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慧麗(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影像學院,江蘇鹽城224000)
?
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雙語教學的認識與思考
張慧麗
(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影像學院,江蘇鹽城224000)
摘要:醫學影像技術國際交流與合作日益頻繁,這對影像技術人才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本文對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雙語教學的內涵、意義及實施進行總結分析,探究該專業雙語教學形式、師資隊伍建設方案和教材選用等問題。
關鍵詞:雙語教學;高職;醫學影像技術
教育部2001年頒布《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在高校推動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專業教學,又在2003年和2005年頒布的高等學校教學相關文件中多次強調推進雙語教學[1]。此后,雙語教學在各大本科院校中迅速開展起來,少數高職院校也進行了雙語教學實踐,但開展的課程數量遠不及本科院校[2]。近年來,隨著高職院校教學的國際化,個別專業開展中外聯合辦學,雙語教學課程在高職院校也逐漸增多。本文通過對鹽城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的雙語教學情況進行研究分析,旨在為高職醫學院校開展雙語教學提供借鑒。
雙語教學是指以母語及外語兩種語言為媒介進行非外語類專業課的教學[3],我國目前雙語教學多采用英語。雙語教學主要包括3種模式:(1)浸入型:課堂教學完全使用外語;(2)過渡型:學生入學前期部分或全部科目使用母語教學,后期使用外語進行教學;(3)保留型:學生入學前期使用母語教學,后期部分學科逐步開始雙語教學,但部分學科仍然使用母語教學[4]。我國不是有多種官方語言的國家,語言環境仍以母語(漢語)為主。隨著各類英語教育的不斷普及發展,高校教師和學生英語水平都有較大提高,能夠進行基本日常交流,但仍不能完全使用外語進行專業授課、學習和國際學術交流。因此,多數學者認為我國目前的雙語教學屬于保留型模式。而對于高職院校而言,特別是醫學類高職院校,學生整體英語水平較本科院校學生差,且課時緊、學業任務重,上述3種雙語教學模式并不完全適合。教師應根據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特點及學生實際英語水平靈活選擇雙語教學形式。
很多教師認為高職醫學院校培養的學生今后多從事醫學技術工作,層次不高,沒有必要開展雙語教學。這一想法已經不適用于現代醫學技術人員特別是醫學影像技術人員的職業要求,嚴重阻礙了高職醫學影像技術教學改革及教學質量提高。原因如下:(1)當今醫學影像設備更新速度較快,各級醫院影像設備整體升級,二級及以上級別醫院基本都擁有大型影像檢查設備(DR- X光機、CT檢查儀和MR檢查儀等),特別是三級以上醫院基本選用的是國外進口設備,設備操作界面及按鍵全部為英文,這對影像技術人員的英語水平要求較高。(2)外籍人員就診數呈逐年遞增趨勢,急需醫務人員提升外語水平特別是英語口語交流能力。(3)目前醫學影像學權威期刊書籍及計算機檢索數據庫基本都以英文出版,國際會議都以英語進行交流,我國醫學工作人員外語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醫學影像學科的發展[5]。(4)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醫學高職院校開展中外聯合辦學,高職生可以選擇在國內完成規定學業后赴國外院校深造,這對其專業英語應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我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于2014年開始對2013級學生的部分專業課開展雙語教學。在課程開展初期和末期分別對學生進行問卷調研。以下是我院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開展雙語教學所取得的經驗總結。
3.1明確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教學目標與本科院校有著本質的不同,高職院校培養的不是學術研究型人才,而是高級技能應用型人才。因此,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應注重兩個方面:(1)專業知識是教學的主要方面,專業英語學習為專業技能學習服務,二者不能本末倒置。(2)由于課時緊、任務重,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雙語教學應該針對性較強。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專業詞匯拓展、專業術語表達和交流等教學,即注重學生專業英語應用能力培養。
3.2注重對學生的引導,靈活選擇授課形式
雙語教學不是教師的“英語脫口秀”,而是將專業英語融入課堂專業知識傳授中,二者融為一體,切實讓學生學到專業技能[6]。高職生在知識基礎、英語水平和學習習慣方面都較本科生差,如果教師只顧自己講,不考慮學生實際接受能力和感受,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和動力。因此,在雙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引導,根據學生特點靈活選擇適合的教學形式。
針對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的調研發現:(1)96%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對于今后學習和工作有幫助;(2)74%的學生認為預習后新課聽課效率可以提高30%~40%;(3)82%的學生認為雙語授課以小班授課(30~40人/班)、小組討論、視頻觀看等形式為宜;(4)73%的學生認為雙語教學中英語授課比例占50%較適合,基礎較好的學生認為全英文授課較好;(5)近50%的學生建議增加課堂師生和學生間互動,增強學習興趣;(6)98%的學生認為專業詞匯記憶是學習難點。
由此可見,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雙語教學大致可以從以下方面努力:(1)加強課前預習和課后復習,提高課程銜接度[4,7]。(2)采用靈活的授課形式,創造較為輕松的課堂氛圍。教師要根據授課內容特點來調整教學形式,可引入案例教學法、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等[8],多進行小組討論、演示,增加師生、學生互動,并適當讓學生觀看課程相關英文視頻資料,增強學習興趣和動力。(3)盡量以小班形式授課,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聽課效率和教師對學生的關注度,另一方面也便于師生互動,有助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學習動態。
3.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雙語教學的直接組織實施者,在雙語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職醫學院校雙語教學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往往一門雙語教學課程只有一名教師授課,這樣很難保證教學質量,因此加強高職醫學院校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工作十分必要。(1)加強校內專任教師雙語教學能力培養。可選派專業能力強、英語水平高的教師赴國外參加雙語教學培訓,拓展雙語教學思維,提升英語聽說能力。(2)健全雙語教學管理制度,增加教學投入。為了保證雙語教學質量以及教師教學積極性,學校應該建立一系列針對雙語教學的管理、評價制度,并按照一定比例適當提高教師的課時酬金或課時核算系數。
3.4選擇適合的雙語教材
教材是雙語教學的重要載體,教材選擇非常重要。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學生英語能力較弱,且雙語課程課時緊,不適合選擇原版影像技術教材。為保證專業知識英文表述的“本土性”,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實際情況,借鑒原版教材內容,自編雙語教學講義。
綜上所述,高職醫學影像技術專業開展雙語教學適應社會發展和行業工作、交流需求。但高職醫學院校雙語教學具體實施過程中仍存在諸多問題,雙語教學任重而道遠。
參考文獻:
[1]高新.大學雙語教學改革的方向——CBI教學法[J].教育教學論壇,2014(5):61-62.
[2]張慧麗,張益蘭,許鳳.醫學高職教育雙語教學初探[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11,10(12):1434-1436.
[3]馬玲,張慧霞,陳煜,等.醫學院校雙語教學持續開展的困惑與思考[J].新疆醫科大學學報,2013(4):563-565.
[4]苗旭濤,全世明,雷蕙嘉,等.高等醫學教育中雙語教學的認識與探討[J].重慶醫學,2013(35):4356-4358.
[5]范麗,劉士遠,于紅.醫學影像學雙語教學的現狀及實施策略[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3(3):95-96.
[6]董春穎,杜春慧.雙語教學效果和學生英語水平關系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3(5):128-130.
[7]李曉敏,張靜平,周樂山.護理研究生雙語教學方式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4(19):109-112.
[8]徐亞麗,高云華,劉政,等.醫學超聲影像學雙語教學模式初探[J].臨床超聲醫學雜志,2014(9):641-642.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46(2016)09-00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