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思鵬
?
高校大學生創業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研究
——以貴州省屬高校為例
和思鵬
高校開設創業教育課程是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分析貴州省屬高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和開展創業課程實施狀況,全面厘清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力圖探索創業教育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有效對策,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高校;大學生;創業課程;教學范式改革
2015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對未來5年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給出了明確目標,要求全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鼓勵和引導大學生創業不僅可以促進知識成果向生產力轉換,推動社會財富的增加,而且還有利于大學生的長遠發展,以創業帶動就業,緩解就業壓力。同時,教育部提出,從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設置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對全體學生開發開設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并納入學分管理。結合貴州省大學生創業現狀和創業課程的實施狀況,深入推進創業課程教學范式改革,助推大學生培養市場意識、創新意識和創業意識,為今后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努力造就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力軍。
針對大學生創業問題,本課題組展開了深入的調研。本次調研在貴州多所省屬高校開展,發放問卷4000份,回收問卷3566份,其中有效問卷3109份。
1.大學生創業意向分析
⑴在關于是否有創業打算的調查項目中,數據顯示了“有,并且很想付諸實施”人數738人,占比23.74%;“有,但近期內不會考慮”人數1585人,占比50.98%;“沒有想過”人數365人,占比11.74%;“說不清”人數421人,占比13.54%。有創業打算的大學生占到調查對象總數的2/3以上,表明貴州省大學生創業意識是非常強烈的。但在有創業打算的大學生之中,近期內不考慮的也占到了2/3。可見,雖然大學生創業意識增強,但付諸實施的較少。
⑵大學生不進行創業的因素,其中選擇“沒有足夠的資金和技術”人次為1648人,占比43.78%,占據了所有因素的首位。“沒有積累足夠的經驗”人次為1019人,占比27.07%,也占據了較大的比例。可見,大學生認為資金和技術、經驗是進行創業的重要因素。
⑶在創業過程中遇到的障礙因素調查項中,大學生選擇“缺乏資金”“缺乏社會資源或人脈”“缺乏工作經驗”和“缺乏相應的知識和能力”因素占據前四位,所占比分別為20.26%、18.59%、18.53%、17.65%。可見,資金、社會資源或人脈、經驗、知識和能力依然是大學生創業首要考慮的問題。
2.大學生創業教育及培訓分析
⑴對有關創業需要的“專業基礎知識”“管理領導能力”“持續學習能力”等各項技能的了解,數據比較平均,沒有太大的懸殊。可見,大學生認為創業需要各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創業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復合型人才。
⑵大學生獲取創業知識的渠道主要是“學校授課”和“媒體和社會宣傳”,分別為1810人次,占比24.76%,1664人次,占比22.77%。這說明,學校教育對大學生創業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媒體和社會宣傳的作用也很強大。
⑶大學生對所在學校的創業教育評價,認為“很一般”的人數高達1241,占比39.92%。認為“還可以”的人數是1092,占比35.12%。評價“很好”的人數僅為265,僅占比8.52%。可見,學生對大學的創業教育滿意度不高,大學創業教育亟待加強。
隨著近年來就業形勢和學生創業需求的變化,各省屬高校創業課程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日益凸顯,大學生創業道路上也面臨突出的問題。
1.大學生創業過程中集中凸顯的問題
⑴創業熱情高但成功率低。上述調查數據表明,被調查的貴州省大學生的創業意愿是比較強的,很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嘗試參加各種實習實踐活動,初步涉足創業領域,主動參加大學生創業俱樂部和各類創業大賽,甚至組建創業團隊通過選拔成功進駐大學生創業園。總的來看,無論是在校大學生還是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都有著強烈的創業熱情和創業積極性,熱衷于參加各類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并積極投身創業實踐,參加創業活動的學生比例也呈現出逐漸增加的趨勢。但是,囿于創業環境、創業者素質、創業資金、創業政策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創業成功的數據還不樂觀,相當一部分在校期間便嘗試創業的學生沒有堅持到畢業創業項目即告失敗。大學生創業過程中呈現出創業熱情高漲但是成功率普遍較低的現象。
⑵創業培訓多但針對性不強。從各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的實際情況來看,多數是由管理人員和輔導員等主導實施的,由于他們自身創業理論知識的不系統、不全面,導致創業教育和培訓內容僅僅停留在一般的創業知識、創業政策介紹上面,或是簡單引介成功的創業經典案例,缺乏深入剖析與解讀,無法切實引導和培育學生形成全面的創業素質和技能。
⑶創業知識及能力培訓不夠。調查中,大部分的大學生創業者認為,需要對創業能力進行系統培訓。對于創業培訓的內容,受訪者最希望得到包括企業管理、市場營銷、溝通技巧、財務知識等方面的培訓。據了解,大學生創業知識大多來源于媒體資訊、社會宣傳及同學朋友間的相互交流,而來源于學校教師授課方面的只有不到四成,無疑讓許多剛畢業的創業者十分迷茫和無從入手。
2.高校創業課程教學面臨的突出問題
⑴創業指導隊伍專業性不強。從大學生創業實際和高校創業教育開展的情況來看,盡管存在各種不同的問題和困境,但是首要的問題應該是高校優秀創業教育師資隊伍的匱乏,既有的創業指導師資力量參差不齊,缺乏系統科學的創業理論知識和創業實踐經驗,專業性建設亟待加強。除此之外,還要不斷引進具備豐富創業實踐經驗的校外創業導師,優化創業師資隊伍結構,促進創業教育的專業性、有效性和科學性。
⑵教學效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目前,創業課程教學的基本手段大多采用傳統的以知識灌輸為主的授課形式。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的教學方式方法比較陳舊。盡管部分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了實踐課時,但實踐教學環節普遍缺乏操作性引導,進而導致實踐環節形同虛設,相當比例的大學生對創業教育課程效果不滿意。
⑶《大學生KAB創業基礎》等創業課程影響力較弱。根據對貴州省屬某高校的調查,自2011年起,該校開始組織相關教師參加KAB講師培訓,并在學校二本中開設《大學生KAB創業基礎》任選課程,但是該門課程的涵蓋面較小,每個班級只能選修30名同學。針對全校300名在校生的創業問卷調查表明,學生對創業基礎的參與度和了解程度不高。其中不了解本校是否有創業課程的學生達56.6%,未參與過創業基礎課程的學生比例達76.4%,但是學生對創業基礎課程的需求比例達到60.5%,對創業基礎課程的需求十分明顯。說明學生想系統學習創業相關的內容,創業基礎課程在高校極有“市場”,不過,認為創業基礎課程需提升教學質量的學生比例也高達56.5%。數據進一步反映了高校創業教育課程還需要進一步鼓勵教師開設充足的課程以滿足學生的需求,這也直接彰顯了目前存在的師資問題、經費問題和培訓問題等。
1.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納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
高校須厘清創新創業教育的內涵,從人才培養的高度對創業教育進行布局。把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體系,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面向全體學生廣泛、系統開展。全省高校要首先推進創業教育選修課的開設,根據學校實際加快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必修課教學的開展,并納入學分管理。與此同時,還要全員動員,廣泛吸納高校管理人員、經濟管理學科專業教師、優秀企業家等多方力量參與創業教育,構建完善的創業教育隊伍體系,努力營造創新創業的濃厚氛圍,為大學生培植創新創業基因。
2.轉變創業課程教學理念,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
將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納入高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頂層設計完成之后,高校大學生創業課程教學范式改革必須徹底轉變傳統的創業指導思路和教學理念,破除“滿堂灌”“填鴨式”和“單向傳遞”的知識講授型和被動接受型教育理念,應當堅持以培養和促進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為終極目標,輔之以各種現代科學教學手段和方式的引領,建構課堂教學的“雙向互動”和創業課程實踐環節的“主動參與”模式,不斷探索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高校人才培養實際的新型創業教育理念,不斷推進高校創業課程教學范式改革向縱深推進。
3.倡導批判性思維與實踐導向相結合的教學范式
批判性思維是原則性知識與能力相統一的智力訓練過程,將創業案例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啟發學生思考,在理論聯系實際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品質,積極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為特征的創業教育氛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及創造性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優化創新創業實踐環節的設置
目前,已有省屬高校試點建設大學生創業園,其示范帶動作用逐漸凸顯,加之學校既有的各種專業實驗室、創業實驗室、仿真實驗室和創新創業訓練中心等,創業基地平臺建設已初具規模,關鍵的問題是要協調各方,整合各類實驗教學平臺,實現大學科技園、大學生創業園、創業孵化基地和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等多種資源共建共享。各高校要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通過舉辦各種層次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努力擴大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覆蓋面,切實助推大學生創業項目的落地轉化。
5.進一步改革創業教育課程考核方法
創業課程教學范式改革還有一項重要內容就是改革課程考核方式,徹底打破傳統創業教育單純以考察創業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為目標的標準化答案考試方式,代之以既關注學習過程評價、實踐環節考核,又注重考查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逐步探索非標準化答案考試方式,避免創業教育課程考核“走過場”“流于形式”,使得大學生創業教育課程真正成為有實效、受歡迎的課程。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著力推動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向縱深發展。
(作者單位:貴州財經大學)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6.012
貴州財經大學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項目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