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紅 王建軍
?
淺析新媒體技術在理論教學中的應用
盧紅王建軍
摘要:新媒體是社會改革的必然趨勢,利用新媒體技術輔助高等教育,不僅體現了當代教育改革的先進性,而且更是為醫學領域專業人才培養提供了技術性支撐。為了更好地服務于專業生學習,教師要積極倡導學生利用科技化學習平臺,幫助學生構建更具時代特點的學習空間,培養出更多的醫學專業人才。本文介紹了新媒體發展趨勢,總結了高校醫學理論教學存在的問題,并且提出了符合大學生人才培養需求的教學改革方案。
關鍵詞:新媒體;醫學理論;教學問題;對策
醫學人才是社會緊缺型人才,隨著醫療體制的深化改革,我國對醫療專業人才需求量持續增多,這加快了高校對專業人才培養的改革進度。理論是人才培養的第一步,學好理論對醫學專業生的培養具有多方面意義。面對傳統醫學教學模式存在的不足,教師要敢于引入新媒體技術輔助教學,為專業生們創造更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因此,掌握新媒體技術特點及發展趨勢,有助于優化現有的醫學理論教學模式,體現了時代革新趨勢下的教學改革方向。
缺乏學習激情是醫學理論教學的難點,對事物缺乏持久性,在醫學理論學習中追求視覺感,缺乏對文字的敏感性,喜歡依賴成人。現階段,大學生醫學理論學習教學模式存在諸多問題,不僅制約了學生參與醫學理論學習的積極性,同時給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許多阻礙。教材是大學生醫學理論學習的基本載體,不同教材內容可以呈現不同的醫學理論學習平臺,讓學生體會到更多方面的學習樂趣。我國高等教育中,醫學理論學習教材內容相對有限,多數采用舊式書本教材,學生無法接觸到新知識、新內容。此外,教師過于依賴傳統教材內容,沒有及時更新或調整醫學理論學習教材,也是影響醫學理論學習教學的因素之一。另一方面,我國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學方式不當所致,教師缺少足夠的教學觀念與意識。大學生醫學理論學習能力培養工作不足,即便開展了大學生醫學理論學習教學活動,也難以對學生醫學理論學習思維及能力起到培養作用。例如,學生依舊是課堂的“傾聽者”,教師占據主導地位,這些都體現了教學方式的滯后性。此外,改革意味著創新,創新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根本動力。大學生醫學理論學習教學創新力不足,既阻礙了先進教學思想的普及與應用,又不利于先進信息技術的靈活應用。目前來看,高等教育技術改革措施較少,信息技術并沒有在教學實踐中得到推廣使用,與發達國家對比差異較大。
“新媒體”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繼報刊、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以后發展起來的新的媒體形態,包括網絡媒體、手機媒體、數字電視等。新媒體亦是一個寬泛的概念,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娛樂服務的傳播形態。嚴格地說,新媒體應該稱為數字化新媒體。當前,高等教育事業快速發展,新媒體在專業領域教學中得到普及應用,以新媒體為平臺構建新型教學方案是不可缺少的發展趨勢。狹義上來說,高校新媒體教學系統主要是以多媒體為中心的教學方案,挖掘多媒體平臺的教學應用優勢,為學生創設更為數字化的學習空間。高等教育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方式之一,其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發展期間的人才需求問題。醫學理論課程開發是高等教育研究內容之一,以新媒體教學模式開展高等課程教育,體現了創新思維在高等教學中的普及應用。隨著國外高等教育思維在我國的不斷推廣,國內高等院校也可參照發達國家擬定理論課程開發方案。伴隨著市場經濟體制改革進程的加快,醫療行業對于高等人才的需求量持續增多,不同崗位都需安排專業人員從事相關工作。我國高等學校要從高等教育發展的實況出發,準確地發現高等教育缺陷。醫學理論教學改革的重點在于新技術普及應用,以“新媒體教學”教育思想為指導,借鑒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經歷,擬定一套適合我國高等院校醫學理論課程發展的對策。
當前,高等院校學生學習壓力較大,尤其在一些難點課程教學中,學生往往面臨著巨大的學習壓力,給教師課堂教學活動帶來了一些難題。為了改變傳統教學模式,教師要懂得應用授課方式創造優質課堂環境,引導學生掌握更加科學的學習方法。針對傳統教學平臺存在的不足,應總結過去醫學教學存在的難點,按照實際課堂教學狀況提出可行性改革方式。作為教師,也要懂得調整醫學課程體系,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高等學校醫學課程對于認識醫學與自然界、醫學與人類社會的關系,認識醫學的科學價值、文化價值,提高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理性思維,發展智力和創新意識具有基礎性的作用。現階段,高等學校醫學教學面臨著諸多難點,約束了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影響了學生對醫學知識的認知能力。新課標要求高等學校教師轉變教學理念,以創新性思維為指導展開教學活動,從根本上使學生走出對醫學課程的學習誤區。傳統教學模式與現代教育理念相互脫離,不僅增加了醫學課堂教學難度,而且也限制了學生對醫學課程的學習興趣。創新是教育發展之根本,教師必須堅持創新改革立場,從多個方面為學生提供優越的學習平臺。醫學課程是高等學校的學習難點,為了避免醫學學習難點影響到高等學校學生的積極性,教師要結合醫學教學改革準則,從多個方面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學平臺,引導學生參與醫學知識學習活動。教師應尊重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以自主學習、拓寬思維、關聯教學等為原則,合理調整原有的課堂教學方式,共同提升醫學教學質量水平,滿足學生對知識學習的需求。
隨著高等教育事業逐步改革,一些先進理念在大學教學中得到體現,技術創新是高等教育建設的重點對象。教育部門倡導普及信息技術,利用高科技建立多功能教學平臺,為大學生教學活動提供了明確指導。新媒體是信息技術的綜合體,借助計算機中心構建現代化教學體系,展現了信息技術的多方面優勢。充分發揮新媒體教學的優勢,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具有重要作用。新媒體教學能夠把虛擬文字轉變為實際物體,按照文字描述模擬出具體的場景,增加學生對虛擬實物的認知感。心理學家認為,大學生心里充滿了好奇心,若能順從這種好奇心開展教學,必然能提高教學能力。由此,運用新媒體開展教學是興趣教學之需求,既滿足了學生對教學的好奇心,又使其與教學體制改革相互融合起來。新媒體技術以計算機為中心,把語音處理技術、圖像處理技術、視聽技術集合在一起,并且把語音信號、圖像信號通過模數轉換變成統一的數字信號。提高大學教學能力工作需從多方面開展,構建教學平臺是教學活動的第一步,能夠把抽象化概念變為具體的文字語言。例如,對于一些醫學理論情境對話,可利用新媒體平臺播放畫面,讓學生對具體事務有形象的感知,為教學能力提高奠定基礎。同時,計算機還可以很方便地對它們進行存儲、加工、控制、編輯、變換、查詢、檢索。表面上,新媒體教學是計算機技術的拓寬應用;實際上,新媒體教學體現了教學信息化趨勢,具有廣泛性的科技成果內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利用新媒體播放音樂,刺激學生大腦思維,文字、模型等元素相互融合,開發學生智力、拓展思維。
總之,新媒體發展趨勢下,教師要積極引入新媒體技術平臺,為學生設定更為形象的學習空間。一方面以理論知識構架為中心,優化新媒體教學平臺方案,體現當代技術對理論知識教學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面,學生要積極參與新媒體教學方案,盡快進入到學習情境,從而實現理論知識學習目標。
參考文獻
[1]柴斌英,徐冬,侯潔,劉覽,徐萍,唐偉,高恒.早期培養全科醫學見習生職業興趣的思考[J].江蘇衛生事業管理,2015(06).
[2]付玉靜,翟建軍.項目教學結合探究性學習在全科醫師研究生培養中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01).
[3]肖海,王蓉,黎曉.“五年制”鄉鎮及社區定向醫學生全科醫學技能培養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J].山西青年,2015(21).
[4]周斌,王軍.高等教育體制下理論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3(01).
[5]劉景華.齊齊哈爾醫學院醫學生對全科醫學的認知與需求現況調查[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04).
[6]王勤榮.全科醫學基本原則如何融入全科醫學臨床教學的探討[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09(02).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淮河醫院)
DOI:10.16653/j.cnki.32-1034/f.2016.08.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