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磊
【摘 要】21世紀是信息化、數字化時代,并且對現代社會經濟以及社會生活方面有重要的影響,新媒體的出現是導致這一趨勢增強的主要推動力。在這些新媒體中,網絡是發展最為迅速、對社會影響最大的新媒體,突破了地域、時間、空間的限制,使信息的傳達效率、速度以及傳播范圍都得到了較大發展。因此,文章主要針對網絡媒體的視覺傳達設計展開分析與研究。
【關鍵詞】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藝術發展
中圖分類號:J5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02-0135-02
一、網絡媒體的定義
上個世紀末,聯合國新聞委員會將互聯網正式稱為“第四媒體”,但是目前學界對于網絡媒體的定義各有說法,例如學者匡文波在《網絡媒體概論》中指出:網絡媒體就是通過計算機網絡傳遞信息的文化載體,其主要指計算機互聯網[1];而學者錢偉剛對于其有不同的看法,其認為網絡媒體從廣義上分析是互聯網,而從狹義分析其是指互聯網傳播平臺中進行新聞信息傳遞的網站。學者雷躍捷等人表示:網絡媒體是在互聯網基礎上,通過電腦、電視以及智能手機為終端,將新聞信息以文字、聲音以及圖像等形式進行數字化、媒體化傳播的媒介[2]。文章所研究的網絡媒體為互聯網。
我國網絡媒體的迅猛發展,主要得益于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其在日常工作應用中的拓展;此外,互聯網自身的功能促進了網絡媒體的形成。互聯網主要有三方面功能:第一是通信功能;第二是信息傳播功能(信息收集與發布);第三是商務功能,也就是現代電子商務,互聯網提供了一個貿易平臺,實現了構建無地域和時間限制的商務平臺。此外,網絡還具有遠程教育、醫療咨詢、網絡民意調查以及市場查詢等功能。
二、網絡媒體視覺傳達的特征
網絡媒體具有信息量大、操作簡單、智能化、自動化、搜索快捷、圖文并茂、交互性、開放性等方面特點,能夠節省存儲、印刷所需的經費,提高了積極效益,并且更新速度快,信息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快速傳播,信息資源豐富并且獲取方面,成為現代最具生命力以及活性的大眾文化傳播媒體[3]。網絡媒體能夠實現讀者與作者之間的網絡互動、意見反饋,轉變了傳統的交流模式。
(一)傳播以及更新速度快:網絡媒體能夠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以及實時更新。網絡媒體的反應速度快、時效性高,其不受時間、空間以及形式等方面的限制,信息一旦上傳到網絡中在瞬間即可實現所有網絡用戶的閱讀與瀏覽。電視節目、廣播是以周或天為期限進行更新,而網絡媒體的更新時間是以分、秒為期限。在網絡中,上一分鐘還是頭條的新聞,可能在下一分鐘便被其他新聞給擠下去,這種現象在網絡媒體中不是罕見的現象。
(二)信息量大、內容豐富:網絡媒體所上傳的信息,都是通過數字化技術處理的,一個文字轉變為兩個“字節(byte)”[4]。報紙若想刊載10000字節的文章,大致需要一個版面進行闡述,這為報紙的印刷、排班、發行以及成本等方面到來了諸多問題;而廣播、電視的內容更是需要精確控制到秒。而網絡媒體儲存數字信息則非常方便且價格低廉,一個30G硬盤就能夠存儲153億漢字的信息量。
(三)范圍廣:在全球范圍內,約有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在使用互聯網,網絡媒體能夠實現真正的全球性、開放性。在互聯網中,能夠對其他國家發生的事情進行實時了解,而傳統媒體則不能實現這一目標。
(四)搜索、復制便捷:傳統媒體,例如電視、廣播、報紙等媒介的搜索都需要依靠相關的資料室或至圖書館進行人工查詢。而網絡媒體則僅需通過搜索引擎,對網絡數據庫中的資料進行查找、復制以及拷貝。
(五)交互性:這是網絡媒體最具特色的特征,傳統媒介無論形式如何多樣、內容多門豐富,但其與讀者之間是一種單向關系。網絡媒體具有自下而上的交互性,用戶能夠通過互聯網與網絡媒體相關編輯進行溝通與交流,并且交流過程能夠成為網絡媒體新聞實時發布的一部分,例如時下流行的網絡直播[5]。網絡媒體是信息傳播與閱讀者之間的關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傳播學理論中將任何傳播行為定義為雙向的,只有及時獲取讀者反饋意見才能夠實現有效對額傳播。傳統媒體由于受到時間、技術以及渠道等方面的英雄,其基本上屬于單向傳播,而閱讀者處于被動地位,只能被動接受傳遞信息。網絡媒體的傳播主要是通過網絡的互動性,將其形成一個循環,能夠及時反饋群眾的意見,從而提高信息傳播的效率。現階段的網絡媒體中,許多門戶網站都建立了能夠反饋用戶意見的頻道或模版,并且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調查用戶對網站的使用意見。
三、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設計
視覺與認知是每一個人每天在接觸到新的對象與現象之間所得到的。視覺是一種對構造的描述,其從真實存在的圖像中獲取外部環境的結構、地點。認知則是信息處理的結果,是對知覺、感覺、觸覺、聽覺、記憶、思維、表象、概念等有機結合的信息處理過程。網頁設計的最終效果是以視覺畫面的形式呈現于用戶的顯示屏中。因此,一方面用戶能夠通過視覺畫面獲取想要了解的信息,另一方面,網頁設計者想要根據用戶的理解能力,通過設計簡單易懂的圖像或畫面,幫助用戶獲取信息。相關文獻指出,人類視覺僅有10%屬于物理層面,而余下90%屬于精神層面,雖然在獲取視覺認知的過程中,感覺刺激以光的形式從眼球傳遞到中樞神經系統而形成有意義的圖像[5],在此過程中,用戶需要以個人經驗、知識以及周圍環境等方面信息對圖像進行詮釋。換句換來說,人們一睜眼便能看見圖像,而學習過程中想要看到的圖像需要通過學習進行選擇,人們無法將所有精力放在能夠看見的任何事物中,而是通過學習的方式選擇想要看見的東西,從看到到看見是一個具有推理性質以及決策意義的過程。
改革開放后,各種文化的引進推動了我國藝術的發展,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設計突破了傳統觀念的限制,開始嘗試以繪畫、圖像配合漢字書法、美術字體等形式進行視覺傳達設計。并且以一些大型門戶網站堅持自主視覺傳達設計,其結合西方國家的先進理念,但本質上是以我國文化特色為核心,為推動網絡媒體的發展創作了許多優秀的作品,形成了現代網絡媒體獨具特色的視覺傳達設計風格。
在互聯網出現的早期階段,大部分學者、藝術家以及出版家對于網絡媒體的不感興趣,認為其是小眾且無用。隨著近些年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了其的重要性以及流行的必然性,許多學者間接參與了網絡媒體的視覺傳達設計當中,藝術家作品的引用,賦予了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設計豐富的藝術內涵,呈現出多樣性和藝術性。現代社會重視藝術發展,提倡將藝術與生活相結合。因此,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設計將藝術帶入作品設計中,要求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設計一面要求具有美感,同時重視信息傳達的“藝術”。
漫畫是一種新興藝術形式,其具有強烈的幽默性、諷刺性以及歌頌性,能夠起到教育、審美以及認知等社會傳播作用,尤其是對信息的傳播、商業廣告以及網絡媒體視覺傳達設計的應用最為經典,也是漫畫設計最為廣泛和普遍的應用渠道。例如,百度網站logo設計中應用了極富意蘊的漫畫形象,并且線條和布局非常完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6]。
參考文獻:
[1]李婧.最具感染力的網絡廣告形式——富媒體廣告[J].新聞界,2012,12(15):163-164.
[2]付麗娜.制約之美——網絡媒體中的視覺藝術設計[J].才智,2013,22(18):147-148.
[3]馬強.圖像媒介與地域文化空間形象的建構——以網絡媒體圖片有關“內蒙古”的地域形象分析為例[J].內蒙古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23(15):123-127.
[4]桑林.淺談網絡媒體下廣告的視覺傳達[J].前沿,2012,15(18):190-191.
[5]鐘惠輝.網絡媒體的視覺傳達設計[J].科技傳播,2012,23(11):175-176.
[6]王山.現代網絡媒體的視覺設計審美特征[J].西北美術,2013,19(12):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