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飛
本文主要從鹽城自然遺產地理概況;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品牌開發的條件;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建設的現狀;鹽城世界自然遺產的開發對策這四個方面闡述鹽城世界自然遺產的建設研究。自然遺產就是指具有特殊絕妙的自然環境或地質地貌、生物多樣化的系統以及突出的自然美的自然遺產地理區域。近年來在國家對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建設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鹽城對自然遺產的品牌建設研究也刻不容緩,推進本土世界自然遺產品牌的發揚光大勢在必行。
世界自然遺產的定義從《公約》中可以得知,是指具有多樣化的生物生態系統、特殊地質地貌特征及具有格外美麗的自然景觀地理區域。世界的申遺熱潮正洶涌襲來,我國對相當大的一部分人文自然景觀進行了世界遺產的申報工作,世界遺產慢慢漸入人們的視野,人們也慢慢了解遺產的定義。鹽城地處黃海,擁有絕妙的自然環境或地質地貌,是很多瀕臨絕種動物和生物的棲息地,并且生物多樣化也值得我們探索。它們不僅有著豐富的科研價值,并且自然科學研究價值,此外還有著極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因此,推進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建設發展研究有著很大的社會性意義。
一、鹽城自然遺產地理概況
鹽城本土的自然遺產海濱濕地占到大部分,我市適宜的海濱濕地條件造就了氣候優美的潮灘海岸條件,也使得本地區的濕地生態景觀類型發育完全。鹽城本土的濕地灘涂面積已經達到十八萬公頃,在江蘇首屈一指,多樣化的的生物資源出現奇特景觀——“兩分水”。中國三大蘆葦生產地包含大豐、射陽、響水三地,其中大豐市的灘涂的面積達到10萬多公頃,其海岸線達到112公里,;隨后射陽的的濕地面積726平方公里,海岸線達到103公里,成為我國三大蘆葦生產基地毫無疑問。最后的響水縣和濱海縣相關濕地面積共達106.6平方公里,海岸線長43公里。
丹頂鶴、糜鹿這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一個中華鮮自然保護區組成了鹽城的自然遺產地,并且還有我國長度最長、面積最大海濱林場。同時,這里棲居了世界野生丹頂鶴和糜鹿種群數的半成以上,世界重點濕地保護區將這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單之中,鹽城已經潛移默化成為世界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國內外知名人士,也稱贊這塊黃金濕地為整個城市的希望地,并建議我市濕地保護人員多來考察。
二、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品牌開發的條件
(一)資源豐富,類型眾多
鹽城作為海濱城市和水網地區,要推進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建設研究,就是推進海濱濕地、自然遺產地的相關研究,中國濕地的類型主要有三種,分別是灘涂海岸、人工濕地、沼澤濕地等人工濕地。就是同時具有海岸灘涂、湖泊、河流這三種濕地特征。鹽城的灘涂濕地更加得天獨厚。鹽城生態濕地環境特別優美、生物多樣性和四季也是全省首屈一指。全市各地都深受海洋文化的遺跡的影響,歷史的源遠流長加上絕美獨特的地理位置孕育了獨具特色的鄉土風情。
(二)鹽城自然遺產保護區的開發
丹頂鶴、糜鹿這兩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組成了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在1983年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鹽城生物圈保護區”。 上世紀92年倍聯合國世界生物圈理事會批準為生物圈保護區,國家級保護區同年獲得審批,在1999年也被納入澳大利亞到東亞一帶珍禽保護地區。我國最大的海岸丹頂鶴保護區成為我國最大的濕地保護區,同時是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不可或缺的生態棲居系統。
保護區同時是物種基因庫、和科普教育的宣傳重要基地、天然博物館這些特點在鹽城自然保護區都具備。每個地方的游客到此游玩,可以大膽可與鴕鳥、天鵝、糜鹿面對面的接觸,在大自然的懷抱里盡情享受這一美好時光,享受海洋的洗禮。大豐南部沿海地段被命為鹽城糜鹿自然保護區。在八十年代,國際野生動物協會為了大豐地區的糜鹿的最佳生活區,特地放生39頭野生麋鹿,以此彌補人為自然和戰爭因素使其消失大半個世紀,為此大豐建立專門的糜鹿生態保護區。經過社會各界不懈努力,保護區目前己有糜鹿86頭,占世界糜鹿總數的一半以上。糜鹿自然保護區也成為人文研究學者們科研、旅游與教育的好去處。
三、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品牌建設的現狀
盡管江蘇自然遺產品牌開發仍處在開發初期,但是鹽城相關遺產地的旅游品牌發展已初具規模。目前我市自然遺產地生態旅游路線主要集中于麋鹿和灘涂自然保護區,并且區內進行了相關生態系統的功能分區,形成多樣化的包含觀光瀏覽、娛樂休閑為一體的自然保護區。紅色鹽篙、鶴舞鹿鳴、海岸森林等相對特色的自然景色對于都市的游客有很大的吸引能力,博物館是渾然天成包含豐富的動植物資源,也是對游客進行環境保護及科學知識普及的最佳場所。
鹽城的遺產地同時具有世界級生態濕地資源的品質。世界野生丹頂鶴和糜鹿種群數的大部分棲居在這里,東部沿海片區就有45萬公頃自然遺產地,也成為保持最好的原始生態濕地;被外人稱為世界保護區不為過。鹽城西部地區包含九龍口和大縱湖等湖泊,也是典型的湖蕩自然濕地,面積近百平方公里,被稱“魚米之鄉”可謂名副其實。
四、鹽城世界自然遺產的開發對策
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在現今激烈的市場中要想占有一定的開發份額,首先必須實現旅游產品的品牌化,同時努力提高品牌的知名度,以品牌創效益,將制度更加的完善。對鹽城遺產地旅游產品的開發,首先遵循原生態性原則,注重特色民族旅游產品的開發,其次就是要以科考科普研究、民俗文化提升、農業生態休閑體驗為主體進行旅游產品的研發加快實現遺產地可持續發展。
(一)突出自然保護區產品價值,樹立鹽城自然遺產品牌
當今旅游者逐步追求多樣性和特色的旅游消費,大多數的旅游者主要停留在觀光旅游消費上面,很少的旅游者追逐品牌和個性化的旅游體驗。鹽城以奇特的丹頂鶴和麋鹿自然生態區景色吸引了眾多的游客前來欣賞自然的奇觀,鹽城遺產突出的自然美在世人面前展露無遺,要想樹立鹽城自然遺產品牌,以品牌促發展,就要利用有限的濕地資源強化遺產保護。
(二)以遺產觀光旅游為龍頭,大力研發特色品牌產品
1、開展科普科考游
開展科普知識的宣傳不僅要求有獨特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要有很深的文化底蘊,而鹽城自然保護景區正好符合這個特點。在宣傳遺產地保護的同時也宣傳遺產資源價值,并且以科考工作者和自然景觀地質研究者為研究目標,依托于野生動物、自然生態環境等,開展鹽城濕地刻不容緩。在自然濕地旅游景區對奇特的地貌和動植物進行詳細的結束,從而樹立游客和社會人們在保護區的生態環境意識。
2、采風寫生游
鹽城遺產地的自然保護區屬于亞熱帶與暖溫帶的過渡地帶,適宜喜溫作物生長,以其蘆葦叢生的天然植被,豐富多樣的海涂生物,人跡罕至的空曠寧靜、四季各異的田園風光以及獨具特色的民族風情,構成了一幅色彩斑斕的濕地風光與古樸民居的完美結合體現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可吸引各地的文藝愛好者,開展豐富內容的采風寫生。
五、小結
濕地是典型的生態旅游勝地,也是推進自然遺產品牌建設的關鍵的一步,進行旅游生態的開發可以滿足人們回歸自然、探索自然的需求,并且還能有效地避免旅游開發造成的濕地自然遺產地環境破壞,提高社會人們對濕地自然遺產地的價值和地位認識,促進本遺產地可持續發展,這種途徑也是遺產地品牌開發和保護的最佳突途徑。今后要提升本土遺產地品牌建設的影響力,就要多建立有效的制度和多方位可持續全面思考,例如多以生態位主題,突出大眾觀光、生態旅游。在今后的鹽城自然遺產研究中多檢討存在的問題,為推進鹽城世界自然遺產品牌進一步發展保駕護航。
(作者單位:鹽城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旅游縱覽·行業版2016年2期