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紅
摘 要: 初中階段是學生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創新方法,著力訓練學生運用創新思維方式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尤為重要和關鍵。
關鍵詞: 初中語文 創新思維 教學方法
建設創新型國家離不開具有創新思維的高素質人才。創新人才的培養重在抓早。初中階段正是學生創新思維形成的重要階段,必須抓住這一黃金時期,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因此,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教師應采用多種方法,不斷拓展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一、在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中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種興趣能使學生得到極大的滿足,從而促進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正因為如此,在語文教學中,倘若教師注意營造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特別是注重發揚民主,允許學生針對同一個問題展開討論,各自發表不同意見,就能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具有重要作用。同時,創設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情境,比如讓學生拋開課堂所講的知識,讓學生尋找各自認為是合理的答案,這種創新的氛圍會使學生愿學、會學、愛學。經過這樣的訓練及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會創造出新知識、新思想。即使在創新的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學生創新的思維暫時受阻,在創新氛圍的熏陶下,學生也愿拼搏、創造,直至獲取成功。因此,在教師的主導下,營造具有創新色彩的課堂氛圍,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首要前提。
二、在答疑解惑中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有的教師照本宣科,把教參的理解強硬地灌輸給學生,甚至用既定的標準答案衡量學生的回答,這些做法束縛了學生的思維,久而久之,學生創新思維的源泉就可能枯竭。因此,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既要重視學生提出的問題,又要注意學生問題的差異性,在解答的時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給予引導,為學生創新留下足夠的空間,避免直接給出標準答案的做法。同時,也要多包容學生,只要學生的答案大體正確就應該給予肯定,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信心。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課堂,讓學生大膽提問,多方向思考,敢于發表真知灼見。例如在《這不是一顆流星》的同步練習上安排這樣一題:阿婆逝世時,小浩波隨同爸爸、媽媽到醫院探視,展開想象,這時情景是怎樣的?這時,學生會懷著高昂的情緒思索,會根據自己平時經驗和自己想象設想答案,構建答案。可見教師在課堂巧妙設置具有創新元素的問題,讓學生勇于回答,這是強化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直接表現。
三、在巧設導語中培育學生的創新思維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設計好一篇課文的導語,正是教學工作的良好開始,又是教學工作取得成功的基礎。因此,在設計導語時除了要確定教學目的、安排教學重點外,還要留點“請聽下回分解”的懸念,給學生留足發揮想象的空間,這對于學生創新思維的培養是潛移默化的。如為《孔乙己》一課設計的導語:“過去有人說,希臘的悲劇是命運悲劇,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悲劇,而易卜生的悲劇是社會的悲劇。悲劇往往催人淚下。但孔乙己的悲劇呢?人們讀后眼淚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內心的刺痛,可以說是淚往內流,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樣的悲劇呢?學習這篇文章,從這篇課文含蓄深沉的描寫中,細細咀嚼,深人體會,我們是可以獲得解答的。”[1]這樣充滿啟發性的導語可以激發學生的聽課興趣和閱讀興趣,讓學生大開眼界,改變常規思維,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意識。
四、在大力開展活動中提升學生的創新思維
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的重要手段是實踐。在某種程度上,語文課堂也是實踐課。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引領學生走上鮮活的人類社會實踐大舞臺,敢于在實踐的舞臺上大放異彩。當然,真正創新思維能力的形成,就是要運用創新思維能力解決實際問題。回到語文教學,真正語文能力的形成就是學以致用。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要真正培養具有創新思維能力的學生,就要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讓學生在語文活動中學以致用,發揮聰明才智和創新能力。比如在每一學期的語文課中,老師可以分別組織學生開展創作座右銘、格言比賽,開展校園詩歌、散文創作大賽,開展手抄報、黑板報比賽,開展演講、辯論等富有創新元素的主題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處處展現創新的思維和能力。
五、在巧設作文話題中增強學生的創新思維
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文環節,必須破除限定在統一范圍、統一答案、統一模板的定勢思維,讓學生真正發揮創作的空間和樂趣。當然,創作思維的直接表現就是創新思維,那么學生在寫作活動中,首先就要培養想象思維。“想象的基本形式是聯想,聯想的方式很多,善于聯想,離不開豐厚的知識和認真的思考,不僅要注意收集生活中的見聞,還要用心探究客觀事物中所蘊含的道理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系”[2]。例如讓學生根據《賣炭翁》的內容,合理想象老翁的炭被搶走后的事,寫一篇三百字以下的文章。這樣學生可以從課堂走向生活,寫出自己的感受。同時,寫作過程中的邏輯思維的訓練,對于創新思維的培養極關鍵。如作文試題《讀〈畫蛋〉有感》,有的老師準確地概括成五個字:名師出高徒。然后把這五個字分解為“師之教有方”和“徒之學不怠”兩個方面,寫作重點放在后者。這樣既抓住了問題的關鍵,又避免了片面性,文章就有了雄辯的邏輯力量。又如,讓學生練習寫父母子女之間的關系、師生之間的關系和同學之間的關系這類題目,有的老師擬定的題目很新穎,如《深深的父愛》、《溝通需要理解》、《心靈的那扇窗》等。這種創新性的題目,就要大力弘揚,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大膽寫下去,大膽創新作品。
總之,初中語文課程教學處處皆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只要老師有心時時處處將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教學手段融入教學中,不斷探索、深入探索,培養出大批創新型學生就不再是夢想。
參考文獻:
[1]綦振芳.主體參與式語文教學的實踐與探索[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9:125-126.
[2]時瓊芳.淺談在中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創新思維[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