時,不能讓就業對學生產生太大的壓力和過分的焦慮甚至恐懼,太大的壓力和過分的焦慮都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習,嚴重的還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但適度的對求職競爭壓力的感受會較好地維護學生的學習動機,保持持續穩定的學習動力,表現出較好的學習動力。
2 、了解專業,培養興趣
加強教學環節中的學習興趣培養。首先要注重培養學生對專業的整體認識。在新生進校初期各個教學單位會組織例行的講座,以培養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如,由設專職老師主講專業介紹,參觀與教學相關的實踐環節,介紹本專業的形成過程、培養計劃,培養目標、應用前景以及課程和學分的計劃,讓同學們較全面地了解本專業的基本情況以及本專業在所處學科中的位置,所學課程在本專業的作用和地位,同時注重在每門課程的學習中培養專業興趣。
[1]楊納名,趙金保.大學矛盾分析及大學治理[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7 (02)
[2]王慶彬,柳文敏,李瑞學.高校教育環境優化過程中的矛盾分析及對策[J].山東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01)
[3]趙有軍.大學生就業中的矛盾分析[J].繼續教育研究.2013(04)
[4]張迺英,笪祖秀.影響高校畢業生就業適應性的六大矛盾分析[J].
經濟論壇.2010(06)
郝艷蓉(1996-)女,漢族,山西原平人,河南大學經濟學院,2013級經濟學院本科生,經濟學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