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 大連 116600)
?
【大學文化】
信息時代元認知策略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模式
于海燕
(大連財經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應試教育和大班授課嚴重影響了中國學生英語聽說水平的提高,目前各高校都在嘗試推廣基于網絡多媒體的混合教學模式。在這種新的教學模式下,再次探討元認知策略,對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構建適合本校學生的大學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模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
元認知;英語聽說;自主學習
眾所周知,應試教育及大班授課嚴重影響了我國學生英語聽說水平的提高,而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近年來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催生了網絡教學與傳統課堂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擺脫“聾啞英語”的現狀。筆者認為,混合教學模式要想得到預期效果,關鍵在于提高學生的元認知水平。本文意將元認知策略引入大學英語聽說教學,探討其重要作用,并結合學生特點構建新的大學英語聽說自主學習模式,從而更好地提高大學英語教學質量。
(一)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最初是由美國心理學家Flavell提出的。他認為,元認知是“個人關于自己的認知過程及結果或其他相關事情的知識”,以及“為完成某一具體目標或任務,依據認知對象對認知過程進行主動的監測以及連續的調節和協調”[1]。Paris和Winograd提出了元認知的兩個重要特征:自我評價與自我管理。簡言之,元認知策略就是認知個體對自身認知過程的認知,運用認知過程中獲取的知識,通過設定學習計劃與目標、監控學習過程以及評價學習結果等方式自主調整語言學習的行為。
元認知策略包含計劃策略、監控策略和評估策略。其中計劃策略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之前對學習活動的目標和過程進行規劃和安排,包括設定學習目標、瀏覽學習材料、提出疑問,并思考如何才能完成學習任務。監控策略指的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根據設定的學習目標和計劃,有意識地監控自身的學習進程,包括各種學習手段的實施及計劃的執行效果等各方面。評估策略指的是學習者根據一定標準對其認知活動的最終結果進行評估,發現問題及時糾正。這就意味著學生在監控自身學習行為之后,應及時總結經驗與教訓,才能更好地制定新一輪學習計劃。
(二)元認知策略與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意味著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動參與學習過程,是學習活動的實踐者和執行者。而元認知策略指導下的自主學習更加強調學生在學習進程中的主動性及主體地位,自行設定學習計劃、監控學習過程、評估學習效果,并及時調整學習策略。其中,元認知水平高的學生更善于選擇學習策略,繼而展現出目標明確、計劃完善、自控能力強等特點。因此,要努力增強學生的元認知意識、豐富元認知體驗,才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
(三)構建元認知策略指導下的聽說自主學習模式
傳統的大學英語聽說課堂教學,師生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和地點,按照統一的進度完成學習任務,無法兼顧學生各自的學習基礎和需求,很難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將教師的指導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運用元認知策略構建混合教學模式下的聽說自主學習模式就顯得極為重要。混合教學模式擁有豐富的網絡資源和強大的教學軟件,學生可以擺脫授課時間、地點、班級規模等各方面的限制,按照自身基礎和興趣通過網絡自由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習資料,自行調節難度和進度,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3]在元認知策略指導下,學生遇到疑難問題會更加積極主動地尋找答案,與同學探討、向教師求援,真正實現教師個性化教學,學生自主學習。
(一)增強學生元認知意識
教師引導學生有效運用元認知策略之前,必須首先讓學生認識到元認知策略對語言學習的重要性。課前,教師可以利用問卷或微信私聊的方式了解每一位學生對元認知策略的理解程度和運用情況,對元認知意識較差的學生,教師要詳細介紹元認知策略的基本理論和應用方法,講解在聽說學習中如何制定有效的學習計劃,進行自我監控和評估,幫助學生形成最初的元認知意識,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對自身元認知策略的培養中,不斷強化,從而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
(二)靈活運用元認知策略
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應以學生為中心,結合教學大綱、教學進程及聽說教材進行訓練。具體的訓練方案可以劃分為聽前準備、聽中指導和聽后檢測三個階段,教師分別以計劃者、監控者和評價者的三重身份帶領學生進行元認知策略的習得和運用。
1.聽前準備
(1)制定學習計劃。教師要參考教學大綱的要求,指導學生明確本學期聽說課的學習目標,協助學生分析自身學習特點、評估自身聽說水平,并在此基礎上制定學習計劃,安排學習時間和學習任務,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及時發現問題,主動運用元認知策略尋找解決辦法,不斷調整學習策略以達到最佳學習狀態。對于英語基礎較好的學生,可以加大訓練難度,增加新聞、講座、財經報道等專題性較強的聽力材料,口語話題也可以延伸到政治、經濟和宗教等更加深層次的社會問題,向更高標準邁進;而基礎差的學生,可以選擇校園學習、家庭生活等相對熟悉的聽力內容,口語訓練可以從掌握語音語調開始,為提高聽說能力打基礎。
(2)準備聽說素材。教師要參照教育部頒發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準備難易相當的認知素材,搜集大量聽說文本以及音頻、視頻供學生訓練,內容應涉及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利用過BBC制作的電視節目,關于學習、旅行、自然、地理、各國文化的主題,趣味性和知識性相結合,確實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認知熱情。
2.聽中指導
在聽說學習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監控自己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效果。首先,教師要鼓勵學生就聽說主題積極思考,互相討論,并結合實踐勇敢表達自己的觀點。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進行精聽和泛聽訓練。精聽訓練考察的是文章細節,《新視野大學英語聽說》(第三版)就是很好的訓練材料,大量的音頻視頻對應的多項選擇、句子聽寫、回答問題都是很好的訓練形式。泛聽是就主題相關的素材進行廣泛地聽說訓練,目的是增加詞匯量,拓展知識面,如上文提到的BBC節目就是很好的選擇。最后,教師在聽說學習中要時刻提醒學生集中注意力,學會篩選信息,注意把握關鍵詞,預測所聽內容,如first、for example、because、but等,理順前后句的語義關系,培養學生利用已知信息和常識推測未知信息的能力。
3.聽后檢測
聽后檢測是聽說教學的重要環節,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可以利用教學軟件自主進行聽后檢測,核對答案,有效評估學習目標是否達成,重點難點是否掌握,收獲和不足何在,同時反思學習效果及元認知策略的運用情況,及時發現問題,調整學習策略,以便更好地制定下一步的學習計劃。
而教師在整個檢測過程中也要發揮好監督和指導作用,努力做到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靈活運用各種手段促進學生學習策略的內化和吸收,有效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比如,讓學生聽完材料后回答問題,用自己的語言復述故事或改編成短劇和情景對話,這樣既能檢驗學生對所聽文章的理解程度,還能鍛煉口語交際能力,符合當前社會對現代大學生英語能力的要求。
元認知策略強調的是學習者對自身學習進程及學習效果的認知、監控和調節。以往對元認知策略的研究表明,元認知策略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有極其重要的作用,是提高其學習成績的有效策略。元認知策略的有效應用可以保持學生在聽說學習中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增強學生的自我調整和反思能力,同時培養了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聽說水平。當然,學習策略的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長期有意識、有系統地反復訓練,才能達到熟練內化策略的程度,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成為能管理和支配自己學習的真正主人。
[1]Flavell J.Metacognitive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 and development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3):906-911.
[2]翟素琴.元認知策略在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中的應用[J].英語廣場,2013,(11):27-28.
[3]于海燕.利用移動技術構建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J].英語廣場,2015,(8):69-70.
【責任編輯:周 丹】
H319
A
1673-7725(2016)07-0153-03
2016-05-05
于海燕(1977-),女,山東萊陽人,講師,主要從事英語教學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